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用型电动振动试验系统(DC系列)
icon
搜索文档
苏试试验: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30 00:3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990,852,365.63元,同比增长8.09%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7,284,250.00元,同比增长14.18%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4,251,791.41元,同比增长20.72%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306元/股,同比增长14.16%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7,661,142.52元,同比改善9.43% [31] 主营业务分析 - 主营业务收入952,082,800元,同比增长8.16%,其中试验设备收入309,799,838.36元(增长6.32%),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收入487,425,500元(增长5.75%),集成电路验证与分析服务收入154,857,400元(增长21.01%)[19] - 分行业看:电子电器行业收入385,329,338.05元(增长2.86%),航空航天行业收入147,301,826.64元(增长46.24%)[31] - 分地区看:华北地区收入183,404,971.27元(增长17.51%),华东地区收入345,572,926.59元(增长6.05%),西南地区收入120,715,601.86元(增长3.30%),中南地区收入203,270,928.39元(增长6.75%)[31]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4,994,777,683.96元,较上年度末下降0.76% [2] - 货币资金621,256,744.88元,占总资产比例12.44%,较上年度末下降3.70个百分点 [32] - 应收账款1,389,876,253.66元,占总资产比例27.83%,较上年度末增长2.68个百分点 [32] - 短期借款731,374,153.61元,占总资产比例14.64%,较上年度末增长2.08个百分点 [32] - 长期借款246,900,000.00元,占总资产比例4.94%,较上年度末增长2.74个百分点,主要系新增并购贷款导致 [32] 行业发展态势 - 检验检测服务业呈现集约化发展趋势,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7,972家,营业收入3,961.39亿元,占全行业总收入的81.24% [4] - 新兴领域营业收入增速是传统领域的近两倍,高技术服务业特征突出,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6,025家,营业收入2,322.44亿元,同比增长7.58% [4] - 新能源汽车领域检测需求增长,2025年3月1日实施的《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将动力蓄电池安全检测列为必检项目 [6] - 商业航天领域测试需求增加,热真空试验系统、极端环境多应力环境试验系统等需求不断增长 [7] - 电子信息领域因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深化,推动集成电路检测市场拓展 [8] 公司竞争优势 - 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优势,形成从芯片-部件-终端及整机产品的全产业链环境与可靠性试验验证及综合分析能力 [23][24] - 独特的商业模式,试验设备与试验服务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设备客户延伸至服务需求,服务客户延伸至设备采购 [25] - 品牌认知优势,"苏试"品牌获多项荣誉,包括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 [26] - 业务资质优势,主要实验室子公司均获得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并具备多种行业特定资质认证 [27][28] - 独立第三方实验室优势,立场公正、试验技术可信度高,专业性强 [29][30] 研发与创新投入 - 研发投入81,098,995.14元,同比增长5.24% [31] - 持续加大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项目投入,研发方向以热真空、低气压、液压类、综合类、传感器、分析测量类产品为重点 [19] - 深化校企联动合作,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多所高校搭建研学交流平台,开展技术课题研究及战略合作 [20] 产能扩张与区域布局 - 完成深圳实验室扩建,立足深圳、辐射粤港澳大湾区,聚焦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 [21] - 成立汽车电子可靠性验证中心,推动集成电路三地实验室实现产能优化与技术能力对齐 [22] - 在全国多地包括苏州、北京、重庆、广州、上海等地设立子公司,发展试验服务业务 [35] 主要客户群体 - 航空航天领域主要客户包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30] - 汽车和轨道交通领域主要客户包括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30] - 电子电器领域主要客户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30] - 集成电路领域主要客户包括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地平线征程(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高云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