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
搜索文档
全城再迎“落叶不扫”景观 以乌桕为特色的宾南路首次加入名单
解放日报· 2025-11-25 09:33
设置"落叶不扫"道路名单并负责日常管理的责任主要在环卫部门,由于存在认知"时间差",导致往 年一些"落叶不扫"道路启动和结束得太早,市民游客兴冲冲赶到现场,发现树木还没变色、落叶,而真 正有"落叶地毯"时,又被马上扫掉了。 杨浦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裴蓓坦言,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杨浦区调整了"落叶不 扫"道路的管理机制,每年根据一线环卫工人和绿化管理部门反映的实际情况和专业预测来动态调整"落 叶不扫"道路名单以及启动、结束的时间。国晓路、清波路上的银杏、鹅掌楸、栾树这几年变色和落叶 的时间稳定地延后了约两周,便将"落叶不扫"启动时间延后至12月1日。 记者 陈玺撼 一年一度,上海全城再次迎来限定版"落叶地毯"景观。市绿化市容局昨天公布44条"落叶不扫"道路 名单,和去年相比,这份名单晚了一周。 名单公布得晚,道路保留落叶的时间也启动得晚。和往年的11月上旬就启动相比,宝山区昨天启动 的3条"落叶不扫"道路是全市最早的3条,而浦东的陆家嘴西路(明珠环岛至滨江大道)、乳山路(桃林 路至源深路)要到12月10日至12月25日才开启"落叶不扫",是44条道路中最晚的两条。 这与正在变化的气候有密切关系。"近 ...
市面上有五万多种膳食补充剂,哪四种确实有效?
第一财经· 2025-11-16 11:00
行业规模与市场接受度 - 美国替代医学产业年消费额达340亿美元[1] - 2010年一项针对6000家医院的调查显示,42%的医院提供某种形式的替代疗法,主要原因为患者需求[1] - 银杏是最常用的十大天然产品之一,每年为制造商带来数亿美元的净利润[7] - 紫锥菊被用于治疗感冒,每年的销售额高达1.3亿美元[12] 监管环境与政策框架 - 根据《膳食补充剂和健康教育法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无法对植物、草药和膳食补充剂进行销售前监管[3] - 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可能在产品上市后才对其进行检测,但研究发现无效后,产品并不召回,标签也不更改[3] - 自1999年成立以来,NCCAM工作人员已耗费约16亿美元对替代疗法进行研究[4] 主要产品临床研究结果 - 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花费37.4万美元发现吸入柠檬和薰衣草香味不能促进伤口愈合,花费39万美元发现古印度疗法不能控制2型糖尿病,花费44.6万美元发现磁床垫不能治疗关节炎,花费28.3万美元发现磁铁不能治疗偏头痛,花费40.6万美元发现咖啡灌肠不能治疗胰腺癌,花费180万美元发现祈祷不能治愈艾滋病或脑肿瘤[4] - 2000年至2008年间一项针对3000多名老年人的研究发现,服用银杏或安慰剂的两组受试者在记忆力下降和痴呆症发病率上相同[7] - 1998年11月至2000年1月期间的研究发现,圣约翰草与安慰剂在治疗抑郁症的任何考量指标上都没有差异[8] - 2007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结论显示,生蒜、蒜粉或陈年大蒜提取物对中度高胆固醇成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没有显著影响[9] - 2006年及后续研究发现,服用锯棕榈的男性在尿流速度、前列腺大小或生活质量方面与安慰剂组没有差异,即使加大剂量也完全无效[10][11] - 2011年研究发现,水飞蓟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损伤程度及病毒载量与安慰剂组没有差异[11] - 