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
搜索文档
东华科技2025年11月3日涨停分析:业务拓展+技术研发+盐湖项目
新浪财经· 2025-11-03 11:38
2025年11月3日,东华科技(sz002140)触及涨停,涨停价12.89元,涨幅9.98%,总市值91.26亿元,流 通市值70.05亿元,截止发稿,总成交额3.03亿元。 根据喜娜AI异动分析,东华科技涨停原因可能如下,业务拓展+技术研发+盐湖项目: 1、公司基本面整 体中性偏正面,治理结构不断优化,修订多项议事规则和关联交易决策制度,取消监事会并设立审计与 风险管理委员会,提升了决策效率。2025年上半年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23.78%,海外市场签约占比达 45.61%,业务拓展成效显著。 2、公司在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在石墨烯、可降解材料等领域获得多项 专利和奖项。扎布耶盐湖项目进展顺利,全球首套新工艺投产,达产后预计年营收增量超10亿元。此 外,2025年三季报归母净利润3.65亿元,同比增长14.97%,基本每股收益0.52元,业绩表现良好。 3、 从行业来看,天风证券指出,东华科技中标订单保持高增长,煤化工及绿色能化领域保持高景气。同花 顺数据显示,当日化工工程服务板块部分个股也有较好表现,形成一定的板块联动效应。 4、技术面 上,若结合相关指标,可能存在一些积极信号吸引资金关注。资金流向方面, ...
千人大会,终端免费!Carbontech2025新能源碳材料与电池大会(12月9-11日 上海)
DT新材料· 2025-11-01 00:04
二、报告嘉宾 *按照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每个单位限额2名(需审核) 转发本文到朋友圈,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即可 新能源恢材料与电池天会 免费政策 免费参会企业包括但不限于硅碳、电芯、新能源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eVTOL飞行器、工商业储能、超级电容器... 扫码报名 一、新能源碳材料与电池大会 Carbontech新能源碳材料与电池大会以 " 新能源碳材料技术制备与电池产业应用 "为核心主题, 系统探讨碳材料在 多孔炭、硅碳负极、快充石墨负极、 导电添加剂、硬碳负极 及 新型纳米碳材料 等前沿方向的研发进展与产业化路径, 中国航发、奥威科技、广汽埃安、天能电池、鹏辉能源、孚能科技、瑞浦 兰钧、海四达、OCSiAl、超威、圣泉 等已确认演讲! 引领新周期 破界新材料 定义新电池 钢离子混合型电容储能技术 安仲勋 国家车用超级电容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论高品质单壁碳纳米管的核心:装备、工艺及催化剂 简 贤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员 硅碳负极开发及锂电最新应用进展 李红生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电芯材料研发高级经理 多碳源多牌号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生产与应用 刘 宏 中国核动力 ...
产业大脑|“十五五”产业机会前瞻:哪些赛道将催生新增长极?
搜狐财经· 2025-10-31 21:4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2026-2030年发展规划奠定基础,明确了未来五年的产业发展脉络 [1] - 规划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列为首要战略任务,明确了四大任务方向 [2] - 重点发展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六大未来产业,以培育长期经济增长动能 [3][9] 现代产业体系架构 - 产业体系构建从“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四个方面展开 [2] - 四大核心任务包括: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 - 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将聚焦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未来5年相关市场空间约10万亿元 [3] 四大新兴支柱产业 - 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预计将催生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3] - 新能源产业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未来5-10年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成为重要经济引擎 [4] - 新材料产业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发展将直接支撑其他新兴产业,形成协同效应 [5] - 航空航天产业首次在规划中强调商业航天地位,卫星互联网、遥感应用等领域蕴含巨大商机 [7] - 低空经济作为新晋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应用场景将加速落地,产业规模未来有望达数万亿元 [8] 六大未来产业 - 规划重点提及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与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6G)六大未来产业 [9] - 量子科技被列为首位,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未来10-15年有望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形成新产业集群 [10] - 生物制造产业预计到2030年规模将显著扩大,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11] - 氢能产业在“十五五”时期有望实现规模化应用,预计到2030年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元级别 [13] - 脑机接口技术“十五五”时期有望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和消费市场 [14] - 具身智能产业已在工业、医疗、物流等领域落地,工业机器人产销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未来十年将保持高速增长 [15] - 6G研发是关键窗口期,预计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将成为未来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 [16] 产业发展潜力与规模 -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被赋予培育长期增长动能的战略使命 [3][9] - 多个产业领域被明确指出具有形成万亿级市场的潜力 [3][8][13]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即将到来,抓住这些风口产业机遇对各相关方具有重要意义 [16]
