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搜索文档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深山“土疙瘩”到现代“黄金液” | 德江天麻冲向10亿级产业势头正足
搜狐财经· 2025-09-05 14:40
9月4日,德江县经济开发区红品天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厂房里,一场"变形记"悄然上演。棕色小瓶在自动化生产线上鱼贯而行,经过灭菌、灌装、贴标等工 序后,口感鲜甜的天麻露完成出厂。 谁能想到,这些现代感十足的产品,不久前还是深山里貌不惊人的"土疙瘩"?而且,经过提炼深加工为饮品后,一颗天麻的经济价值是以前的整整3倍。 经过灭菌、灌装、贴标等工序后,口感鲜甜的天麻露完成出厂。田勇 摄 今年7月28日,德江红品天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合作研发的天麻新品发布会启幕,麻仁堂天麻露、焕颜露、麻小聪等新产品首 次亮相就引发广泛关注。 短短三天时间,该公司的零售额就突破20万元,特产专卖店内出现"一天一断货"的热销场面。"焕颜露只有最后一盒啦。"看着店内人来人往,聚德商贸公司 特产专柜店员刘映霞忙着向顾客解释,并表示马上联系厂家送货。 "这精致的小瓶里,浓缩的可都是天麻的精华嘞!"同一时间,德江县聚德商贸公司的特产专柜前,顾客王女士拿着刚买的天麻露欣喜地说,"以前只有盒装 的块、茎、片状天麻,需配合食材才能走上餐桌。现在开瓶即饮,这个创新真不错!" 德江,这个有着"天麻之乡"美誉的黔东北小城,与天麻的缘分源 ...
别不信!懂行的人都在抢5年参龄的西洋参!
凤凰网财经· 2025-09-03 21:58
爱喝"精品西洋参"的朋友们,有福啦! 老字号5年参龄西洋参, 真正懂行的人都在抢! 西洋参,素有"百草之冠"的美誉,但市面上参龄不足、以次充好的现象屡见不鲜。真正的滋补,必须 讲究"参龄"! 科学研究表明,西洋参的生长年限直接影响其有效成分的含量: ✅ 3年以下 :皂苷含量低,滋补力有限 ✅ 3-4年 :初具营养价值,但尚未达到峰值 ✅ 5年及以上 :皂苷、多糖等核心成分达到巅峰,滋补价值翻倍 我们的西洋参,坚持足年足龄采收,坚决不以次充好! 每一片都经过严格检测,确保 皂苷含量超国标 ,真正让您放心! 它就是匠心传承,5年沉淀,每一片都是自然精华的: 百年老字号 【香港宝芝林出品】加拿大进口5年参龄西洋参片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 厚切!圆片!加拿大进口!用的都是5年原料参! n monomical C xel. 6 源自加拿大进口原料,核心产区自然孕育! 既然吃洋参好处多多,那要吃当然得吃"鼎配"加拿大西洋参! 真正的好品质,懂 行人都在抢!厚切/圆片/特优软枝! 在 切片工艺 上,市面上多数西洋参片厚度仅0.5mm,直径10mm左右; 而宝芝林采用1mm厚切技术,是直径达到14-16mm的大圆片! 精选加 ...
