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肉

搜索文档
马肉冒充驴肉,供应商获刑又赔偿
新京报· 2025-09-22 12:20
案件核心事实 - 供货商张某因向饭店销售以马肉冒充的驴肉,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9万元 [1][6] - 张某与涉案饭店被责令连带支付惩罚性赔偿金80万余元,并公开赔礼道歉,赔偿金额基于查明的销售金额807,993.85元 [1][4][7] - 违法行为持续时间从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共计14个月,期间饭店向消费者销售未经检疫的肉类菜品金额达807,993.85元 [4][7] 违法手段与过程 - 供货商张某通过向饭店厨师长李某支付每斤1-2元的“提成”(每月约600元,总计六七千元)进行利益输送,从而使用价格较低的马肉冒充驴肉供货 [2] - 初期张某将马肉与驴肉真假掺半供应,后期全部以马肉替代,饭店均按驴肉价格结算 [2] - 2024年3月16日,市场监管部门检测出饭店销售的“驴肉”含有马源成分,且饭店无法提供供货商资质及进货凭证而被行政处罚 [2] 行业监管与执法 - 此案是北京市首例针对此类食品安全问题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检察机关专程学习外地经验以突破办案难点 [4] - 饭店与供货商均违反《食品安全法》,未履行查验检疫合格证明的义务,销售的肉类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4] - 办案机关综合考量主观过错、销售规模及认罪态度等因素,最终按销售金额一倍确定惩罚性赔偿,以兼顾惩罚力度与执行可行性 [7] - 2025年7月,检察机关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并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走访,以凝聚监督合力筑牢安全防线 [8] 潜在行业影响 - 经营未经检疫肉类存在传播病原体、有毒物质残留及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可能损害消费者信心和监管公信力 [5] - 通过规避检疫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侵害守法经营者权益,破坏行业公平竞争环境和市场秩序 [5] - 本案充分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惩罚、遏制和预防功能,对行业潜在违法者产生震慑与警示作用 [8]
以马肉冒充驴肉,北京一供货商被刑事追责并惩罚性赔偿80万余元
新京报· 2025-09-21 16:20
案件核心事实 - 供货商张某因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9万元 [1] - 张某与涉案饭店被责令连带支付惩罚性赔偿金80万余元,并公开赔礼道歉 [1][6] - 张某自2023年1月起,通过向饭店厨师长李某支付每斤1-2元“提成”的方式,以马肉冒充驴肉进行销售 [2] - 2024年3月,市场监管部门检测发现饭店销售的“驴肉”实为马肉,该饭店因销售假驴肉及无法提供相关凭证被行政处罚 [2] 违法商业模式与操作细节 - 违法合作模式为供货商向厨师长支付“好处费”,厨师长对以马肉冒充驴肉的行为视而不见,张某共计向李某支付好处费六七千元 [2] - 初期将马肉与驴肉真假掺半销售,后期全部以马肉代替驴肉,利用马肉进货价显著低于驴肉的价格差非法获利 [2] - 违法销售行为持续时间长达14个月,从2023年1月持续至2024年2月 [4] - 涉案饭店向消费者销售未经检疫的驴肉菜品累计金额达807,993.85元 [4] 食品安全监管与法律适用 - 涉案肉类未按规定进行检疫,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4] - 此案是北京市首例对同类案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检察机关专程赴外地学习相关案件办理经验 [4] - 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基数为查明的销售金额807,993.85元,最终确定的赔偿金额为该金额的一倍 [6] -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定位在于惩戒违法、警示潜在、修复公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