10月29日沪深两市涨停分析
新浪财经· 2025-10-29 15:33
光伏行业 - 中国9月光伏新增装机量为9.7GW,环比8月上升31.79% [2] - 通润装备开发110kW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并收购正泰电源,切入光伏逆变器和储能领域 [2] - 隆基绿能为全球最大单晶硅片和组件制造企业 [2] - 晶澳科技为全球领先一体化光伏龙头,全球市场占有率10%,组件出货量稳居全球前3 [2] - 上海电力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新能源产业 [2] - 弘元绿能为国内光伏硅片龙头 [2] - 通威股份为全球硅料龙头,电池片出货量连续多年行业第一,拟50亿控股润阳股份 [2] - 阿特斯主要产品包括TOPCon组件、HJT组件、BIPV系统及储能产品 [7] PCB/电子元件 - 英伟达展示下一代GPU架构Rubin,预计出货2000万块 [2] - 中钨高新旗下金洲公司是PCB微钻领域龙头,具备极小径钻头精磨技术 [2] - 本川智能最早攻克5G基站天线用中高频多层板技术,并布局低空卫星通信和6G通信PCB [2] - 宏和科技为国内少数具备Low CTE电子布量产能力的企业 [2] - 华明装备“双机器人等离子切割装备研发”项目将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与等离子切割技术结合 [4] 机器人及智能制造 - “十五五”规划提出推动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等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4] - 远大智能子公司高精度力控和视觉引导系统主要应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3383.59万元—5073.59万元,同比扭亏 [3][4] - 可立克供应机器人充电站里的电源控制板、机器狗的充电电源产品,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2.51% [3][4] - 铭科精技新建产业项目涉及汽车五金模具、汽车零部件及人形机器人机械手臂总成等业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9.51% [3][4] - 九鼎投资拟2.13亿收购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53.29%股权,切入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 [4] 电力设备与能源 - 国网英大为国家电网旗下“金融+先进制造”双主业运营,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3.73% [3] - 长高电新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高压隔离开关专业生产企业之一,前三季净利润同比增长11.97% [3] - 四方股份为领先的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具有完整的数据中心供配电解决方案 [5] - 海兴电力为国智能电表产品最大出口企业,三季报净利润同比下滑7.48%,较中报降幅收窄 [4] - 中国西电控股股东为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成员,具备向核电行业供应输配电设备资质 [7] 电池与储能技术 - 科力远固态电池干法电极小试完成,正在推进中试工作,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长539.97% [3][5] - 半固态电池将统一更名固液电池 [5] - 振华股份子公司厦门首能半固态电池技术路径属于原位聚合凝胶型 [5] - 方大炭素支柱产品包括石墨电极、核电用炭素材料、石墨烯、固态电池等 [5] 有色金属与材料 - 常铝股份为老牌铝板带箔加工企业,主要生产汽车轻量化产品如车用散热器 [5] - 南山铝业为民企高端铝材龙头 [5] - 华峰铝业为国内西北原铝重要输出地和国内四大铝加工产业基地之一 [7] 锂矿资源 - 大中矿业全资孙公司取得湖南鸡脚山锂矿采矿许可证,锂矿资源量达4.9亿吨,折合碳酸锂当量约324.43万吨,露天开采规模为2000万吨/年,预计年产8万吨碳酸锂 [6] 半导体与存储 -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6] - 上实发展持有上海信投20%股权,后者子公司持有上海微电子8.1218%股权 [6] - 时空科技拟收购嘉合劲威,切入存储领域 [5][6] 数据中心与液冷技术 - 康盛股份研发设计的浸没式液冷产品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散热,前三季净利润同比增长240.21% [3][6] - 浮中作仅与英伟达合作,产品包括液冷测试平台 [5] 其他高增长公司 - 世荣兆业为珠海区域房地产企业,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3168.80% [3] - 蔚蓝生物主要产品饲料酶可提升动物饲料利用率,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5% [3] - 华通线缆产品海洋探测电缆可用于海底油气资源勘探,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4.13% [3] - 吉比特为国内知名游戏研发运营商,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4.66%,拟10派60元 [3][6] - 合富中国为国内体外诊断领域集约化销售综合服务商,为医院提供SPD平台配送服务 [4] - 诺思格为专业临床试验外包服务提供商,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长33% [4] - 安泰集团为山西省焦化行业龙头企业之一,H型钢与焦炭双主业 [7] - 亚士创能为行业内少数同时拥有功能型建筑涂料、保温装饰板和保温板三大产品体系的企业 [8] - 川恒股份主营磷酸及磷酸盐产品,“小太子”牌饲料级磷酸二氢钙市占率多年稳居行业首位 [8]