2025年6月中国中药材进出口数量分别为1.94万吨和1万吨
产业信息网· 2025-08-28 09:27
中药材进出口贸易表现 - 2025年6月中药材进口数量1.94万吨 同比下降4.6% [1] - 同期进口金额0.4亿美元 同比增长21.9% [1] - 当月出口数量1万吨 同比下降7.5% [1] - 出口金额0.73亿美元 同比下降13.4% [1] 数据来源说明 - 进出口数据源自中国海关统计 [1] - 图表及整理由智研咨询提供 [1]
甘肃省陇西县 全产业链赋能“千年药乡”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8-23 23:43
核心观点 - 甘肃省陇西县已构建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2024年全产业链总产值达381亿元 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主产区超40% [1] 种植标准化 - 依托两大科研平台制定28个标准化种子种苗培育和栽培技术规程 被评审颁布为甘肃省中药材地方标准 [2] - 西北中药材种子标准化加工生产线将种子发芽率提升至95%以上 [2] - 建成中药材药源基地55.66万亩 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43.1万亩 [2] - 获授"三无一全"基地建设示范县称号 [2] 加工精深化 - 累计投入35亿元建设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 引进入驻31家知名企业包括国药集团、广药集团、天士力等 [3] - 形成中药饮片、提取物、成药、保健品一体化加工体系 研发健字号、食字号保健产品26个 引进国药准字号产品65个 [3] - 8家企业入选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试点 覆盖18个品种 [3] - 52家较大规模加工企业年加工转化中药材35万吨 实现产值近百亿元 [3] 仓储规模化 - 传统仓储库引入辐照灭菌、低温干燥等先进技术保障质量安全 [4] - 多家企业重大投资:国药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交易仓储中心 康美药业投资15亿元建设西部中药城 江能医药集团投资4.5亿元打造智能云仓 [4] - 静态仓储能力达120万吨 仓储品种320多个 年周转量200万吨 [4] 交易市场化 - 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投资2.6亿元 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 日交易原药材350吨、切片60吨 年交易量20万-30万吨 [5] - 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上线交易品种44个 [6] - 拥有交易市场23处、经营企业500多家 37家通过GSP认证 32家获自营进出口权 [6] - 年交易量近100万吨 交易额近200亿元 在全国市场占比超20% 党参、黄芪等品种占全国一半以上 [6] 品牌国际化 - 构建全链条质量监测体系 建成"三层一级"追溯体系实现全程可追溯 [7] - 连续承办八届中国·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2018年起高规格承办五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 [7] - 获得"中国黄芪之乡"等荣誉 "陇西黄芪"列入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 成功注册19类产品和服务商标 [7]
别山斛荣获中视野全球品牌研究院双认证,助力霍山高品质石斛蓬勃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16:24
品牌认证与市场地位 - 公司荣获中经视野全球品牌研究院颁发的【霍山高品质石斛全国销量第一】和【霍山高品质石斛第一品牌】两项权威认证 [1] - 中经视野全球品牌研究院是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其认证体系成熟且权威,涵盖食品饮料、个人护理等多个领域 [3] - 公司成为霍山高品质石斛行业的领军者,拥有130年的品牌沉淀与不懈努力 [3] 历史沿革与品牌发展 - 公司起源于1886年何庆才创立的大别山中药堂,1899年正式成立大别山中药堂 [4] - 1935年更名为何氏大别山霍斛药堂,专为江浙沪皖等地供应名贵药材 [4] - 2008年更名为别山斛,2009年成立安徽别山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入大健康产业赛道 [4] 产品品质与生产工艺 - 公司扎根于大别山主峰腹地,霍山被誉为"石斛的黄金生长带",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7] - 采用十八道非遗工艺,精选五年野外生石斛,十斤鲜条制成一斤枫斗,一斤再挑选三两 [8] - 一位匠心老斛农一个月只能精炼不足一公斤,体现对高品质的极致追求 [8] 市场布局与销售策略 - 