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纯钕铁硼永磁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G7打造“稀土联盟”更像是政治表演
搜狐财经· 2025-10-24 14:19
G7稀土联盟计划可行性分析 - 计划被描述为“技术焦虑与政治傲慢的混合体”,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而非具备实际操作性的战略 [1][5] - 试图用行政手段扭曲市场规律,核心矛盾在于通过“价格下限”和关税手段扭转局面 [2][4] - 本质上是新冷战思维,试图构建排他性霸权体系,将经济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 [6][7]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竞争优势 - 占据全球稀土矿产量的60%,并在稀土加工产能方面拥有绝对优势 [2] - 掌握全球58%的稀土专利,企业的稀土提炼成本仅为美国的1/4,同时能稳定保持99.99%以上的纯度 [2] - 稀土提炼涉及2000余项专利技术,中国企业的高纯度钕铁硼永磁材料良品率比美国高30% [2] - 形成“资源-技术-市场”的闭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费市场,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60%,风电装机容量占全球55% [3] G7计划面临的技术与产业挑战 - 美国MP Materials公司耗时7年仍无法量产高纯稀土,其非洲精炼厂因技术问题多次推迟投产 [2] - 德国大众集团预付1.2亿美元助澳大利亚稀土公司扩建工厂,但该工厂2027年才能投产且提炼技术尚不成熟 [2] - 欧盟研发的“无稀土永磁体”性能仅为传统磁体的60%,无法满足高端需求 [2] - 稀土产业链需要技术工人、配套产业和长期经验积累,非“有钱就能建” [2] 全球南方国家的态度与市场现实 - 印度稀土有限公司明确表示“不会放弃中国市场”,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与中国合作建设稀土加工厂 [3] - 全球南方国家与中国合作能获得稳定技术支持并分享产业链红利,是经济理性的驱动 [3] - 日本召集企业讨论对策,但三星等企业发现稀土回收成本比直接从中国采购高出230% [3] - 波兰等东欧国家因技术瓶颈无法参与欧盟提议的“稀土联合储备” [3] G7计划的经济与财政障碍 - 设定轻稀土每吨2万美元基准价(允许上下浮动15%),中重稀土设定每公斤1500美元上限 [4] - 全产业链补贴不可行,若美国企业要达到中国企业成本水平,每年需补贴数十亿美元 [4] - 强行推进稀土限价短期内可能推高西方制造业成本,加剧欧洲车企和美国风电企业的竞争压力 [4] - 欧盟提议的“太空挖矿”计划被批不切实际,资本因不确定性对投资美国矿产避之不及 [4] G7内部协调与地缘政治挑战 - G7内部利益诉求存在显著差异,美加拥有资源但产业链不完整,欧洲关注环保,日本对供应链安全敏感 [8] - 俄罗斯、越南、巴西等稀土储量国是否愿意加入明显针对中国的排他性联盟存在巨大疑问 [7] - 全球南方国家战略自主意识增强,许多资源富集国倾向于采取平衡外交而非选边站队 [8] 加拿大的战略动机与角色定位 - 加拿大参与联盟旨在成为“可靠的中间力量”,基于经济振兴、联盟身份认同及规避供应链风险的诉求 [9][10] - 目标是充当资源提供者和规则推动者,利用其全球已知31种关键矿产的较大储量提升国际话语权 [10][11] - 加拿大在轻稀土领域可能替代部分中国进口,并可在美欧关于环保规则的矛盾中扮演桥梁角色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