镇洋发展与创新中心战略合作,推动石墨烯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证券时报网· 2025-10-15 19:52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公司与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于2025年10月14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共同推动石墨烯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1] - 创新中心的经营范围涵盖石墨烯等新材料技术的研究、技术服务、转让及咨询 并从事石墨烯、石墨及碳素等制品业务 [1] - 创新中心构成公司的关联人 本次签署协议构成关联交易 但协议为框架性文件 不涉及具体金额 无需提交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 [1] 合作模式与战略影响 - 公司计划通过对创新中心的战略股权投资 建立以资本为纽带、市场为导向、技术为驱动的深度合作模式 [2] - 双方将整合公司在产业布局、市场渠道及资金资本方面的优势与创新中心在技术研发、科研团队及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优势 [2] - 合作符合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方向 预计对2025年度经营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 未来影响需视具体合作事项推进而定 不会导致主营业务发生重大变化 [2] 公司经营改善举措 - 为应对复杂市场形势改善盈利 公司将外拓市场、内挖潜力 加强内部管理 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3] - 公司计划及时调整采购和销售策略 增加产品直销率 压缩采购成本 [3] - 公司将落实生产精细化管理 不断降低各产品单耗水平 以提升盈利能力 [3]
镇洋发展(603213.SH):与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共同推动石墨烯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格隆汇APP· 2025-10-15 17:44
合作公告概述 - 公司于2025年10月14日与创新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 - 合作旨在共同推动石墨烯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1] - 合作符合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方向[1] 合作基础与目标 - 合作基于双方优势资源整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在石墨烯材料及有机化学品领域的资源、技术、市场优势[1] - 合作目标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1]
镇洋发展:与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17:26
合作框架协议 - 公司于2025年10月14日与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 - 协议旨在协同推进石墨烯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1] - 协议为框架性文件,具体合作事项需通过后续正式协议明确,实施进展存在不确定性 [1]
镇洋发展:与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17:17
合作公告 - 公司与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于2025年10月14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 - 协议旨在推动石墨烯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1] - 协议为框架性文件,具体合作事项需通过后续正式合作协议明确 [1] 财务影响 - 预计该协议对公司2025年度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 [1]
累计参与研制国际国内标准共11748项!深圳举办2025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14 22:28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许创业 通讯员包丽娟)10月14日,深圳市举行2025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举行"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NIDA——哈萨克斯坦互联网 协会"标准战略合作启动仪式,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宠物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和《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 南2.0》,为相关新兴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标准化路径。 制度引领构建标准化新生态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党委书记、二级巡视员陈建民致辞并表示,协作的标准体系是国内市场统一高效的"软联通"和全球合作共赢的"硬支撑"。陈建民 指出,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主要负责同志的有力推动下,深圳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标准供给 持续优化,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深圳市以深入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统领,坚定不移走标准引领、质量强市之路,全面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先 进标准体系。 近年来,深圳在制度建设、产业升级、国际影响、全域融合和示范效应等方面成效显著,标准已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力量。站在"十四五"收 官、"十五五"谋篇的关键节点,深圳将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强化科技前沿引领、 ...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全景图(2025)
