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柱HOME系列
搜索文档
鹏辉能源暴增977%背后:储能战争的幸存者与颠覆者
36氪· 2025-10-31 10:20
核心观点 - 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实现强劲增长,净利润同比暴增977%,标志着其24年技术储备进入红利兑现期,并可能成为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的分水岭 [1] - 业绩增长源于公司在户用、大型及工商业储能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全场景解决方案能力,以及全球化的市场布局 [2][3][4] - 尽管业绩亮眼,但公司盈利质量存在隐忧,扣非净利润远低于归母净利润,且存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同时行业整体增速出现放缓 [5] 技术积淀与突破 - 公司拥有24年的技术积淀,设有5大研究院、1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超过2200名技术人员 [2] - 在户用储能领域推出“3+N”产品布局,大圆柱HOME系列集成30项专利,POLAR系列电芯采用LTSC技术实现-30℃极限充电 [2] - 在大型储能领域,风鹏590Ah大电芯行业率先发布,600Ah+大电芯进入量产倒计时,并通过三重防护技术提升安全性 [3] - 前瞻性布局钠离子电池,2025年产能预计达5GWh,并自2020年启动全固态电池研发,能量密度已从280Wh/kg提升至320Wh/kg [6] 市场布局与行业地位 - 公司提供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在工商业储能领域稳居行业TOP2,并打造了多个MWh级别的标杆项目 [3] - 发布“擎天520户外液冷储能柜”,系统能效突破90%,占地面积减少50%,交付效率在15天以内 [3] - 全球化布局广泛,在美国、德国、日本等9国设立办事处,越南基地已投产,并入围BNEF Tier1全球一级储能厂商榜单 [4] - 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稳居前十,家用储能电池和便携电池位居全球前三 [6] 财务表现与行业挑战 -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为2.03亿元,但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15亿元与扣非归母净利润1571.73万元差距巨大,非经常性损益占比高达86% [1][5] - 2024年资产减值损失从2023年的2.07亿元增至4.12亿元,主要因产品降价计提了较大金额的存货跌价准备 [5] - 行业面临挑战,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为5.03GW/11.79GWh,同比分别下降1.5%和5.5% [5]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储能行业正经历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变,残酷洗牌后技术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1][7] - 公司技术路线的持续突破,包括从314Ah到590Ah/600Ah+大电芯的量产推进,以及固态电池的研发,正在构建更大的技术版图 [6] - 公司的三季报可能只是其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未来爆发的序幕 [8]
鹏辉能源2024年年报:营收增长14.83%,净利润暴跌685.72%
搜狐财经· 2025-04-24 10:4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79.61亿元 同比增长14.83% [1] - 毛利润10.19亿元 同比下降7.62% [1][4] - 归属净利润-2.52亿元 同比下降685.72% [1][4] - 扣非净利润-3.22亿元 同比下降655.91% [1][4] 盈利能力挑战 - 电芯价格逼近甚至跌破生产成本导致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4] - 电池行业价格战和成本上升压力是净利润下滑主因 [4] - 原材料采购和生产成本控制存在不足 [4] 技术创新成果 - 推出风鹏600Ah+大电芯技术 循环寿命突破万次 能效高于96% [5] - 开发GreatOne GreatCom GreatE全套储能解决方案 [5] - 擎天520储能柜通过结构优化实现能效提升4% 占地面积减少54% [5] - 构建覆盖大型储能 工商储 户储及便携储能的完整产品矩阵 [4] 市场拓展与布局 - 在美国 德国 日本等9个国家设立海外办事处 [6] - 越南产品集成基地投产 辐射东南亚市场 [6] - 助力甘肃武威105MW/42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落地 [6] - 工商业储能领域跻身行业TOP2 [6] 行业竞争环境 - 中国 美国 欧洲占据全球储能市场主要份额 [6] - 中东 东南亚 非洲 南美等新兴市场加速发展 [6] - 公司凭借14年全球化项目交付经验构建客户信任壁垒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