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

搜索文档
方正证券:养老智能机器人落地加速 市场规模预计将超两万亿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08:49
人口老龄化与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 - 我国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失能老人数量激增,护理人力供给严重不足 [1] - 智能养老机器人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推动下加速落地,正成为我国养老产业智慧化转型的关键力量 [1] - 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数3.8亿人,失能老人总数将达1亿人,居家端和机构老年人人数分别占90%、10% [1] 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 - 预计2030年健康检测、情感陪护、护理、行动辅助机器人均价可以分别降至0.2、2、3、3万元 [1] - 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超2万亿 [1] 投资建议关注方向 - 具备养老渠道和业态优势的软硬件一体化企业 [1] - 养老机器人多品类优质产品布局企业 [1] - 康养外骨骼企业 [1]
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金融”的结合
金融时报· 2025-08-05 12:24
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创设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 旨在强化金融机构对养老服务消费及养老产业的信贷支持 [1] - 该政策是对2022年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的扩容升级 首次将"服务消费"与"养老金融"结合 形成供给端与需求端协同发力的政策框架 [1] - 中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采用"先贷后借"的精准滴灌模式 为发展中国家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金融政策范式 [1] 精准化政策设计 - 实施差异化分层支持机制 根据养老机构功能定位(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制定梯度化再贷款条件 重点支持中小型普惠养老机构 [2] - 构建全产业链支持格局 扩展至居家社区养老设施建设 智慧养老技术研发 老年康复辅具 适老化智能设备等细分领域 [2] - 优化期限结构安排 将再贷款期限从1年延长至3至5年 配套设置2至3年弹性展期窗口 引入按季付息到期还本等灵活还款方式 [2] 金融机构协同与融资体系 - 创新"政府风险分担+银行信贷投放+担保机构增信"三方联动机制 设立专项风险补偿基金 提供高比例政策性担保覆盖 [3] - 建立专项债与再贷款协同融资模式 专项债投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再贷款满足运营性资金需求 促进"重资产建设+轻资产运营"循环 [3] - 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鼓励金融机构"投贷联动" 支持现金流稳定的养老社区和医养结合项目 通过资产证券化提升流动性 [3] 风险管理与考核机制 - 开发养老机构专属信用评估模型 纳入运营稳定性 服务质量 管理团队专业性等非财务指标 建立量化评分体系 [4] - 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 给予20%至30%风险权重优惠 将养老金融业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考核加分项 配置专项激励费用 [4] - 构建智能贷后监管体系 运用区块链技术监测资金流向 设置智能预警规则 建立"黑名单"联合惩戒机制 [4]
创新消费力 | 乐普养老:养老服务综合体跑向能力输出中心
北京商报· 2025-08-04 17:45
养老服务新模式 - 长者照护之家是乐普养老在京打造的首个社区养老综合体,提供综合性、普惠性、专业化养老服务 [2] - 项目共六层,125间精装居室、300张床位,设有失智照护专区、失能照护专区、老年大学、社区食堂等 [2] - 采用政府补贴+长者自付的付费模式,依托智慧养老照护平台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2] "1+3+N"服务模式 - "1个平台"指一站式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连接智能设备并运用AI技术提供精准服务 [7] - "3大场景"覆盖居家、社区驿站、养老机构,"N项服务"包括医养康护四位一体照护 [8] - 已实现40余项居家服务,如医疗护理续方送药、健康体检等 [8] 智慧化应用与成效 - 智慧平台实时采集老年人健康数据,提升服务响应速度 [9] - 照护比从传统模式提升至1:6-8,显著降低人力成本并提高效率 [12] - 当前智慧产品存在界面不友好等问题,需改进易用性 [11] 行业发展趋势 - 养老服务将向适老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小规模"夫妻档"服务提供者将增多 [13] - 未来需加强"产品即服务"理念,产品需兼具适老化改造和服务延伸 [15][16] - 行业面临人才培训、观念转变等挑战,属于需长期培育的"慢产业" [16] 企业战略规划 - 目标从服务院内300位老年人扩展至辐射10公里范围1万个家庭 [3] - 通过教育培训输出养老服务能力,培训从业者使用智能化设备 [3][10] - 探索标准化、可复制的整合型养老服务体系 [3]