2006年一项超过1500人的研究显示,硫酸软骨素和氨基葡萄糖对关节疼痛无效,只有获得FDA许可的抗炎药物塞来昔布有效[12] - 2003年一项对400多名儿童的研究发现,紫锥菊治疗感冒的唯一区别是服用者更容易出现皮疹[12] 被证实有效的补充剂 - 在55600种补充剂中,有四种对健康人群有益:omega-3脂肪酸可预防心脏病,钙和维生素D可预防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叶酸可预防出生缺陷[12] - 美国心脏协会建议人们每周至少吃两次富含脂肪的鱼类以获取足够的omega-3脂肪酸,大多数美国人每天摄入约1.6克,远超维持心脏健康所需量[13] - 为降低骨质疏松风险,建议绝经后女性饮食富含钙元素,但补充钙未被证明能减少健康妇女的骨折[14] - 维生素D帮助身体吸收钙,多数人能从食物或阳光中摄取足够,维生素D补充剂未显示出能降低健康绝经后妇女的骨折风险,但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应补充400国际单位[15] - 为预防出生缺陷,建议所有育龄妇女每天摄入400微克叶酸,美国FDA已要求生产商在多种食品中添加叶酸[16]
银杏的盛宴
北京晚报· 2025-11-09 14:47
银杏的历史与文化地位演变 - 银杏古称“鸭脚”,主要生于南方,在夏商至隋唐期间极少被文人描绘,诗歌罕见 [1] - 北宋时期歌咏银杏的诗歌增多,梅尧臣是最早以多首诗歌描写银杏的诗人 [1] - 北宋皇帝因银杏果实形似小杏而核色洁白,赐名“银杏”,后亦称“白果” [1] - 银杏由进贡传入中原后,种植渐多但不普及,主要散植于皇园、宫廷、寺庙 [2] - 1942年郭沫若在散文诗《银杏》中赞咏其为“圣树”、“国树”,被誉为近代对银杏的第一次宣讲和普及 [2] 银杏的生物学特性与实用价值 - 银杏叶、果可以入药,一棵树即是一厨膳药,所以不生虫豸蛆蛹,也不招蜂引蝶 [3] - 银杏极具观赏价值,一到深秋树叶变得金黄 [3] 银杏在现代城市绿化中的普及与应用 - 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海淀区阜成路改造时栽种两行银杏树,树干约手腕粗细,树高约三五米 [3] - 如今阜成路的银杏已长到三四十米高,树干水桶般粗细,高大浑圆的树冠仿佛皇冠 [3] - 钓鱼台国宾馆东墙的三里河路有千余棵银杏树排列两行,迎来游人如织 [4] - 银杏已放下“贵族”身段,北京后建的世界公园、奥森公园、园博园、首钢园等公园及小区、学校、道路首选银杏作为绿化树 [4] - 经过几十年生长,新生代银杏渐成规模和气候,处于朝气蓬勃的青年期,成为游人新的打卡地 [4]
调查 | 从萎蔫萧瑟到层林尽染,京城红叶为何晚红一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4 10:25
红叶观赏期变化 - 2025年北京红叶最佳观赏期比往年延迟约一周,于10月中下旬开始,可持续至11月中下旬[5] - 香山公园黄栌、枫树等品种红透率在最佳观赏期内可达80%以上[5] - 10月25日至26日周末红叶变色仍在酝酿,仅见零星红叶,至10月31日情况开始好转[1][5][10] 红叶变色条件 - 红叶变色需两个基础条件:降温带来的昼夜大温差以及晴天带来的强光照[5] - 2025年9月以来前期温度较高缺乏明显降温,10月后突然降温但伴随长时间阴雨天气,对红叶变色产生不利影响[5] - 10月31日后北京转晴,若最高气温维持在10℃上下且无大风降雨,将形成红叶持续变色的有利条件[6] 影响红叶变色的因素 - 气候条件不理想是导致红叶迟变色的主要原因,2025年9月以来北京降水反常偏多,植物难以快速适应剧烈气候变化[6] - 黄栌树叶变色过程涉及叶绿素加速分解与花青素合成,阴雨天气导致光照不足,使得叶绿素分解慢、花青素合成少[7] - 病害对红叶健康产生影响,主要包括黄栌白粉病和在土壤中可存活十几年的黄栌枯萎病,山区病害控制难度高于平原地区[7][9][10] 北京彩叶资源分布 - 北京红叶观赏呈现"山区早、城区晚,品种错峰、层次丰富"的特点[5] - 彩叶品种多样,除红色的黄栌、枫树、五叶地锦、火炬树外,还包括黄色的银杏、白蜡,紫色的紫叶李,棕褐色的大果榆树和水杉等[10][12][13] - 市属公园如颐和园、天坛、北海、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均拥有丰富彩叶资源,奥森公园举办"秋日彩叶展",银杏叶片在10月30日已几乎全部变黄[12][13][15]
