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TMDs)

搜索文档
芯片产业的下一个颠覆性突破!
半导体芯闻· 2025-07-07 17:49
半导体材料革新 - 二维半导体材料将成为未来业界焦点,因硅基三维晶体管制造结构日趋复杂且成本指数级攀升,技术演进边际效益显著递减[2] - 二维材料凭借原子级厚度(0.3-10nm)与范德华异质结技术,可构建垂直场效应晶体管实现10倍于FinFET的密度突破,在1nm栅长下保持10⁶开关比[6] - 二维材料易于与其他材料集成,不受晶格常数匹配约束,能带范围涵盖半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8] 二维材料特性与优势 - 石墨烯作为首个被发现的二维材料,厚度仅0.335纳米,拥有高强度、高导电性、高导热性等优异物理性质[9] - 7纳米制程石墨烯芯片相比硅基芯片速度提升高达300%,但需解决零带隙特性问题[9] - 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TMDCs)如MoS₂、WS₂在单层状态下呈直接带隙半导体性质,能隙约1.8eV[14] - 黑磷为少有的本征直接带隙材料,能带结构对层数敏感,从单层2eV连续调谐至块体约0.3eV[14] 产业化进展与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二维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达18亿美元,石墨烯占比45%,TMDs占比30%[16] - 预计2025-2030年市场规模以24%-26.5%复合增长率扩张,2030年有望突破45亿美元[16] - 原集微科技启动首条全国产二维半导体集成电路工程化示范线,计划三年内建设商业化量产线[17] - 原集微联合团队发布全球首款基于二维半导体的32位RISC-V架构微处理器"无极",集成5900个晶体管,性能提升51倍[17]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天津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团队成功生产出外延半导体石墨烯单层,攻克石墨烯带隙难题[11] - 北京科技大学团队提出"二维Czochralski"方法,可在常压下快速生长厘米级、无晶界单晶MoS₂晶畴[32] - 上海微系统所开发单晶金属插层氧化技术,室温下制备出单晶氧化铝栅介质晶圆,界面态密度低至8.4×10⁹ cm⁻² eV⁻¹[38] -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发基于CMOS技术的二维单指令集计算机,首次完全由二维材料构建[39] 应用领域拓展 - 二维材料在AI、大数据时代被广泛应用于存储器件、神经形态器件、量子器件、离子晶体管等领域[9] - 东南大学团队基于二维极性半导体实现门控可调极化梯度机制,模拟生物突触功能,记忆保持时间约331秒[27] - 中科院物理所展示基于MoS₂的中等规模柔性集成电路,集成112个薄膜晶体管[48] - 南京大学团队通过设计-工艺协同优化,实现GHz频率二维半导体环形振荡器电路,性能比原有记录提升200倍[51] 未来发展趋势 - IMEC预计到2039年基于二维材料的第二代2DFET将成为主流[53] - 短期(3-5年)二维材料将在低功耗边缘计算芯片、高性能光电器件及柔性显示领域率先商业化[63] - 中期(5-10年)二维材料有望在3纳米以下逻辑芯片及存算一体架构中大规模替代硅基材料[63] - 长期(10年以上)二维材料可能成为量子计算、光量子通信及生物电子等颠覆性技术的核心载体[63]
研判!2025年中国二维半导体材料行业发展背景、相关政策、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分析:二维半导体材料产业应用逐步推进[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9 09:07
内容概要:二维材料是一大类材料的统称,指的是在一个维度上材料尺寸减小到极限的原子层厚度,而 在其他两个维度,材料尺寸相对较大。最典型也是最早实验证明的二维材料是石墨烯。2004年,K. S. Novoselov等人在Science杂志发表文章,报道了通过机械剥离的方法从高取向的裂解石墨中获得了石墨 烯,且证明了其独特优异的电学性质。自此之后,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材料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新的 二维材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得益于其原子层厚度方向上的量子局限效应,这些二维材料展示出与其对 应的三维结构截然不同的性质,因此受到了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面对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的 全球性挑战,具有单个原子层厚度的二维半导体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破局关键。台积电、英特尔和 IMEC 等大型企业纷纷加速布局二维半导体赛道,在二维半导体材料研究和集成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推动产 业由实验室迈向规模化。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二维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达18亿美元,其中石墨烯为最 大细分市场,这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占比45%。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TMDs)因 其独特的电子性质和在各种应用中的多功能性而成为第二大细分市场,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