公司坚持"至真至纯,品质至上",凭借高品质产品和完善的市场布局,迅速占据线上线下领先地位 [8] - 创新运用互联网平台,拓展"电商新零售"+实体经营模式,搭建原产地供应与推广服务的"双平台" [12] 社会责任与产业模式 - 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解决农户种植销售难题,提供就业机会并帮助农民增收 [10] - 为家乡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10] 品牌建设与战略 - 公司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战略,构建"三位一体"的品牌塑造体系 [12] - 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文化与产业相结合、品质与体验相结合 [12] - 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推动产品研发升级,通过品牌IP打造和新媒体传播焕发石斛文化魅力 [12] 行业背景与市场需求 - 大健康养生产业蓬勃发展,消费者对高品质滋补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3] - 霍山石斛的市场需求不断攀升,公司凭借高品质产品和渠道布局占据领先地位 [8]
一市监局超期扣押药材,被判违法
南方都市报· 2025-08-19 15:00
案件背景 - 湘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21年6月29日检查某中药材行时发现其在无相关许可证情况下预先大量配置无患者处方药并用于销售 [1] - 湘潭市监局扣押相关物品并送检后认为涉嫌经营假药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线索但未移交扣押药品 [1] - 2021年11月1日湘潭市监局再次检查该药材行并扣押同类药品制作《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 [1] - 2021年12月1日决定对两次扣押药品延长扣押期限三十日但直至2023年3月一直未返还 [1] 法律判决 - 湘潭市雨湖区人民法院一审认定湘潭市监局长期扣押涉案物品超出法定扣押期限违反《行政强制法》第27条构成违法 [2] - 法院判决确认扣押行为违法并责令采取补救措施但未要求返还药品因涉案药品可能涉及公众健康安全 [2] - 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 - 最高人民法院将该案例列入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 [1] 案件影响 - 判决既压实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法律责任又支持企业合理诉求 [3] - 对药品监管部门专业判断和执法权给予尊重兼顾企业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3] - 双方最终达成和解湘潭市监局销毁部分已发霉药品 [3] - 某中药材行加强自身整改并获准参与当地大型中药材产业园建设和经营 [3]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
央视网· 2025-08-18 10:16
央视网消息:据最高人民法院公众号消息,为集中体现人民法院通过监督、纠正违法行政强制行为,依 法保护市场主体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司法实践和成效,进一步防止同类行政违法情形的发生,最高 人民法院分两批发布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本次发布的第二批5个案例,重点体现涉企行政强制案件 中,人民法院通过依法作出有利于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裁判,加大行政案件调解工作力度,多措并举增 强涉企行政争议化解实效,以确保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某中药材行诉湖南省湘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扣押财物及行政赔偿案 (一)基本案情 2021年6月29日,湘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湘潭市监局)对某中药材行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在 无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亦未委托配置制剂的情况下,预先大 量配置无患者的处方药并用于销售的违法行为。湘潭市监局对相关物品予以扣押并送至专业机构检测, 后依据检测结果认为某中药材行涉嫌经营假药,遂向公安机关移送了涉嫌犯罪线索,但未将扣押的药品 移交。同年11月1日,湘潭市监局再次对该药材行进行现场检查,扣押同类药品并制作了《实施行政强 制措施决定书》;其后于同年12月1日 ...
山东延长中药材产业链 开出增收“新良方”
