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辅具

搜索文档
上海200多家养老机构向社会打开大门 从“听说”到“眼见” 市民扫二维码便可预约探访“老有所养”实际场景
解放日报· 2025-09-02 09:43
行业开放与创新 - 上海16个区200多家养老机构同步开放 通过二维码预约探访 实现零距离观察居所环境和细致服务[1] - 徐汇区开放月活动历时5天 覆盖多个街镇 累计接待256人次参观 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51.2%[2] - 崇明区32家养老机构举行为期一周开放活动 大同敬老院展示功能区域并演示认知障碍照护流程[3] 服务模式与技术应用 - 永康养老院开展认知症专区主题活动 展示专业照护环境与个性化服务理念 强调保护老人尊严和隐私[2] - 龙华街道怡乐家园养护院采用智慧养老模式 展示适老化辅具/智能助听器/红光理疗设备等科技产品[2] - 推进机构+社区+居家全链条服务模式 打破传统养老围墙 实现不同场景自由选择[7] 设施与用户体验 - 康健街道长青坊长者照护之家采用无障碍动线设计和贴心细节 获得参观者认可[3] - 崇明区养老服务体验中心高度还原居家环境 展示适老化改造政策与设计要点 支持亲身体验辅具设备[4] - 适老化改造享受政府补贴 包含卫生间扶手/移动淋浴凳/智能马桶盖板等实用产品[5] 运营与转化效果 - 推出试住体验机制 试住时间3-7天或一个月 降低老人决策心理压力[11] - 短期试住上半年吸引2000多位老人参与 最终转化率约40% 目前每月近百人选择长期入住[12] - 短托喘息服务在全市超过200家机构常态化推行 春节期间服务数百位老人过渡[12] 用户反馈与需求 - 老人特别关注基础护理和餐饮质量 建议丰富菜品选择以提升用餐幸福感[8] - 用户肯定价目表透明化 消除对多收费的担忧 认可家门口养老院性价比[8] - 建议扩大活动场地 增加八段锦/手指操等健康活动覆盖院内院外老年群体[7] 社会影响与认知转变 - 开放日活动改变公众对养老服务认知 从单方面宣传转变为建立信任起点[12] - 养老机构与社区边界逐渐消融 支持老人自由流动选择(如工作日住养/周末回家团聚)[11] - 主动关注沉默老人群体 通过上门服务消除对养老院的抗拒或恐惧心理[12]
开启“供需对话”,海淀养老融智计划推动科技养老应用场景落地
新京报· 2025-08-13 22:21
海淀区科技养老政策与活动 - 海淀区民政局主办"智慧悦养——海淀养老融智计划展示交流会" 首次开启科技养老供需对话环节 为科技企业和街道社区及养老机构提供精准对接[1] - 海淀区从去年起启动"融智计划" 融科技 院校 行业 专家之智 为多方合作和供需对接搭建高效通联桥梁[1] - 活动设置适老化辅具 智慧养老 老有所为三大展区 邀请企业现场展示养老科技产品和适老化辅具[3] 具身智能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 - 具身智能强调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 具备自适应学习与情感交互能力 在养老领域应用前景广阔[2] - 具身智能可在日常生活照料 健康监测 社交互动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如应用智能监护设备 虚拟健康助手等[2] - 随着技术进步 政策支持及市场潜力释放 具身智能养老应用空间将更为广阔[2] 科技养老具体应用场景与案例 - 科技养老供需对话环节针对智慧居家陪伴 智能机构居家养老 老年心理健康 智能辅助照料四个应用场景[2] - 曜阳养老服务中心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 青龙桥街道和四季青敬老院分别介绍探索成效和真实需求场景[2] - 中关村街道科育社区爱益起养老编织社团和紫竹院街道"如意紫竹"厂洼第一社区养老互助社展示非遗手工艺品[3] 海淀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海淀区依托科技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通过完善养老服务综合平台 开放应用场景 推动科技惠老产品落地[3] - 海淀区构建多元协同格局 打造科技养老服务体系 聚焦人才转型 以"智慧养老"为支点撬动银发经济新蓝海[3] - 目标是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新范式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