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药材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三城五地”建设 陇南“十四五”开创发展新图景
搜狐财经· 2025-10-18 19:02
10月1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决胜收官'十四五'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陇南专场上了解到,"十四五"期间,陇南市聚焦"三城五地"目标 定位,实施"四抓四提"重点举措,着力建设"产业兴旺、创新开放、协调发展、绿色生态、和谐幸福"高质量发展新陇南,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 展、新成绩。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陇南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城镇化率由36.18%提升到41.72%,增幅连续四年全省第一。产业基础更加稳固,产业类项 目数量、投资较2020年分别增长281.3%、220.5%,培育形成14条优势产业链,其中有色冶金、中药材、现代物流、花椒4条产业链产值已突破百亿元;特 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农业特色产业综合产值增长至350亿元,是"十三五"末的1.9倍,油橄榄基地面积、鲜果产量、初榨油产量、经济效益四项指标均居 全国第一;地域优势工业提级转型,规上工业企业由75家增至151家,武都区、宕昌县建成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官鹅沟成功 创建5A级景区,全市4A级以上景区数量、国家级民宿数量居全省第一,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4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较"十三五"末 ...
省政协委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戴好富:潜心科研攻关,让海南沉香“更香”
海南日报· 2025-10-17 10:44
"海南沉香自古以来备受推崇,有着'万香之首'和'香中王者'的美誉。"戴好富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 记者,"团队在深入研究沉香效用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目前已开发70余款功能性健康产 品。" 自2004年起,戴好富开始涉足沉香研究。21年来,他带领的科研团队不断壮大,研究内容也从一开 始的沉香品种选育逐步扩大到沉香全产业链,涵盖效用挖掘、新产品研发和品质鉴定等领域。 作为省内最早开展沉香良种选育的团队之一,戴好富团队历经多年努力,突破沉香种苗繁育关键技 术,选育出"热科1号""热科2号"等系列良种。"其中三个品种均具有易结香、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 特别是让结香时间缩短到5年半至6年。"戴好富介绍。 省政协委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戴好富: 潜心科研攻关,让海南沉香"更香"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黎鹏 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推开实验室的门,一股温润的药香扑面而来。身着白 大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海口综合实验站站长戴好富正带着团队成 员,熟练地用仪器设备解析沉香成分。 对此,戴好富聚焦加强海南苗药种质资源保护撰写相关提案,建议加快启动对苗药种质资源的抢救 性 ...
新华视点|锻造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的“智造引擎”与“共富基底”
新华网· 2025-10-16 12:24
天津经开区汽车产业 - 2025年天津经开区管委会与一汽-大众签署新能源车型项目合作备忘录,推动生产基地向油电共线全产品结构战略转型[3] - 2024年1-8月天津经开区三大整车厂产量达41.97万台,同比增长5.06%,占天津市汽车总产量比例超过80%[3] - 天津经开区持续聚焦智能化、网联化方向,深化延链、补链、强链战略,为汽车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3] 鄂尔多斯羊绒产业 - 鄂尔多斯羊绒代表被市场认可的品质,融合传统与现代美学设计,是能够触及的中国制造[5] - 鄂尔多斯市将一缕羊绒转化为温暖全世界的产业,其羊绒品牌享誉世界[5] 浙江仙居县乡村电商 - 共富联络员陈玉琴自2024年起探索村播,从首场直播仅3人观看成长为拥有20万粉丝的村播达人[7] - 近两年陈玉琴累计完成6万余份订单,为农户带来约400万元增收[7] - 在仙居县溪港乡安山村的田埂直播中,村民吕玉根家的稻谷刚开始收割就已预售出500多斤[7] 湖南宁远县淮山产业 -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淮山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在太平镇坪石头村种植基地进行采挖、分拣和打包[8] - 太平镇淮山种植基地推行订单农业模式,提前与大湾区客商签订购销合同,成熟后现场验货装车直接发往目的地[11] 甘肃省岷县中药材产业 - 岷县被誉为中国当归之乡,当前正值当归种子种苗集中采收时节[9] - 截至目前岷县已建成当归集约化良种繁育核心示范基地500亩以上、优质种苗繁育核心示范基地2000亩,辐射带动全县当归种子种苗繁育总面积超过3.4万亩[9] 江西金溪县黄栀子产业 -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黄栀子进入丰收季节,村民在房前屋后晾晒[15] - 黄栀子既是具有多种药用功效的中药材,又是生产天然色素的原材料[15] - 金溪县因地制宜发展黄栀子特色产业,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美化乡村环境,推动村民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15]