这道金黄的绝美秋景里藏着古韵京华
环球网· 2025-11-03 11:27
北京古银杏树资源概况 - 北京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古银杏树有120多棵,其中上千年树龄的有20多棵,且多分布于古寺名刹之中[3] - 银杏树一直被道教佛门视为"圣树""仙树""佛树",所以广为栽植[3] 主要古银杏树分布及特征 - 真觉寺(五塔寺)有两棵古银杏高达25米,树龄六百多年[4] - 香山卧佛寺三世佛殿东西两侧古银杏树高分别为22.5米和近20米,东为雌西为雄,据传是建寺时所栽植[5] - 碧云寺水泉院有"三代树"古银杏,历经槐、柏、银杏三生更替[5] - 西山大觉寺无量寿佛殿前有"银杏王",为辽咸雍四年(1068年)所植,距今已有千年[6] - 潭柘寺毗卢殿前银杏树高达30多米,树干周长达9米,据传植于唐代,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帝王树"[6] - 怀柔红螺寺大雄宝殿前有两棵唐代雌雄银杏,雌株结果不开花,雄株开花不结果[7] 历史文化价值 - 银杏树与古刹相映生辉,其坚韧挺拔、正直通达、朴实无华的品质更令人敬畏[3] - 历代文人墨客如洪亮吉、郑板桥、乾隆皇帝等均曾赋诗赞美古银杏[4][5][6] - 银杏果有长寿、多子多福寓意,叶片呈心形象征恋情,人们慕名拾取以纳吉祥[7]
浮来山银杏与刘勰的《文心雕龙》
齐鲁晚报· 2025-10-30 19:55
浮来山银杏古树 - 古树主干周长约十六米,需七八个成年人伸展双臂方能环抱,树高约二十七米,被称为“天下银杏第一树”和“银杏之祖” [1] - 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专题研究,称其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银杏树 [1] - 据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碑文记载,树龄已三千余年,史书《春秋》记载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莒、鲁两国国君曾会盟于树下 [1] 定林寺与刘勰 - 定林寺为千年古刹,历史约1500多年,但远晚于其旁的古老银杏树 [2] - 刘勰为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名著《文心雕龙》的作者,生于公元465年,祖籍东莞郡莒县 [4] - 史载刘勰在定林寺完成佛经校勘后出家,后潜回莒地原籍,在浮来山创建或主持定林寺并校经 [5][6] - 寺内校经楼传说为刘勰所建,1962年郭沫若亲题“校经楼”以纪念《文心雕龙》成书1460年,现为刘勰生平事迹陈列馆 [7] 银杏的文化历史 - 银杏在宋代以前被称为“鸭脚”,因叶形似鸭掌,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因其果实色泽润白、形如小杏而赐名“银杏” [3] - 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诗作均对银杏有所描述和歌颂 [3] - 文人墨客如李清照、张商英等曾赋诗词赞美银杏叶,赋予其高贵优雅的气质,视其飘落为情感的寄托 [4] 浮来山人文景观 - 浮来山因定林寺、刘勰故居及古银杏树而闻名,山中有刘勰校经楼、千年古观朝阳观、文心亭等景观 [2][4] - 国内冠名定林寺的有五六处,与刘勰相关的共三处,浮来山定林寺为保存完好的北定林寺 [4] -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阐述了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关系,其文字充满对创作的深刻洞察 [8]