面向“夕阳市场”培育“朝阳产业” 重庆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 2025-08-03 18:30
银发经济市场潜力 - 重庆60岁以上人口达801万占总人口25.11%其中46.5%为70岁以下健康活跃老年群体[3] - 传统养老模式无法满足该群体对品质生活的需求推动银发经济供给侧改革[3] - 90%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带动适老化辅具市场需求快速增长[6] 政策支持与产业培育 - 重庆出台《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20项举措涵盖解难题、扩供给、育产业[3] - 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政策产品可享20%补贴单人最高3000元[6] - 计划打造银发经济产业集群推动养老、健康、家政、文旅等产业融合[6] 商业模式创新案例 - 重庆首家银发主题商业综合体整合助浴椅、防滑拖鞋、吸氧仪等产品及老年大学形成全消费场景[1] - 椿萱居公司研发智能适老化橱柜支持语音控制升降分体床垫可独立调节温度角度[6] - 叁陆零福家公司开设适老产品实景展厅配备持证评估师提升产品适配性[6] 社区养老服务实践 - 渝能阳光社区"享老驿站"引入智能医养机器人、靶向理疗仪等设备140名老年人购买无限次服务套餐[4] - 采用公办民营模式整合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服务已建成1695个老年食堂和10912个社区养老站点[4] - 社区老年大学达918个满足老年人教育娱乐需求[4]
江苏上半年新增贷款全国第一
新华日报· 2025-08-01 08:13
金融总量与信贷增长 - 6月末江苏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8.09万亿元,同比增长9.8%,新增贷款2.09万亿元,同比多增1529亿元 [1] - 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63万亿元,同比多增4344亿元,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居全国第一 [1] 制造业金融支持 - 工商银行江苏镇江分行为江苏索普集团醋酸乙烯及EVA一体化项目提供22亿元银团贷款,成立制造业金融中心以提升服务主动性 [2] - 6月末江苏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1%,增速高于各项贷款5.3个百分点,反映企业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2] 科技金融创新 - 江苏省推出"人才贷""成果转化贷""专精特新贷"等多样化金融产品,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 [3] - 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出以来,全省23家经营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240.4亿元,发行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3] - "苏创融"和"苏创积分贷"评价体系强化对科技型企业的精准支持,引导金融资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3] 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 -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通过"苏农粮贸贷"纯信用模式支持广胜粮食收购站,上半年惠及农业经营主体超6600户 [4] - 6月末全省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9% [4] - 农业银行苏州分行围绕阳澄湖大闸蟹产业推进"整村授信",累计为清水村50余家经营户提供贷款5800万元 [5] 绿色金融与特色产业 - 南京银行为南京埃斯顿发放3400万元"近零碳工厂"挂钩贷款,利率与减排目标挂钩 [5] - 6月末江苏省绿色信贷余额比年初新增8712亿元 [5] - 农业银行无锡分行为桃产业相关项目累计投放贷款超12亿元,支持"水蜜桃之乡"建设 [6] 消费金融与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出台19条举措,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 [7] - 银行消费贷场景从传统消费向服务消费和新消费领域拓展,数字化程度提升助力突破需求天花板 [7]
日本养老神话破灭:护工缺口、制度濒危
虎嗅· 2025-07-29 14:06