产新季来临价格承压 中药材市场深度调整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14 23:40
行业核心观点 - 中药材行业在10月份进入全年产销关键时期 面临供需矛盾加剧和政策引导加强下的持续调整 [1] - 行业正经历从无序扩张到健康发展的深度调整期 长期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 [6] 市场供需状况 - 2025年预计中药材总产量约580万吨 市场需求总量仅约500万吨 整体过剩率达16% [2] - 10月份秋季产新高峰季当归、黄芪、党参等大宗品种新货集中上市 市场供应量显著增加 [2] - 供需失衡状态在产新季进一步凸显 对市场价格形成持续压制 中药材价格底部态势或将延续至2025年底甚至2026年 [2][3] 政策与行业变革 - 国家层面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框架逐步落地 引导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转型 [1] - 第二轮全国中药饮片联盟集采已启动 覆盖面更广品种更多 将促使企业通过规模化、标准化降本增效 [3] - 多地积极推动GAP基地建设 如甘肃渭源县24家企业申报建设GAP基地14.7万亩 山西运城市对通过检查的GAP基地给予每亩奖补100元 [4] 企业战略布局 - 上市药企加速布局GAP基地 云南白药申报的GAP基地涵盖7个品种总面积达4593亩 [5] - 成都康弘药业通过"公司自建"与"公司+合作社"模式 在多地建成6个中药材种植基地 [5] - 企业通过从源头把控中药材种植养殖 建立产品壁垒并推动中药现代化 [5][6]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变革提速 GAP认证推进和追溯体系完善将推动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4][6] - 浙江省启动制定《浙江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提升标准》 对优质药材和饮片实行分等分级 [4] - "优质优价"将成为主流趋势 企业需聚焦道地药材和特色品种以把握质量门槛提升带来的机遇 [6]
【商洛】扎实推进中国康养之都建设
陕西日报· 2025-10-14 08:13
文章核心观点 - 商洛市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发展药食产业、培育赛事经济和利用气候资源,构建了多业态融合的“康养+”产业链,致力于建设“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1][8] 依托生态资源发展药食产业 - 商洛拥有1192种道地中药材,其中110种为药食同源品种,为药膳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 - 丹凤县寺坪镇山茱萸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年干果产量约150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 [2] - 通过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11个村级合作社,统一技术标准和品牌运营,推动传统药材产业升级 [3] - 商洛市获得“中国药膳美食地标城市”称号,累计注册认证特质农产品20个以上,97个特色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3] - 2024年通过举办药膳美食大赛等活动发布十大药膳美食,带动超过2万户群众增收 [3] 培育赛事经济推动康养消费 - 利用高水平体育赛事如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作为纽带,以门票联动“吃住行游购娱”消费,例如蟒岭绿道景区凭观赛票根可免门票 [4][5] - 2024年赛事活动带动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3%和25% [6] - 积极开发山地运动、森林运动等特色赛事,并建设国家排球训练基地综合训练中心等一批体育重点项目,以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城市运动新场景 [6] 利用气候资源激活绿色引擎 - 镇安县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5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8.5%,为CCER林业碳汇项目提供了优越生态条件 [7] - 镇安县CCER林业碳汇项目覆盖14个镇(街道),造林规模8928公顷,计入期40年,预计总减排量779,054吨,年均减排量19,476吨 [7] - 该项目通过碳汇价值转换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致富,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7]
桐庐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
每日商报· 2025-10-13 15:29
