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资产产品

搜索文档
中金:投石问路,公募新规下的多资产产品现状与未来思考
中金点睛· 2025-08-21 07:3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2025年5月7日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基金产品需具备长期绝对收益能力,多资产产品重要性将提升 [2][9] - 美国多资产指数发展成熟但产品应用有限,中国多资产产品面临"数量增长但规模停滞"困境,业绩表现不佳是投资者接受度低的主因 [4][5][28] - 多资产产品指数化可降低基准选择难度和管理压力,未来发展需经历指数图谱完善和产品普及两个阶段 [5][6][49] 美国多资产指数策略分析 - 美国多资产指数发展始于2006年《养老金保护法案》,目标日期基金成为养老计划默认标的,随后出现恒定比例、风险平价、目标风险、宏观轮动等类型 [4][12] - 指数按编制方法分为五类:恒定比例型(如S&P Balanced)、目标日期型(如S&P Target Date)、目标风险型(如S&P Target Risk)、风险平价型(如S&P Risk Parity)、宏观轮动型(如S&P Dynamic Inflation) [14][15][16][18][20] - 风险平价指数长期风险调整收益表现突出:S&P MARC 5% Index年化波动率5.0%、夏普比率1.01;S&P MAESTRO 5年化收益5.5%;S&P PRISM ETF Tracker年化收益9.7% [20][22] - 宏观轮动指数在通胀时期表现优异:2021-2022年S&P Multi-Asset Dynamic Inflation Strategy Index收益显著优于多数指数 [20] - 美国多资产指数产品规模有限:2025年4月总规模70.6亿美元,其中目标风险产品66.1亿美元(4只),恒定比例产品4.5亿美元(2只) [23][25] 中国多资产产品现状 - 主动多资产产品呈现"数量增长但规模停滞"特征:非FOF混合产品规模高于FOF,但两者均未形成规模效应 [28][29] - 业绩表现不佳是核心问题:2023年初至2025年中,超半数产品年化超额收益介于-10%至0%,信息比率多集中在-1至0之间 [5][32] - 基准选择难度高:56%产品股票仓位高于基准占比,44%低配,且行业轮动未能带来显著超额收益 [31][42] - 调仓频率影响显著:以70%沪深300+30%中债组合为例,日度、月度、季度调仓的长期净值走势差异明显 [46][47] 多资产指数化发展路径 - 指数化可降低基准选择成本:公募新规要求下,成体系的多资产指数对标准化管理至关重要 [5][46] - 发展分两阶段:先完善指数图谱(丰富底层资产选择),再推动产品普及 [6][49] - 指数体系需多样化补充:当前中证指数以沪深300、中证500、红利指数为主,需增加中证800、港股等基准 [50] - "类多资产"策略具潜力:科创100+红利+债券+REITs组合年化波动率12.5%,显著低于单一权益组合21.0% [51][53] - 产品化方向以恒定比例和目标风险型为主:符合投资者对风格稳定性的需求,类比美国市场现存产品结构 [6][54]
深耕核心竞争力 银行理财公司中报业绩不俗
新华网· 2025-08-12 14:19
各家理财公司管理规模均有所增长,净值化转型进一步提速。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招银理财 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为2.88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3.60%;中邮理财净值型产品规模8518.16亿元,较去 年末增长10.96%;南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总规模近3800亿元,较去年末增长超16%;杭银理财存续的 理财产品余额达3549.07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5.71%。 另外,平安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9472.76亿元,较去年末增长 8.60%,其中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产品规模9305.49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1.00%。 经营指标方面,多家理财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净利润表现不俗。其中,招银理财实现营业收入 31.86亿元,实现净利润20.66亿元。据了解,去年上半年,招银理财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3.51亿 元、15.57亿元。 中小银行理财公司业绩也表现亮眼。上半年,杭银理财营业收入10.44亿元,实现净利润7.41亿元。 数据显示,该公司去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5亿元,净利润2.37亿元。 随着上市银行半年报陆续披露,多家银行理财公司上半年经营情况浮出水面。上半年,理财公司管 理规模 ...
从卖方销售转向买方服务 基金代销探寻转型之路
证券时报· 2025-07-14 01:43
公募基金销售机构转型 行业背景与核心挑战 -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进入第三阶段 销售费用下调即将落地 行业从管理费 托管费到销售费用全面降费 [1][3] - 2024年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1247 3亿元 同比下降8 1% 客户维护费(尾随佣金)354 84亿元 同比下降8 7% 超40家基金公司客户维护费占比降至20%以下 [2] - 招商银行 同花顺等头部代销机构收入同比下降约20% 中小机构面临更大生存压力 [2] 盈利模式冲击 - 传统依赖尾随佣金 重首发轻持营的模式难以为继 销售机构收入空间持续收窄 [1][2] - 销售费用下调预计2025年落地 将进一步压缩代销收入 倒逼业务结构多元化 [3] 转型方向与案例 产品与服务升级 - 基煜基金调整产品结构 从固收类转向多资产 权益类产品 加大低波含权产品研究 推进交易到配置的转变 2023年加强互认基金推介 [4] - 腾讯理财通建立"全流程顾问式服务" 严格产品准入 创设差异化"店铺" 显著展示最大回撤等风险指标 [8][9] 买方投顾模式探索 - 盈米基金构建五位一体投顾服务体系 盈利客户占比超89% 权益资产占比超60% [5][10] - 中金公司指出转型两大路径 以量补价或转向直接向客户收费的买方服务模式 [5] 考核机制变革 - 监管推动销售机构分类评价 纳入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 投资者盈亏 持有期限等指标 [6] - 腾讯理财通将"盈利客户占比"作为核心管理指标 基煜基金侧重机构客户长期稳健性考核 [6][7] 技术赋能与服务创新 - 基煜基金升级"基构云"智能投研平台 集成数据 工具与风险监测 建立专属投后服务团队 [9] - 盈米基金通过数字化打造端到端投顾服务体系 实现"千人千时千面"服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