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毛尖

搜索文档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金字招牌” 贵州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达1215.9亿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2 15:15
地理标志产业规模与格局 - 贵州省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435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产业年产值突破1215.9亿元[1] - 地理标志产业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农产品类占比76%,其中畜禽水产、水果、茶叶三大品类占据半壁江山[1][2] - "都匀毛尖"品牌价值突破52亿元,稳居全国绿茶品类第一梯队[1] 标杆品牌与产业化项目 - 10个地理标志产品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联系指导名录,15个产品纳入中欧互认清单[1] - 实施125个地理标志产业化促进项目,投入资金4980万元,培育出"凤冈锌硒茶""修文猕猴桃"等标杆品牌[1] - "贵州茅台酒""朵贝茶"等产品构建覆盖9个市(州)的产业版图[1] 标准化建设与产业链延伸 - 建成4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标准化生产基地覆盖率超30%,示范区产品销售收入3年增长41.5%[2] - 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机制推动"正安白茶""大方天麻"形成完整产业链,"镇宁蜂糖李"年电商销售达30亿元[2] - 铜仁市成立地理标志运营中心,探索地标宴、体验馆等消费新场景[2] 市场拓展与渠道创新 - 构建"线上+线下"立体营销网络,地理标志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15%[2] - "镇宁小黄姜"年网销突破3000万元,联合京东、抖音等平台开设专区[2] - 启动"地标出山"计划,在京津冀、大湾区布局体验网点,开展"黔地美"直播季活动[3]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 拟建立省、市、县3级保障机制,将地理标志监管纳入"双随机、一公开"制度体系[3] - 组建地理标志企业联盟共享资源,聚焦产业链关键技术开展专利导航[3] - 目标到2026年培育20个全国知名地理标志品牌,带动百万农户增收[3]
黔南产品“破圈”八仙擂台!粤黔共烹一席“山海盛宴”
南方农村报· 2025-05-02 12:02
活动概况 - 2025年粤黔协作帮扶促消费"1+8"现场展销对接活动于4月29日至5月1日在广东区域协作消费帮扶产品交易中心举行,黔南州作为参展8个协作市州之一,组织20余家企业携200余种生态农特产品参展 [2][3][4] - 活动以"穗黔携手·黔货出山"为主线,精准对接大湾区采购资源,实现产销签约金额超2.6亿元 [5][6][30] 产品亮点 - 都匀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凭借"三绿透三黄"的独特品质吸引众多采购商 [13][14][15][16][17] - 贵州亿欣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刺梨制品以创新形式和体验价值成为大湾区消费者的"健康新宠" [19][20] - 展区设计融入苗族、布依族元素,打造"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沉浸式展示空间,设置试吃区和互动体验区推动一体化消费场景 [11][12][13] 产销对接成果 - 工作组提前梳理大湾区供应链企业、商超、电商平台需求清单,精准匹配参展企业资源 [22][23] - 促成20余家企业与大湾区采购方达成合作意向,涉及金额超2.6亿元 [24][30] - 建立"展会签约—后续跟踪—落地服务"闭环机制确保订单高效转化 [25][26] 协作升级成效 - 2024年协作成果包括:建成贵州省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茶叶加工厂、刺梨加工集聚发展园区(鲜果产量10.62万吨全省第一)、全省最大的微型轴承产业园 [54][55][56] - 通过直采直供、工会采购等渠道累计采购黔南农副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达38.22亿元,总量排名全省第一 [63][64] - 未来将建设大湾区"菜篮子""米袋子""茶罐子"直供基地,探索"光伏农业""旅游农业"等新业态 [6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