品质是发展的根基。 为推动"浙产好药"品牌建设,提升道地中药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 本届博览会还特别设立了优质产品推选活动。桐庐县中药材产业协会选送的多款产品凭借卓越品质脱颖 而出——会长单位桐君谷生物医药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的"六神曲"与"甄养气人参蛹虫草发酵植物饮 料"双双斩获博览会优质产品金奖,另有其他会员单位选送的两个产品荣获金奖,两个产品获评"优质产 品"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企业匠心的肯定,更是对桐庐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见 证。 荣誉背后,是深耕不辍的耕耘;品牌崛起,源于久久为功的坚守。 近年来,桐庐县中药材产业协会始 终坚持在产业调研、基地创建、标准制定、技术指导与培训、市场拓展、"桐七味"品牌打造等方面主动 担当、积极作为。从田间地头的技术服务,到展会平台的品牌推广;从标准体系的构建,到产业链的协 同创新,协会正以实干之笔,绘就桐庐中药材产业的振兴图景。 展望未来,桐庐县中药材产业协会将继续肩负使命,深化"桐七味"品牌建设,推动中药材产业向标准 化、规模化、品牌化、数字化迈进,为全县乃至全省中医药产业的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 能。 桐庐县中药材产业协会成立至 ...
2025年中国中药材银杏叶行业分析:市场规模约52293亿元 消费群体年轻化[图]
搜狐财经· 2025-10-11 14:09
报告概述 - 报告名称为《2025-2031年中国中药材银杏叶行业深度调查与前景趋势报告》,旨在为中药材银杏叶企业决策人及投资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 - 报告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厂家调研、经销商座谈、专家验证等多渠道进行数据采集,并运用自主建立的产业分析模型进行深度剖析 [4] - 报告共十二章,内容涵盖行业定义、商业模式、产业特征、PEST环境分析、产销规模、价格特征、贸易态势、产业链运行、区域发展、竞争格局及典型企业运营等 [14] 产品定义与特性 - 中药材银杏叶是以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叶为原料,经采集、加工后入药的药用部位 [5] - 银杏叶性平,味甘、苦、涩,归心、肺经,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的功效 [5]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已被临床研究证实,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银杏叶制剂成为临床常用药物,直接拉动原料需求 [8]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1.1%,老年群体对心脑血管保健、记忆力改善等需求旺盛,银杏叶保健品因天然、低副作用特性成为中老年人群首选,推动市场渗透率提升 [9] 市场规模与预测 - 预计2027年中国中药材银杏叶行业产值约5948亿元 [8] - 预计2027年中国中药材银杏叶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1761亿元 [9] 行业分析框架 - 报告对中药材银杏叶行业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进行分析 [16] - 报告分析了医药制造业整体发展概况,包括产业链、行业景气情况、增长情况、投资情况、创新情况、生产情况、销售情况、进出口情况及价格情况 [16] - 报告对生物制药行业、中药行业及化学制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 [16] 市场供需与经营指标 - 报告对2020-2024年中国中药材银杏叶行业的市场供给状况(如生产分析、企业生产批文、生产企业区域分布)和市场需求状况(如市场需求分析、产品价格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17] - 报告对2020-2024年中国中药材银杏叶所属行业的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包括整体概况(企业数、资产、负债、收入、利润)、供给情况(总产值、产成品)、销售情况(销售产值、产销率)及经营效益(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 [17][18] 行业竞争格局 - 报告通过集中度分析、五力竞争模型(现有企业竞争、潜在进入者、替代品威胁、供应商议价能力、客户议价能力)及中外产品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态势 [18] - 报告对国内中药材银杏叶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动向进行了分析 [18] 区域市场分析 - 报告对2020-2024年中国中药材银杏叶行业的区域发展进行了分析,涵盖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及西部地区,内容包括各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市场规模情况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8][19] 关联产业分析 - 报告分析了制药装备行业的主要产品类型、供给、发展历程及产业运行态势 [19] - 报告分析了医药流通产业的发展概况,包括行业整体规模、企业效益、企业所有制结构、七大品类分析、销售渠道分布、物流配送情况及医药电商市场运行态势等 [19][20] - 报告分析了中国医药终端市场的总体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结构、细分市场分析,以及医疗卫生行业发展概况、资源概况、服务与运行分析 [20] - 报告分析了零售药店的规模与发展趋势,包括零售药店数量及市场规模、连锁药店药品数量及市场规模及各项药店经营指标 [21] 重点企业分析 - 报告对国内中药材银杏叶行业生产厂商(如公司A、B、C、D、E)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主要产品、经营情况及竞争优势 [21][22] 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分析 - 报告对2025-2031年中国中药材银杏叶行业的供需进行了预测 [24] - 报告分析了2020-2024年中药材银杏叶行业的投资机会与风险,包括总体投资结构、投资规模情况及分地区投资分析 [24] - 报告分析了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有利因素、稳定因素、不利因素、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5] - 报告对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涵盖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经营风险、技术风险、同业竞争风险及其他风险 [25]
