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险平价型多资产指数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投石问路,公募新规下的多资产产品现状与未来思考
中金点睛· 2025-08-21 07:3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2025年5月7日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基金产品需具备长期绝对收益能力,多资产产品重要性将提升 [2][9] - 美国多资产指数发展成熟但产品应用有限,中国多资产产品面临"数量增长但规模停滞"困境,业绩表现不佳是投资者接受度低的主因 [4][5][28] - 多资产产品指数化可降低基准选择难度和管理压力,未来发展需经历指数图谱完善和产品普及两个阶段 [5][6][49] 美国多资产指数策略分析 - 美国多资产指数发展始于2006年《养老金保护法案》,目标日期基金成为养老计划默认标的,随后出现恒定比例、风险平价、目标风险、宏观轮动等类型 [4][12] - 指数按编制方法分为五类:恒定比例型(如S&P Balanced)、目标日期型(如S&P Target Date)、目标风险型(如S&P Target Risk)、风险平价型(如S&P Risk Parity)、宏观轮动型(如S&P Dynamic Inflation) [14][15][16][18][20] - 风险平价指数长期风险调整收益表现突出:S&P MARC 5% Index年化波动率5.0%、夏普比率1.01;S&P MAESTRO 5年化收益5.5%;S&P PRISM ETF Tracker年化收益9.7% [20][22] - 宏观轮动指数在通胀时期表现优异:2021-2022年S&P Multi-Asset Dynamic Inflation Strategy Index收益显著优于多数指数 [20] - 美国多资产指数产品规模有限:2025年4月总规模70.6亿美元,其中目标风险产品66.1亿美元(4只),恒定比例产品4.5亿美元(2只) [23][25] 中国多资产产品现状 - 主动多资产产品呈现"数量增长但规模停滞"特征:非FOF混合产品规模高于FOF,但两者均未形成规模效应 [28][29] - 业绩表现不佳是核心问题:2023年初至2025年中,超半数产品年化超额收益介于-10%至0%,信息比率多集中在-1至0之间 [5][32] - 基准选择难度高:56%产品股票仓位高于基准占比,44%低配,且行业轮动未能带来显著超额收益 [31][42] - 调仓频率影响显著:以70%沪深300+30%中债组合为例,日度、月度、季度调仓的长期净值走势差异明显 [46][47] 多资产指数化发展路径 - 指数化可降低基准选择成本:公募新规要求下,成体系的多资产指数对标准化管理至关重要 [5][46] - 发展分两阶段:先完善指数图谱(丰富底层资产选择),再推动产品普及 [6][49] - 指数体系需多样化补充:当前中证指数以沪深300、中证500、红利指数为主,需增加中证800、港股等基准 [50] - "类多资产"策略具潜力:科创100+红利+债券+REITs组合年化波动率12.5%,显著低于单一权益组合21.0% [51][53] - 产品化方向以恒定比例和目标风险型为主:符合投资者对风格稳定性的需求,类比美国市场现存产品结构 [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