材料汇· 2025-10-14 00:14
新材料产业概况 - 新材料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石,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直接关联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级 [6] - 截至2024年,中国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8.2万亿元,年均增速12%以上,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产业集群,合计贡献全国74.6%的产值 [6] - 新材料涵盖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十一大核心领域,通过结构设计、成分优化或工艺创新,具备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 [6] 材料体系分类与核心品类 - 先进基础材料包括先进钢铁材料(如超高强度汽车钢屈服强度≥1500MPa)、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如航空用7150铝合金型材抗拉强度≥586MPa)、先进化工材料(如茂金属聚乙烯mPE)和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强度≥100MPa) [9][10][11][12][13] - 关键战略材料包括高端装备用特种材料(如单晶叶片合金CMSX-4)、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如6/8/12英寸硅片)、新能源材料(如高镍正极NCM811)、生物医用材料(如可降解镁合金骨钉)和节能环保材料(如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14][15][16][18][19][20][21] - 前沿新材料包括低维材料(如单层石墨烯)、量子信息材料(如量子点CdSe)、先进能源材料(如热电转换材料Bi₂Te₃)和多孔框架材料(如MOFs材料) [22][23][24][25][26] - 其他重要类别包括极端环境防护材料(如WB₂-SiC-La₂O₃复合材料2273K烧蚀线烧蚀率0.311μm/s)、生物基可持续材料、智能仿生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高端化工功能材料、船舶海洋与轨道交通专用材料、新型储能与介电功能材料和高性能功能涂层材料 [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 重点发展任务 - 实施关键战略材料自主保障工程,聚焦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卡脖子"材料,推动12英寸硅片国产化量产,突破EUV光刻胶关键技术,开发能量密度≥300Wh/kg的锂离子电池材料,成本降低30%以上 [67] - 布局前沿新材料创新培育工程,重点研发石墨烯规模化制备及器件应用技术,实现叠层电池转换效率≥32%,建设15个以上前沿新材料中试平台,培育30家原创型领军企业 [68][69] - 推进极端环境材料攻坚工程,突破耐1800℃以上超高温复合材料,攻克极低温(10mK)超导电缆制备技术,建立极端环境材料测试平台 [70] - 推动生物基材料产业化工程,扩大PLA、PHA等可降解材料产能,断裂伸长率提升至50%以上,到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替代石油基材料比例达到15%以上 [71] - 实施智能材料与建材升级工程,开发自修复混凝土、温感变色玻璃等智能建材,实现建筑节能率提升20%,培育50款以上智能建材千万级爆品 [72] - 推广材料基因工程赋能工程,将研发周期从10-15年压缩至3-5年,建设国家级材料基因数据库,2030年前实现80种以上关键材料通过材料基因工程开发并产业化 [73] - 开展船舶海洋材料国产化工程,实现EH40、EH47高强度船用钢稳定量产,耐盐雾腐蚀≥15000小时,降低海洋防腐成本30% [74] - 推进新型储能材料突破工程,开发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石墨烯基电极材料,能量密度提升至50Wh/kg以上,到2028年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 [75] 产业发展挑战 - 技术层面存在性能瓶颈与工艺壁垒,航空发动机用单晶高温合金蠕变强度仅为国际先进水平的85%,SiC衬底缺陷密度是国外同类产品的3-5倍,EUV光刻胶良品率不足50% [77] - 产业层面供应链韧性与协同性不足,半导体材料中高纯靶材、光刻胶国产化率不足30%,铟、镓对外依存度超90%,中小企业技术转化效率仅为15%左右 [78] - 应用层面标准缺失与验证体系不完善,石墨烯层数检测、MOF材料孔隙率测定等缺乏统一标准,极低温、强辐射等极端环境测试平台稀缺 [79][80] - 生态层面创新要素与政策协同不足,企业平均研发强度仅3.5%,高端人才缺口超15万人,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周期长达6-12个月 [81]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发展向极端性能与跨界融合,开发耐2000℃以上超高温陶瓷、抗拉强度≥8GPa的碳纤维、能量密度≥400Wh/kg的固态电池材料,AI与材料研发结合实现精准设计 [82] - 产业向集群化与全球化布局升级,形成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环渤海等20个国际领先产业集群,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取核心技术 [83] - 应用聚焦战略需求与民生升级,为国产大飞机C919提供7150铝合金锻件,智能建材向"健康管理"升级,推广PLA、PHA等可降解材料 [84] - 政策提供全生命周期系统性支持,2024-2028年拟投入20亿元支持AI辅助材料研发,建立石墨烯、MOF材料等"中国标准"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