一株艾草撑起的湖北小县城|神奇的产业带
吴晓波频道· 2025-10-11 08:29
蕲艾产业核心观点 - 蕲春县通过发展蕲艾产业,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经济逆袭,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61.56亿元,蕲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63亿元[6] - 产业发展模式是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服务向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带动近30万人就业,占全县常住人口近四成[48][49] - 产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民众参与的协同效应,以及抓住了中医大健康消费趋势兴起的市场机遇[58][59] 产业规模与发展历程 - 蕲春县蕲艾种植面积已超过20万亩,艾叶亩产达400公斤,相较2015年翻了一番[11] - 产业从2019年跨过百亿产值大关,助力全县脱贫,到2024年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63亿元[6][48] - 产业确立于2013年,当地政府观察到蕲艾价格持续稳定上涨后,制定了“养生蕲春,从艾出发”的战略[53][54] 种植与研发升级 - 产业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共同培育出“蕲优一号”新种苗,并按照GAP规范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12] - 研发核心是优化艾草有效成分含量,通常以桉叶油素、龙脑、樟脑、侧柏酮四个有效成分来判断种苗优劣[33] - 湖北艾艾贴健康科技因标准化种植,于2024年获得行业内唯一一张品质中药材认证[13] 产品创新与工业化 - 企业从最初级的艾条产品(零售价约4-5元)向高附加值产品拓展,如艾灸器、精华贴、足浴包、蒸汽眼罩、艾草精油等[17][21][30] - 艾草精油是精加工标志性产品,产出比极低,1000斤艾草仅能制成约2斤精油[32] - 以湖北艾艾贴为例,其产能高峰期一天可生产200万个艾灸器,2024年企业产值达3亿元[29][33] 品牌价值与服务拓展 - “蕲艾”品牌价值从2015年的35.62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142.58亿元,位列全国中药材地标品牌首位[42] - 通过系统培训,蕲春已累计输出8.3万名持证艾灸师,“蕲春艾灸师”劳务品牌价值达326.91亿元[42] - 依托“李时珍”IP发展“蕲艾+康养+文旅”模式,2024年接待旅游人数5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4.9亿元[44] 产业结构与民生影响 - 蕲春县第三产业占比从2017年的40.71%增长到2023年的51.20%,经济增长动能转向服务与创新[47] - 2019年至202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约2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约34%[50] - 蕲艾类市场主体已超过4000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7家,产品拥有准、械、消、妆等字号超过180种[36]
光耀太行·红土巨变 | 新绛:风华越千年,古城展新姿
央广网· 2025-10-09 09:25
【编者按】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了展示 老区新时代的新成就、新面貌、新变化,央广网记者走进山西革命老区看发展,推出《光耀太行·红土巨变》融媒体系列主题宣传。 央广网运城10月8日消息新绛,古称绛州,坐落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恰汾河穿城而过,这里曾是舟车辐辏的"水旱码头",也是一座拥有深厚底蕴 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36年东征红军来到这里,将革命火种燃遍绛州大地。著名的汾南地下交通站坚持7年传递情报,护送伤员,为敌后抗日斗争、沟通晋东南与陕北根据地 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 风华千年的绛州城,从战火硝烟的洗礼中走过。如今的新绛,是一座将历史与现代充分融合的城市。新绛不"新",这座"时光之城"里文化遗存遍布,将 1400年的光阴浓缩;新绛很"新",这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农业强基 绿色名片耀三晋 新绛,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中国果菜十强县、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山西最大的蔬菜集散地。截至2024年年底,全县蔬菜销售收入达23.5亿 元,年产蔬菜7亿公斤。 ...