中日老龄化比较 - 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快速发展后均面临老龄化与经济转型挑战[2] - 日本自1989年泡沫破裂后经济停滞35年 2025年Q1 GDP再现负增长[3][4] - 日本老龄化速度全球最快 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1994年14%升至2025年预测30%[5][6] - 中国老龄化进程更快 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仅用21年 比日本快3年[6] 日本养老产业危机 - 2025年被专家视为"介护崩溃元年" 护工缺口达32万人 2040年将扩至69万人[10][33] - 养老院因成本上涨出现倒闭潮 部分机构入住率从100人降至80人[33][34] - 护理员考试通过率从2015年16万人锐减至2016年7.9万人 至今未恢复[28][29] - 行业面临"3K"困境(辛苦/危险/脏乱) 护工月薪低于全行业均值15-20万日元[26][31] 介护保险制度分析 - 40岁以上居民强制参保 65岁失能老人可申请7级介护服务(要支援1-2级/要介护1-5级)[38][40] - 老人仅需承担10-30%服务费 但养老金缺口达每月5万日元 20年累计1300万日元[45][46] - 2022年65-69岁就业率52% 70-74岁33.9% 75岁以上11%[47] - 中国试点长期护理保险 覆盖失能6个月以上参保人 服务形式类似日本[52][53] 养老运营模式创新 - 日本养老院存在技术滞后 2013年仍依赖传真通信 护工手工搬运致60%腰痛率[16][17][19] - 引入3A介护改革(安全/安心/安逸) 采用起重器降低工伤 1年内普及率100%[8][20] - 葵照护拆除围墙吸引儿童穿越 银木樨设10日元零食点 形成代际交流社区[68][71] - 中国养老院存在操作隐患 如胸前插笔易伤老人 认知症护理缺乏专业培训[56][57] 银发经济现状 - 日本50%金融资产由老年人持有 形成"老人补贴子女"的逆向经济流[48] - 中国持证护理员仅50万 面对4500万失能老人存在千万级人力缺口[33] - 企业过度聚焦盈利性服务(进食/排泄/洗浴) 忽视非收费福利项目[22][23] - 中国养老产品开发需提升细节适配度 避免功能性与安全性脱节[59]
北京将立法保障“老有所养”
中国新闻网· 2025-07-24 18:17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北京市拟构建责任明确、覆盖全面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供给格局 [1] - 将建立健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1] - 完善分层供给体系,分类发展养老机构,满足不同收入群体需求: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年人可负担机构养老,中低收入家庭获取质量有保障服务,高收入群体享受品质化个性化服务 [1] 养老服务产业促进 - 加强养老服务产业促进和科技赋能,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 - 重点发展养老照护服务、智慧养老、养老金融等领域 [2] - 加强政策、标准、项目、人才协同,健全异地就医结算等制度 [2] 医养结合与区域协同 - 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发展 [1] - 支持康养产业发展,推动养老服务向周边地区延伸布局和协调发展 [2]
为银发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速落地
证券日报· 2025-07-24 01:18
金融支持消费与养老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提出鼓励金融机构研发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 支持发展老年旅游保险 [1]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消费及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 [2] - 多地已成功投放首批贷款项目 如北京工商银行发放4000万元养老产业贷款 上海中国银行发放200万元普惠贷款 交通银行发放1000万元流动性资金贷款 [2]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落地情况 - 北京 上海 四川 江苏 山东 重庆等地相继落地相关贷款项目 形成"首批示范效应" [3] - 贷款投放呈现速度快 覆盖范围广 支持力度大的特点 为养老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3] - 专家认为政策落地情况总体表现良好 为养老产业及相关领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银发经济发展现状 - 上半年银发经济态势良好 健康消费增速亮眼 助行助听产品增长32_2% 老年营养保健品增长30_1% 健康监测设备增长7_5% [4] - 文娱消费提质升级 老年旅游服务增长26_2% 体育健康服务增长23_9% 文化娱乐活动增长20_7% [4] - 养老金融是银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多地出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 [4] 地方养老金融政策 - 上海出台14条措施 加大养老金融供给 拓宽融资渠道 扩大信贷投放 支持直接融资 [5][6] - 辽宁出台政策 对养老产业贷款给予支持 再贷款年利率1_5% 期限1年 可展期2次 提供融资担保费补贴 [6] - 政策聚焦老年人实际需求 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促进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融合发展 [6][7]
上半年北京新设机构数量同比增长17.64% 创近四年同期新高
中国新闻网· 2025-07-21 12:44
