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奈儿2.55手袋
icon
搜索文档
香奈儿,“崩了”!
第一财经· 2025-05-24 16:43
奢侈品行业涨价策略失效 - 香奈儿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5.3%至187亿美元,净利润大跌28.2%至34亿美元,为2020年以来首次双降 [2] - 博柏利2025财年营收同比减少17%至24.61亿英镑,调整后营业利润暴跌94%至2600万英镑 [6] - 行业分析指出过度提价抑制消费,部分品牌定价过高导致业绩反噬 [2][6] 奢侈品价格涨幅分析 - 2020年以来多数奢侈品牌每年以双位数提价,远超通胀水平 [4] - 香奈儿2.55手袋价格5年内上涨120%(3.81万至8.4万元人民币),CF手袋涨幅达140%(3.37万至8.08万元) [4] - 香奈儿2023年16%营收增长中,9%来自涨价贡献,7%来自销量增长 [5] 品牌战略失误案例 - 博柏利承认高端化策略失误,18-24个月内提价偏离核心受众 [6] - Capri集团旗下Michael Kors因快速提价导致核心客户流失 [6] - 贝恩公司指出入门级产品涨价降低整体消费意愿 [6] 二手市场联动效应 - 香奈儿部分经典包款二手价格2023年下半年开始下跌,影响一手市场信心 [9] - 劳力士2024年销量同比下降5%至117.6万枚,均价上涨7.6% [9] - 消费者对奢侈品保值预期减弱,二手市场降温传导至新品销售 [9] 中国市场消费趋势变化 - 中国消费者占全球个人奢侈品消费超30%,但近年购买意愿下降 [8] - 消费者对高价奢侈品接受度降低,经典款持有饱和及生活开支优先级变化 [9][10] - 部分品牌如博柏利和Mulberry已启动降价策略调整产品定位 [10]
连续涨价后香奈儿业绩“崩了”,奢侈品手里还有什么牌?
第一财经· 2025-05-24 12:13
奢侈品行业定价策略失效 - 香奈儿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5.3%至187亿美元,净利润大跌28.2%至34亿美元,为2020年以来首次双降 [1] - 博柏利2025财年营收同比减少17%至24.61亿英镑,调整后营业利润暴跌94%至2600万英镑 [4] - 行业分析指出过度提价抑制消费,香奈儿2.55手袋5年涨价120%(3.81万至8.4万元人民币),CF手袋涨幅达140% [2] 头部品牌战略失误案例 - 香奈儿2023年16%营收增长中9%来自涨价,7%来自销量,但2024年涨价策略反噬业绩 [2][3] - 博柏利CEO承认高端化策略失误,18-24个月内提价偏离核心受众,导致产品定价过高 [4] - Michael Kors因快速提价加速核心客户流失,CEO称"客户在说不" [4] 亚太市场消费动能减弱 - 中国消费者曾占全球奢侈品消费三成以上,但香奈儿CF手袋现价近10万元人民币,被比作国产新能源车价 [6] - 二手市场联动效应显现:香奈儿保值包款2023年起价格下跌,影响一手市场消费者信心 [7] - 劳力士2024年销量同比下降5%至117.6万枚,均价上涨7.6%,二手高端腕表市场跳水 [7] 行业价格策略调整动向 - 博柏利宣布降低皮具售价并优化批发渠道,拟通过组织改革节省6000万英镑 [4][8] - Mulberry计划将60%产品价格控制在1095英镑以下,回归可接受价位 [8] - 贝恩公司指出奢侈品平均售价提升降低购买兴趣,入门级产品涨价加剧此现象 [5]
明起,爱马仕美国涨价,中国不跟进!| 贵圈
新浪财经· 2025-04-30 08:18
公司动态 - 爱马仕自5月1日起全面上调美国市场售价,涨幅6%~7%以转嫁关税成本[3] - 中国大陆市场暂未收到调价通知,定价策略无固定周期,主要基于汇率和原材料成本[4] - 公司澄清所有产品均在法国、意大利或瑞士生产,否认中国代工厂传闻[5] - 截至4月29日市值达2863.97亿美元,超越LVMH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5][7] 财务表现 - 2025年Q1营收41.29亿欧元,同比增长9%(恒定汇率+7%),低于预期的41.6亿欧元但优于LVMH同期3%的下滑[7] - 增长动能减弱:2024年Q1增速17%,2025年Q1降至个位数[7] - 皮具与马具收入同比增长10%,成衣配饰+7.2%,珠宝家居+6.1%,腕表业务下滑10%[7] - 日本市场增长17%至4.2亿欧元表现最佳,亚洲(不含日本)仅微增1.2%至19.7亿欧元[7] 行业趋势 - 2020-2024年头部品牌普遍采取"一年一涨"策略,爱马仕2025年初部分饰品涨幅达19%,Birkin25涨价12%突破10万元[12] - 路易威登2023-2025年多次调价,DIANE法棍包从1.86万涨至1.92万元[12] - 香奈儿经典款2.55手袋2020-2025年价格从3.7万飙升至超8万元[13] 竞争策略 - 通过配货规则维持稀缺性,Birkin25配货比达1:2-2.5,需累计消费50-100万才有购买资格[16] - 坚持单一品牌策略,拒绝LVMH收购,核心产品手工限量生产形成与Gucci等大规模生产的差异化[17][18] - 控制供应链避免过度商业化,Birkin包在中国市场长期缺货强化稀缺形象[16][18] 市场挑战 - 亚洲市场(占营收近五成)增速放缓至1.2%,面临消费降温和竞争压力[7][8] -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持续,当前欧盟出口美国关税为10%,可能进一步上调[8] - 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2024年销售额预计下降18%-20%,2025年或与2024年持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