【财经分析】本轮中药材价格回调非个别品类 市场低位煎熬是何症结?
新华财经· 2025-09-29 16:56
中药材市场整体趋势 - 全国中药材主产区进入产新季 当归 黄芪 党参等大宗品种新货集中上市 市场供应量显著增加 供需格局转向宽松 中药材价格整体延续下行趋势 [1] - 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总指数持续走低 9月29日指数为1605.27点 相较于2024年7月25日的2244.13点下降28.5% 创下2022年以来新低 表明本轮价格回调是覆盖全行业的系统性调整 [3] - 业内预测当前中药材价格底部区间或将延续至2025年底 甚至可能延续到2026年 尤其随着下半年根茎类药材全面产新 产能释放进入高峰期 低价品种数量或将进一步增加 [7] 主产区价格行情 - 甘肃省定西市重点监控的六种大宗药材党参 当归 黄芪 金银花 大黄 柴胡 产地平均交易价为每公斤61.54元 较前一周下降1.07% 已连续六周呈现环比下跌 [2] - 甘肃当归统货价格每公斤50多元 去年同期价格达到每公斤80多元 [2] - 三七市场价格呈现显著下行趋势 9月29日三七价格指数跌至135.94点 较年初196.77点下跌30.9% [2] - 截至2025年9月 全国超60%监测药材品种价格出现下滑 [2] 供需失衡分析 - 本轮价格回落最根本原因在于近年来价格持续上涨引发的产能扩张 2021年至2023年部分中药材价格翻倍甚至数倍上涨 激发了药农种植热情 多地出现盲目扩种现象 导致2025年产出总量远超市场需求 [4] - 根据对384个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的产需情况监控 预计2025年总产量为580万吨左右 但市场需求总量约为500万吨 整体过剩率达16% 根茎类药材库存充足 新货不断涌入市场 进一步压制价格反弹空间 [4] - 下游需求端增长乏力 形成供强需弱矛盾 中成药企业面临国家集采压力 利润空间被压缩 采购策略趋于保守 中标产品平均降价30%至50% 倒逼生产企业严格控制原料成本 压价采购成为常态 [5] - 中药饮片行业受临床使用限制等因素影响 医院端用量增长缓慢 政策红利尚未充分传导至消费终端 市场需求恢复滞后于供给扩张 [5] 资本炒作退潮影响 - 资本炒作退潮加速价格跳水 猫爪草 款冬花 紫河车等小众药材过去几年成为投机标的 价格脱离基本面疯狂上涨 随着监管趋严 资金撤离 这些品种迅速回归理性 [5] - 猫爪草从2024年初每公斤1200元暴跌至目前约每公斤110元 跌幅超90% 款冬花从2023年每公斤500元峰值回落至260元左右 [5] 政策与行业标准影响 - 政策层面强力介入重塑中药材产业生态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深入实施 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龙头企业推行数字化管理 要求供应商提供溯源资料 [6] - 大量无法提供溯源证明的非规范化种植药材面临清仓处理 短期内集中流入市场 进一步加剧供过于求局面 [7] - 业内认为不符合新标准的传统药材将被排除在正规流通渠道之外 符合高标准的优质药材有望获得溢价空间 优质优价将成为未来市场主导逻辑 [7] - 云南白药中药资源事业群上半年实现对外收入9.14亿元 同比实现增长 说明具备稳定供应链 可控质量体系和品牌背书的企业依然能保持韧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