中国新闻网· 2025-08-15 03:23
艾草产业发展 - 菏泽巨野县营里镇发展艾草产业,从单纯卖原料升级为深加工,生产艾绒、艾柱、艾枕等系列产品,每年为镇集体增收150万元 [1] - 巨野县将艾草产业打造为富民强村产业,成为推动乡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引擎 [1] - 山东多地延长中药材产业链,从种植到精深加工发力,为乡村增收和产业增效提供新路径 [1] 鄄城县中药材产业 - 鄄城县中药材市场上半年交易额达60.5亿元,新增种植面积1.8万亩,新增300亩以上高标准种植基地5处 [2] - 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5万亩,品种包括金银花、白术等20多个 [2] - 山东解氏中药饮片公司种植3800多亩中药材,打造从种植到销售的一体化链条,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地 [1] 临清市桑黄产业 - 临清市依托古桑树资源,推动桑黄资源开发利用,形成菌种选育、栽培、研发、销售的全产业链 [2] - 已开发桑黄中药饮片、桑黄茶等50余种产品,2024年产值达3.5亿元 [2] - 现存古桑树群2万余株,野生桑黄资源丰富,是天然优质菌种库 [2] 莱芜区苗山镇丹参产业 - 苗山镇丹参种植面积1万余亩,年产干丹参2500余吨,其中白花丹参1500余亩 [3] - 采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带动600余农户种植,年收入超3000万元 [3] - 合作社重点开发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制剂和保健食品,提高附加值 [3] 安丘市中草药示范区 - "鸢都药谷"建设中草药智慧种植大棚15个、精深加工生产线5条,形成育苗、种植、加工、康养四位一体格局 [3] - 流转土地1600亩,带动2000名村民劳务服务及种植,增收600万元,人均年增收4万元 [4] - 打造集观赏、体验、科普、康养于一体的新型农旅康养综合体 [3]
湖北将打造千亿级中药材全产业链
长江商报· 2025-08-12 07:29
行业政策与规划 - 湖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振兴湖北道地药材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旨在推动药材、药企、药用、药市、药研协同发展,提升重点品种全产业链效益 [1] - 计划聚焦蕲艾、福白菊等重点品种,分品种遴选牵头县,通过省级统筹支持、市州服务支持、牵头县牵头主抓、主产县共同推进的方式实施 [1] - 目标到2027年全省中药材种植规模稳定在560万亩,其中生态种植道地药材规模达280万亩,"十大楚药"品牌影响力扩大,全产业链产值超1000亿元 [1] 品种与区域发展 - 湖北将发布《湖北道地药材目录》,推进适区适种(养),聚焦"十大楚药"打造30个左右主产县(市、区) [2] - "十大楚药"包括蕲艾、半夏、天麻、黄连、茯苓、福白菊、苍术、龟鳖甲、银杏、紫油厚朴和黄精(并列第十位) [1] 技术与质量提升 - 实施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链515行动,推广绿色防控、仿野生栽培、野生抚育、连作障碍消减、农机农艺融合等生态种植新技术新模式 [2] - 推动质量体系向种植加工环节延伸,引导经营主体实施中药材GAP,提升中药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延伸 - 发挥湖北时珍实验室作用,深化道地药材作用机理研究和优良品种选育,攻关根腐病、连作障碍等技术难题 [2] - 挖掘中药炮制理论和技术,开发基于鄂产特色中药材的中药饮片,加快中药配方颗粒研发与生产 [2] - 鼓励发展连锁国医馆、艾灸馆、中药房等新业态 [2] 供应链与物流建设 - 以供应链思维赋能产业提质增效,提升道地药材产地交易市场水平,打造多场景、多模式、全覆盖的中药材线上服务平台 [2] - 加快产地贮藏设施设备建设,支持企业在产地建设中药材储备库 [2] - 对接鄂州花湖机场物流网络,打造湖北省中药材仓储物流枢纽中心 [2]
暴跌,“曾经论克卖的药材,如今按斤称都嫌贵”
第一财经· 2025-08-08 18:58
中药材价格暴跌现状 - 紫菀价格从80元/公斤暴跌至9元/公斤 猫爪草从上千元/公斤缩水至66元/公斤 跌幅均接近90% [2] - 康美中药网统计的1095个品种中 835个品种价格下跌 占比75% 其中108个品种跌幅超30% [2] - 中药材综合200指数从2024年7月18日的3549.47降至2025年8月4日的2812.85 [2] 价格暴跌原因分析 - 前几年资本炒作导致价格虚高 刺激农户盲目扩种 目前供应严重过剩 [3] - 炒作退潮后接力资金减少 囤货商恐慌性抛售加剧价格下滑 [3] - 行业盲目扩张与真实需求不匹配 造成巨大库存压力 [3] 行业影响与后续趋势 - 安徽亳州等地从业者普遍亏损 部分亏损达数十万元 [4] - 中药材供应依赖天气和种植量 但当前下游制剂厂需求未同步增长 [5] - 价格暴跌短期降低药企成本 但长期可能导致"药贱伤农" 破坏行业稳定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