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压箱
icon
搜索文档
高特电子急募8.5亿元扩产,“大客户+股东”模式惹争议
华夏时报· 2025-10-16 15:15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雅文 北京报道 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高特电子")上市之旅迎来新进展。 继2025年6月向深交所递交了IPO申请,近期高特电子披露了其对深交所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意见。在深 交所重点关注的诸多问题中,第一大客户兼股东阿特斯(688472.SH)贡献营收大增等情况关系到企业 持续经营能力,因而备受市场瞩目。《华夏时报》记者曾就相关问题向高特电子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 稿未得到回复。 高特电子过去几年增长快速,但其产能已经跟不上脚步,这也是它急着IPO募资8.5亿元的原因。中国企 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记者,"储能BMS行业未来5年年复合增速达25%—30%,但 技术迭代已从2—3年压缩到1—1.5年,中小厂商正加速被淘汰。" 对于高特电子来说,此次IPO既是扩产的关键,也是缓解毛利率下降、应收账款占比较高等竞争压力 的"续命钱"。 急需融资扩产 随着储能风起,过去几年不少供应链企业扎堆上市,市场上亦不乏聚焦细分市场"小而美"的企业。正在 冲刺A股的高特电子从铅酸电池检测起家,如今试图抓住储能风口并完成上市。 高特电子主要经营储能BMS产品, ...
浙大三位师兄弟,垄断中国储能BMS
36氪· 2025-09-25 15:56
杭州土壤、浙大基因 "杭州是东方的硅谷,而浙大则是东方的斯坦福。"这样的比喻,流传已久。 今年2月,英国《经济学人》在一篇关于DeepSeek 的专题报道里,点名浙江大学是这家公司的背后推手之一,并直接拿"杭州与浙大"类比"硅谷与斯坦 福"。 这一比喻迅速在国外科技圈蹿红。 浙大实验室是技术源头,教授和学生一茬茬走出去,把实验室里的技术变成落地的产品; 杭州则提供试错的市场环境、愿意买单的产业客户和充足的资本资源。技术、人才、资本、场景在这里相互咬合,形成了独特的创新飞轮。 这不仅造就了名声在外的新兴互联网和AI公司,也造就了大半个储能BMS江湖。 一个引人注意巧合是: 华塑、高特、协能,这三家头部公司,都同处杭州,浙大是他们的共同"母校"。 高特电子创始人徐剑虹毕业于浙大半导体专业,曾在杭州国营厂磨练了十年; 协能科技创始人周逊伟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后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获得电力电子博士学位; 华塑科技其董事长、实控人杨冬强毕业于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曾在杭州的松下、摩托罗拉等公司的多个技术岗位任职。 它们的成长路径,正是"浙大基因"与"杭州土壤"结合的结果。 两年前,华塑科技创始人杨冬强 ...
高特电子冲刺创业板IPO:对前五大客户的依赖逐年加剧,申报前五倍溢价向关联方出售子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9-20 10:1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主营新型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相关产品 连续三年在大型储能领域BMS产品出货量保持行业前列[2] - 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新型储能系统安全与价值提升解决方案的核心供应商[2]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3.46亿元飙升至2024年9.19亿元 复合增长率达63.31%[3]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75.26万元(2022年)、8822.92万元(2023年)和9842.23万元(2024年)[3] - 三年净利润累计约2.3亿元[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续两年亏损超1.1亿元 2024年转正994.5万元[5] 盈利能力与产品定价 - 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 从2022年28.37%降至2024年26.02%[3] - 核心产品储能BMS模块毛利率2024年骤降3.72个百分点[3] - 主控模块和显控模块单价持续下行 因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全产业链降本需求[3] - 公司为提升市场份额持续优化降本并相应让利传导至销售报价端[3] 应收账款状况 - 应收账款从2022年1.85亿元暴增至2024年5.06亿元[7] - 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连续三年超50% 2024年达59.04%[7] - 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22年2.54次/年下降至2024年1.89次/年[7] - 部分客户受内部资金安排及付款流程影响导致逾期付款 回款周期拉长[7] 客户集中度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34.29%升至2024年45.41%[10] - 2024年第一大客户阿特斯销售额约1.98亿元 占营业收入21.61%[11] - 阿特斯通过旗下投资平台持有公司约1.37%股份 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9] 关联交易与资产重组 - 2022年12月向关联方转让全资子公司万智微100%股权 作价500万元[13] - 转让时万智微账面净资产84.88万元 溢价率超500%[14] - 通过此次交易获得415.12万元投资收益 占当年利润总额6.52%[14] - 截至2024年末万智微营收仅28.22万元 净亏损1334.78万元 净资产降至-1048.65万元[14]
拟募资8.5亿,又一家储能企业IPO
行家说储能· 2025-06-24 13:20
IPO及募资计划 - 高特电子深交所创业板IPO已受理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储能BMS第一股" [1] - 拟发行不超过12,000万股A股 募资8.5亿元 其中6亿元用于储能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制造中心建设项目 2.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44亿元、7.7亿元、9.19亿元 复合增长率63.31% [5] - 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从77.73%提升至90.26% 2024年达8.29亿元 [7] - 2023-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904万元和8,704万元 两年累计1.66亿元 满足创业板上市标准 [7] - 综合毛利率从28.53%降至26.02% 反映行业竞争加剧 [8] - 研发费用从2,389万元增至6,378万元 营收占比维持在5%-7% [10] 市场地位与技术优势 - 属于第三方BMS专业厂商阵营 第三方BMS市场占有率超50% [11] - 位列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BMS企业TOP1 核心芯片GT1812实现国产化替代 [12] - 客户覆盖阿特斯、亿纬锂能、国家电网等头部企业 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45.41% [13][15] 业务拓展与战略布局 - 构建"BMS+纵向一体化产业生态" 开发本地能量管理系统(LEMS)实现数据聚合 [16] - 已接入2,500余个微网站点 具备参与虚拟电厂和电力交易能力 [17] - 推出工商业储能全栈解决方案 向综合数据服务商转型 [18] - 数据服务业务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19] 行业竞争环境 - 大型储能项目客户议价能力强 叠加市场竞争导致中标价格下降 [9] - 储能行业参与者增多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