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超导核心装置

搜索文档
可控核聚变:产业提速,国内外项目进展及受益方向如何?
2025-05-18 23:48
纪要涉及的行业 可控核聚变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业加速发展原因**:大国博弈使可控核聚变成为中美竞争重要方向,各国积极推动政策和产业;海外商业化进度提前,如美国 Tokamak Energy 计划 2028 年商业化发电,对国内研发形成压力;AI 和高温超导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持;从科学研究到工程验证阶段转变,实验堆装置进入建设招标阶段 [2] - **关键技术进展**:国内中科院托卡马克装置 EAST 完成一亿摄氏度 1,000 秒燃烧,环球三号实现原子核与电子温度破亿度;海外美国海立威公司实验装置进化到第七代,计划演示增益效果,Spark 预计 2025 - 2026 年实现 Q 大于一目标,戴姆公司计划 2030 年前启动 ARC 项目 [4] - **技术推动作用**:AI 技术提升磁约束控制能力,加速托卡马克装置设计迭代;二代高温超导材料提升磁场强度约 4 到 5 倍,降低建设成本 [5] - **代表性项目及目标**:美国 Tokamak Energy 计划 2028 年商业化发电;海立威公司计划演示增益效果,Spark 预计 2025 - 2026 年实现 Q 大于一目标;戴姆公司预计 2030 年前启动 ARC 项目;中国中科院托卡马克装置 EAST 和环球三号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6][7] - **产业链阶段转变意义**:从科学性迈入工程验证阶段,产业链进入实际应用建设阶段,包括实验堆、工程堆到商业堆发展,项目进入设备招标建设和土建工程阶段 [8] - **建设进展和趋势**:核聚变实验区预计 2027 年完成并运行,下半年更多项目招标开工;产业总投资约占 70%,核心设备企业订单落地,设备制造进入招标阶段;资本市场融资增加,多家公司参与项目 [9] - **行业对资本市场影响**:核聚变产业发展对资本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技术突破带动相关企业股价上涨,新公司获得新增投资 [12] - **行业面临挑战与风险**:行业处于商业化初期,上中下游未完全成熟,技术端有不确定性,商业化应用未实现,需关注关键时间节点及催化因素 [13] - **行业发展方向**:长期将随技术进步和产业链推进实现商业化应用,目前集中在中上游材料及核心设备部件,中长期催化因素多 [14] - **高温超导核心装置应用情况**:在产业中应用于 DEB 偏滤器、真空室、磁体等关键设备,行业处于实验堆建设和招标规划阶段,重点关注项目落地 [15] - **选择企业考虑因素**:考虑设备端投资成本占比及重点环节企业,关注与国内外重点项目对接并能实现订单落地的企业 [16] - **技术发展趋势**:今年以来技术加速发展,国内重点项目推进,资本介入,设备企业基本面及订单渠道进入区域市场分析阶段,未来关注订单端和区域发展 [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重要项目信息**:ITER 项目计划 2027 年建成,总投资约 150 亿,2025 年预计招标金额接近 50 亿;星火一号项目总投资约 200 亿,一期投资额 120 至 140 亿,2025 年完成环评和混凝土浇筑;环球三号改造项目总投资约 40 亿,计划 2027 年完成改造,采用超导形式替代铜线圈 [3][11] - **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山河智能中标等离子体室相关订单;应流股份与中科院成立安徽聚变新材料有限公司;延江股份和银龙股份在刚操作带材方面领先 [19] - **投资了解途径**:投资人员可通过详细交流,进行区域性关注,与专业团队或销售对接获取可控核聚变领域发展机会信息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