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鹏大电芯系列
搜索文档
 鹏辉能源暴增977%背后:储能战争的幸存者与颠覆者
 36氪· 2025-10-31 10:20
 核心观点 - 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实现强劲增长,净利润同比暴增977%,标志着其24年技术储备进入红利兑现期,并可能成为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的分水岭 [1] - 业绩增长源于公司在户用、大型及工商业储能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全场景解决方案能力,以及全球化的市场布局 [2][3][4] - 尽管业绩亮眼,但公司盈利质量存在隐忧,扣非净利润远低于归母净利润,且存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同时行业整体增速出现放缓 [5]   技术积淀与突破 - 公司拥有24年的技术积淀,设有5大研究院、1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超过2200名技术人员 [2] - 在户用储能领域推出“3+N”产品布局,大圆柱HOME系列集成30项专利,POLAR系列电芯采用LTSC技术实现-30℃极限充电 [2] - 在大型储能领域,风鹏590Ah大电芯行业率先发布,600Ah+大电芯进入量产倒计时,并通过三重防护技术提升安全性 [3] - 前瞻性布局钠离子电池,2025年产能预计达5GWh,并自2020年启动全固态电池研发,能量密度已从280Wh/kg提升至320Wh/kg [6]   市场布局与行业地位 - 公司提供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在工商业储能领域稳居行业TOP2,并打造了多个MWh级别的标杆项目 [3] - 发布“擎天520户外液冷储能柜”,系统能效突破90%,占地面积减少50%,交付效率在15天以内 [3] - 全球化布局广泛,在美国、德国、日本等9国设立办事处,越南基地已投产,并入围BNEF Tier1全球一级储能厂商榜单 [4] - 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稳居前十,家用储能电池和便携电池位居全球前三 [6]   财务表现与行业挑战 -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为2.03亿元,但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15亿元与扣非归母净利润1571.73万元差距巨大,非经常性损益占比高达86% [1][5] - 2024年资产减值损失从2023年的2.07亿元增至4.12亿元,主要因产品降价计提了较大金额的存货跌价准备 [5] - 行业面临挑战,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为5.03GW/11.79GWh,同比分别下降1.5%和5.5% [5]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储能行业正经历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变,残酷洗牌后技术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1][7] - 公司技术路线的持续突破,包括从314Ah到590Ah/600Ah+大电芯的量产推进,以及固态电池的研发,正在构建更大的技术版图 [6] - 公司的三季报可能只是其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未来爆发的序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