又到银杏落果季,金黄大道美到窒息臭到晕厥
北京晚报· 2025-10-29 14:04
北京秋季银杏景观现象 - 银杏大道是北京秋景中最具标识度的颜色,成为拍照打卡热门地 [1] - 银杏果落地被踩烂腐烂后,果肉黏脚并散发出呛人臭味,破坏浪漫氛围 [1][6] - 该现象在中关村南大街、北京大学东门外银杏路、地坛公园及中纺院小区等多个地点普遍存在 [6][7] 银杏果臭味成因分析 - 人们所称的银杏“果子”实为种子,其外层肉质组织为外种皮 [8] - 外种皮富含丁酸、戊酸等短链脂肪酸,在种子破裂发酵后挥发出强烈气味 [8] - 从进化角度看,此气味是植物吸引食腐动物传播种子的策略,但在现代城市中成为扰人问题 [8] 银杏作为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依据 - 银杏耐寒、耐旱、抗污染,对改善空气质量作用明显,适合北京寒冷干燥的气候 [9] - 与高致敏树种相比,银杏对过敏体质人群更友好 [9] - 北京银杏树龄普遍在二三十年以上,属于受绿化条例保护的“老树资源” [9] - 随着城市从“绿化”迈向“彩化”“美化”,银杏在深秋的金色叶片构成最具标识度的城市风景 [10] 当前臭味问题的管理措施 - 目前尚无高科技手段能从根本上抑制银杏结种或去除臭味,结种是其自然生理过程 [11] - 环卫工作强度加大,在中关村、北京大学东路等路段实行机械与人工同步作业,力求“随落随扫”以减少落果滞留时间 [12] - 公园管理方实行分阶段清理策略,在落果初期随落随扫,集中落叶期暂缓清理以保留景观,待树叶落尽后再统一清扫冲洗 [12] 针对未来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方案 - 海淀区园林绿化局于今年8月在种子未完全成熟时组织集中修剪疏枝,对结种量大的雌株进行重点处理以减少秋季落果 [13] - 圆明园计划在明年春季花期用高压水枪冲刷雌株花粉以降低授粉率 [13] - 石景山区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在夏季提前修剪疏枝控制结种数量,并于成熟期提前采摘以缩短地面暴露时间 [13] - 可借鉴国外城市对果树类行道树的机械采收方法,在果实成熟前集中收集作为未来解决方案的潜在方向 [13]
暮光森林里的秋日童话!国家植物园进入彩叶最佳观赏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8 13:51
景区秋色观赏 - 国家植物园樱桃沟景区水杉林进入最佳观赏期,色彩呈现橙红与金黄交织[1] - 园内彩叶最佳观赏期已开始,预计可持续至11月中旬[8][17] - 除樱桃沟外,绚秋苑、北湖周边、树木园等地均为理想赏秋场所[8] 主要观赏树种与特色 - 樱桃沟拥有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水杉人工林之一,水杉为第四纪冰川遗留的活化石物种,树干最高可达40余米[3] - 北湖周边元宝槭叶片金黄,大花卫矛色彩似火焰,与碉楼旁的槲树共同构成秋日景观[10][11] - 绚秋苑内白蜡、银杏、栾树、元宝槭等高大乔木交相辉映,榉树叶色褐红与银杏金黄形成对比[10] - 树木园的杂种鹅掌楸为古老孑遗物种,叶片形态独特,树形高大挺拔[13] - 卧佛寺天王殿旁的古银杏树与红墙相衬,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5] 景区生态与科普功能 - 水杉林是重要的植物科普活课堂,沿线设有科普标识牌介绍其生长习性及生态价值[3][6] - 游客在欣赏秋色时可感受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6] - 景区内生态环境优良,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并伴有鸟鸣溪流声[4]
