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智身机器人
搜索文档
清华孙富春教授领衔!「中科第五纪」完成近亿元融资!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30 18:18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近期成功完成天使轮和天使+轮融资,两轮融资金额总计近亿元[1] - 天使轮融资由华睿投资、鼎晖百孚领投,金融城资本、复琢资本跟投,老股东卓源亚洲、同创伟业持续加注[1] - 天使+轮由国海创新资本投资[1] - 融资资金将主要应用于公司算力建设、商业化推进及团队扩张[1] 公司背景与核心团队 - 公司成立于2024年9月,专注于具身通用智能领域[2] - 创始团队由中科院自动化所与清华大学优势力量强强联合组建[2] - 创始人兼CEO刘年丰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于中科院自动化所获得博士学位,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2] -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孙富春教授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中心主任,是IEEE/CAA/CAAI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 - 联合创始人兼算法总监刘京博士为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曾任职于华为2012实验室[5] - 联合创始人兼研发总监王庆滨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自动化所,曾主导开发国内外首个工厂通用人形机器人平台[5] 核心技术优势与产品 - 公司以打造"物理属性×知识驱动"的具身通用大脑为核心[2] - 开创性地构建了"数据与知识混合驱动的端到端架构"技术路径[5] - 核心产品包括面向智能制造工厂的具身工作站,以及搭载自研通用执行末端与具身物理底座平台的通用智身机器人[2] - 聚焦工业与消费两大应用场景[2] - 核心技术成果体现为具身操作基础模型FiveAges Manipulator-1(FAM-1)[6] 技术性能与突破 - FAM-1模型在RLBench等国际公开评测中操作成功率超过现有最优模型6%以上[7] - 该模型整体任务成功率达到88.2%,在参与评测的模型中排名第一(排名值1.9)[7] - 在"Insert Peg"任务中成功率高达88.0%±2.8%,相比其他模型有显著提升[7] - "Open Drawer"任务成功率实现100.0%±0.0%[7] - 仅需3至5条示范数据即可完成新任务学习,基础任务成功率高达97%[7] - 仅需传统模型1%的数据量便能达成同等学习效果,数据利用效率提升百倍[7] - 在跨场景适应测试中,FAM-1平均成功率高达96%,显著优于RVT-2的90%[8] 商业化进展与产业布局 - 公司已成为某头部人形机器人厂商的"大脑"供应商,实现"一脑多型"的规模化应用落地[9] - 自研具身机器人本体产品已通过某头部家电集团及某头部车企的产线POC验证,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9] - 计划推出可实现2B到2C场景迁移的智身机器人,攻克泛用工业场景中的恶劣工况与柔性作业需求[10] - 今年年底将推出第二代软硬一体具身机器人,进一步提升动作精度与交互灵活性[10]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可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与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企业、核心零部件企业等多个细分领域[13][14][15][16][17][18] - 人形机器人领域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星动纪元、逐际动力等多家企业[16]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银河通用、千寻智能、灵心巧手等[17]
机器人有多火?这家深圳VC一日投三家
投中网· 2025-03-20 14:21
全球机器人产业规则重构 - 全球机器人产业规则重构已拉开序幕 中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正以惊人节奏书写技术革命 [2] - 全国两会首次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战略行动 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成为政企学界热议焦点 [2] - 政策红利、市场爆发、技术奇点与资本赋能形成"四轮共振" 推动中国从"机器人应用大国"向"智能体创新强国"跃迁 [2] 同创伟业战略投资布局 - 同创伟业同日完成对霞智科技、数字华夏、中科第五纪三家机器人企业的战略投资 覆盖商用机器人、仿人表情交互机器人及具身智能大模型三大赛道 [5] - 霞智科技专注商用服务机器人自主研发 产品覆盖清洁消杀、工业仓储等多场景 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降低部署成本 [5] - 数字华夏深耕具身智能领域 打造多模态感知与情感计算交互系统 已在家用服务、教育陪伴等场景实现商业化突破 [5] - 中科第五纪推出工业级具身工作站及通用智身机器人 解决复杂工业场景中机器人灵活替代人力难题 [5] 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 - 同创伟业已投资超过30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 构建从核心部件、技术层、整机到场景应用的完整生态矩阵 [7] - 核心部件层布局视觉感知、运动控制及人机交互类企业 包括埃科光电、安培龙、柏川数据等 夯实机器人"眼、手、脑"能力基座 [7] - 垂直场景层深度渗透工业、医疗、建筑等领域 投资天智航、鳍源科技、大漠大智控等企业 推动机器人从"替代人力"向"创造新生产力"跃迁 [7][8] 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案例 - 鳍源科技智能水下无人潜航器应用于海上救援、影视创作等专业场景 在电影《蛟龙行动》中累计拍摄超400小时 [8] - 行健智能实现工业机器人免示教自动化 将传统需几周调试的产线改造缩短至几小时 [8] - 大漠大智控实现10197架无人机同时升空 打破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技术应用于春晚及国际庆典活动 [8]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成为2025年新赛道 中国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创投"双轮驱动模式构建创新生态 [10] - 机器人产业未来话语权之争本质是国家创新体系较量 中国创投机构肩负技术商业化加速器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者双重使命 [10] - 同创伟业生态网络延伸至具身智能、柔性协作等前沿领域 目标打造定义行业的技术标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