新设机构总体增长 - 北京市上半年新设机构数量达17.68万户,同比增长17.64%,创近四年同期新高 [1] - 生产性服务业与数字经济为核心引擎,文化及相关产业、养老产业稳步增长,四大重点领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 数字经济及核心产业 - 数字经济及核心产业新设机构1.09万户,同比增长53.92% [2] - 数字技术应用业占比62.51%,其中软件开发同比增长190.72%,信息技术服务同比增长40.59%,合计贡献数字经济增量的81.3% [2] - 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批发零售、数字内容与媒体三大要素驱动类合计新设2500多户,同比增长48.17% [2] - 平原新城数字经济新设机构4700多户,增速78.03%,占全市43.45%;中心城区超4000户,增速77.97%;生态涵养区增长13.39% [2] 养老产业 - 养老产业新设机构8.14万户,同比增长22.5%,高于全市平均增速4.86个百分点 [3] - 养老科技和智慧养老服务类机构5.37万户,增速33.11%,占总量66.02%;其中智慧养老服务增速高达96.08% [3] - 平原新城新设3.41万户,占全市41.86%,增速46.43%;中心城区新设3.15万户,增速36.35% [3] 生产性服务业 - 生产性服务业新设机构10.61万户,同比增长18.49%,增速居各行业前列 [4] - 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三大领域合计占比超80%,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咨询与调查服务等细分行业增速均超30% [4] - 平原新城新设4.35万户,同比增长41.94%,占全市40%以上 [4] 文化及相关产业 - 文化及相关产业新设机构2.04万户,同比增长12.77%,较一季度提升6.87个百分点 [5] - 内容创作生产类机构1.42万户,占总量69.71%,较上年同期扩大3.58个百分点;文化投资运营类增速最快达103.56% [5] - 平原新城增速35.37%,文化装备制造、数字内容服务加速聚集;中心城区增长35.01%,占全市44.03% [5]
湖北发布18条举措加快建设多元化养老体系
长江商报· 2025-07-17 07:34
湖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核心内容 - 湖北省提出18条具体举措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目标到2027年建成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养老床位达54万张以上 社会化养老机构超1000家 [1][2] - 截至2023年底湖北省60岁及以上人口1378万 占比23.6% 已建设养老机构2010家 机构床位29.47万张 社区养老设施23092个 社区养老床位21.36万张 [1] - 湖北省2020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2024年底老年人口占比达24.8% 面临居家社区服务薄弱 失能照护不足 市场化发展不充分等挑战 [1] 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目标 - 优化居家为基础 社区为依托 机构为支撑 医养结合的多元供给格局 构建分级分类 普惠可及 覆盖城乡的体系 [2] - 到2027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75%以上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医养结合机构达500家 床位12万张以上 [2] - 形成带动性强的养老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 社会化养老机构超1000家 [2] 养老产业发展规划 - 布局建设2-3个银发经济和康复辅具产业园 培育专精特新老年用品企业 推进产业品牌化 绿色化 智能化发展 [3] - 创新抱团养老 旅居养老 健康养老 科技养老 金融养老等新业态 [3] - 推动养老服务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 [3] 居家养老服务措施 - 培育公司化 连锁化 品牌化市场主体 每个县区至少有1-2家连锁化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 [4] - 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模式 中心城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达70%以上 [4] - 建设"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省平台上线服务实体超5000家 引导既有住宅增设电梯6000部以上 [4] - 建设20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为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3.5万张以上 [4] 社区及医养服务规划 - 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所有街道和60%以上乡镇 建设300所以上老年大学 [5] - 每个市州至少建设1家具有老年医疗特色专科的三级医疗机构 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率达90%以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