夜读丨古人对20种植物的雅称,每个都美到不行
央视新闻· 2025-09-19 06:34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旨在通过介绍20种植物的中式雅称,展现中文语言的动人与唯美,以及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 - 这些雅称凝结了唯美而充满哲思的意趣,体现了草木皆有风骨、万物各有其风姿的意境 [19] 植物的中式雅称 - 月季被称为四季花,因其四季开花 [4] - 油菜花被称为芸薹,其中"芸"指黄色,"薹"指抽出的嫩芯 [4] - 兰花被称为幽客或香祖,因其馥郁袭人,弥旬不歇 [4] - 白杨被称为独摇,因其性甚劲直,折则折矣,终不曲挠 [4] - 梨花被称为瀛洲玉雨,指降于仙山瀛洲的雨 [6] - 茉莉被称为萼绿君 [7] - 红山茶被称为都胜,白山茶被称为玉茗 [7] - 木槿花被称为舜华,源自《诗经》 [7] - 猕猴桃被称为苌楚,源自《诗经》 [10] - 金银花被称为忍冬,因其凌冬不凋 [10] - 石榴花被称为榴锦 [10] - 银杏被称为平仲 [10] - 桂花被称为广寒仙 [12] - 竹子被称为抱节君,因其劲直有节 [12] - 水仙被称为凌波,源自凌波仙子的神话 [12] - 芭蕉被称为扇仙 [12] - 芍药被称为将离,因其有惜别之意,古人分别时互赠 [15] - 菊花被称为九华,因其在农历九月开放,意为重九之花 [16] - 芙蓉花被称为绮帐,因其花貌似绮丽的帷帐 [16] - 荷花被称为芙蕖,其花苞称为菡萏 [16]
湖北将打造千亿级中药材全产业链
长江商报· 2025-08-12 07:29
行业政策与规划 - 湖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振兴湖北道地药材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旨在推动药材、药企、药用、药市、药研协同发展,提升重点品种全产业链效益 [1] - 计划聚焦蕲艾、福白菊等重点品种,分品种遴选牵头县,通过省级统筹支持、市州服务支持、牵头县牵头主抓、主产县共同推进的方式实施 [1] - 目标到2027年全省中药材种植规模稳定在560万亩,其中生态种植道地药材规模达280万亩,"十大楚药"品牌影响力扩大,全产业链产值超1000亿元 [1] 品种与区域发展 - 湖北将发布《湖北道地药材目录》,推进适区适种(养),聚焦"十大楚药"打造30个左右主产县(市、区) [2] - "十大楚药"包括蕲艾、半夏、天麻、黄连、茯苓、福白菊、苍术、龟鳖甲、银杏、紫油厚朴和黄精(并列第十位) [1] 技术与质量提升 - 实施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链515行动,推广绿色防控、仿野生栽培、野生抚育、连作障碍消减、农机农艺融合等生态种植新技术新模式 [2] - 推动质量体系向种植加工环节延伸,引导经营主体实施中药材GAP,提升中药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延伸 - 发挥湖北时珍实验室作用,深化道地药材作用机理研究和优良品种选育,攻关根腐病、连作障碍等技术难题 [2] - 挖掘中药炮制理论和技术,开发基于鄂产特色中药材的中药饮片,加快中药配方颗粒研发与生产 [2] - 鼓励发展连锁国医馆、艾灸馆、中药房等新业态 [2] 供应链与物流建设 - 以供应链思维赋能产业提质增效,提升道地药材产地交易市场水平,打造多场景、多模式、全覆盖的中药材线上服务平台 [2] - 加快产地贮藏设施设备建设,支持企业在产地建设中药材储备库 [2] - 对接鄂州花湖机场物流网络,打造湖北省中药材仓储物流枢纽中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