浮动收益型保险

搜索文档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跌破2% 保险产品下月底“降息”
证券日报· 2025-07-25 23:50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最新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触发预定利率下调机制 [1] - 多家保险公司调整新备案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普通型2.0%、分红型1.75%、万能型1.0%,超过该利率产品将于8月31日停售 [1] - 预定利率下调意味着保险产品价格上涨或收益下降,被视为保险产品的"降息" [2] 预定利率下调机制 - 当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个季度比研究值高25个基点及以上时,需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 [2] - 此前1月和4月研究值分别为2.34%和2.13%,最新1.99%已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2] - 当前普通型、分红型、万能型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分别为2.5%、2.0%、1.5% [3] 市场利率变化影响 - 二季度末5年期LPR为3.5%(降10基点)、5年定存利率1.3%(降25基点)、10年国债收益率1.65%(降16.6基点) [3] - 国债收益率曲线对预定利率研究值产生影响 [3] - 与目前在售产品相比,普通型和万能型利率上限下调50基点,分红型下调25基点 [4] 对消费者和险企影响 - 储蓄型保险保证收益将小幅下行,保障型产品保费或上涨 [4] - 利差损风险缓解但短期销售承压 [4] - 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将增加 [4] 险企应对措施 - 长城人寿采取"调结构、控风险、强创新"策略,推动向浮动型、保障型产品转型 [5] - 优化数智融合核心产品定义平台实现快速迭代 [5] - 强化代理人浮动收益类产品解读能力 [5] - 同方全球人寿等已推出1.5%预定利率分红型产品 [5] 市场反应与趋势 - "炒停售"现象较此前降温,消费者更趋理性 [6] - 多数分红险红利实现率较2023年改善,部分超过100% [6] - 保险公司将加大权益投资比例,强化资产负债匹配 [7] - 投资能力和资产负债匹配能力对长期利益和公司发展至关重要 [6]
前5个月保费收入超990亿元!新华保险下一步发展重点明确
券商中国· 2025-06-25 12:39
保费收入与业务增长 - 2025年前5个月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超990亿元,同比增长26% [1] - 2025年一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732.18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优于同业 [14] - 长期险首年保费272.36亿元,同比增长149.6%,首年期交保费194.71亿元,同比增长117.3% [14] - 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7.9%,受益于首年期交保费快速增长及业务品质提升 [15] 业务转型与产品策略 - 推动分红险转型作为战略重点,通过培训、推广及产品创新优化业务结构 [3] - 代表性分红险产品包括盛世荣耀智赢版终身寿险、盛世安盈养老年金保险、新华尊悦终身年金保险 [3] - 分红险在低利率环境下实现客户收益"下有保证、上有弹性",同时降低保险公司利差损压力 [4] - 响应保险业新"国十条",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制定相关目标和计划 [3] 投资能力与业绩 - 2025年一季度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7%,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6] - 截至2025年3月末投资资产1.6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6% [7] - 投资策略包括拉长久期配置利率债,向高股息类权益资产战略转移 [15] - 2024年投资业绩亮眼,2025年一季度业绩兑现较强投资能力 [9] 战略投资与国家政策 - 计划出资不超过150亿元认购鸿鹄基金三期份额,此前拟出资100亿元认购鸿鹄二期份额 [9] - 举牌国药股份、上海医药等优质上市公司,体现耐心资本价值投资理念 [10] - 设立智集芯基金支持半导体产业,投资中科创星基金聚焦硬科技领域 [10] - 服务国家战略,发挥险资长期资本优势,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9] 资产负债管理 - 归母净利润58.82亿元,同比增长19%,总资产1.75万亿元 [11] - 净利润增长主因投资收益改善,保险服务业绩同比增长5.2%至40.53亿元 [12] - 资负联动策略包括优化负债结构、强化投资能力、降低错配风险 [13][15] - 资产配置兼顾固定收益类压舱石与权益类战略转移,注重久期匹配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