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联盟
搜索文档
美财长放话:一旦中国在稀土上“出尔反尔”,美国将随时准备动手
搜狐财经· 2025-11-03 15:10
11月初,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一番表态,再次引发全球舆论的关注。面对镜头,他语气强硬地表示, 如果中国在稀土出口上"出尔反尔",美国已经准备好了"反制措施",包括重新加征关税。 一、"稀土牌"又被打出来,美国到底慌什么? 稀土,这个听起来有点神秘的词,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电动马达、风力发电 机,还是手机芯片、雷达、导弹系统,几乎都离不开稀土元素。 而全球的稀土产业格局,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中国是龙头,其他国家都在后面吃灰。 数据显示,中国在稀土开采和加工环节的全球占比长期维持在70%以上,在高纯度分离和深加工领域, 甚至超过90%。美国虽然也有稀土矿,但因为开采成本高、环境要求严、技术不完整,至今仍严重依赖 进口。 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只要中国稍微调整一下出口政策,美国的高科技制造业就要头疼。正因如此,每当中美关系出现摩擦, 华盛顿总会有人跳出来炒作"稀土风险"。贝森特这次的喊话,其实就是在"心理防御"——他清楚稀土是 美国的软肋。 早在十多年前,中日因钓鱼岛问题发生摩擦时,日本一度遭遇稀土供应紧张,导致其电子产业受到冲 击。那次教训至今让西方国家记忆犹新。从那以后,美国就一直在谋划"去中 ...
G7打造“稀土联盟”更像是政治表演
搜狐财经· 2025-10-24 14:19
G7稀土联盟计划可行性分析 - 计划被描述为“技术焦虑与政治傲慢的混合体”,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而非具备实际操作性的战略 [1][5] - 试图用行政手段扭曲市场规律,核心矛盾在于通过“价格下限”和关税手段扭转局面 [2][4] - 本质上是新冷战思维,试图构建排他性霸权体系,将经济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 [6][7]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竞争优势 - 占据全球稀土矿产量的60%,并在稀土加工产能方面拥有绝对优势 [2] - 掌握全球58%的稀土专利,企业的稀土提炼成本仅为美国的1/4,同时能稳定保持99.99%以上的纯度 [2] - 稀土提炼涉及2000余项专利技术,中国企业的高纯度钕铁硼永磁材料良品率比美国高30% [2] - 形成“资源-技术-市场”的闭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费市场,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60%,风电装机容量占全球55% [3] G7计划面临的技术与产业挑战 - 美国MP Materials公司耗时7年仍无法量产高纯稀土,其非洲精炼厂因技术问题多次推迟投产 [2] - 德国大众集团预付1.2亿美元助澳大利亚稀土公司扩建工厂,但该工厂2027年才能投产且提炼技术尚不成熟 [2] - 欧盟研发的“无稀土永磁体”性能仅为传统磁体的60%,无法满足高端需求 [2] - 稀土产业链需要技术工人、配套产业和长期经验积累,非“有钱就能建” [2] 全球南方国家的态度与市场现实 - 印度稀土有限公司明确表示“不会放弃中国市场”,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与中国合作建设稀土加工厂 [3] - 全球南方国家与中国合作能获得稳定技术支持并分享产业链红利,是经济理性的驱动 [3] - 日本召集企业讨论对策,但三星等企业发现稀土回收成本比直接从中国采购高出230% [3] - 波兰等东欧国家因技术瓶颈无法参与欧盟提议的“稀土联合储备” [3] G7计划的经济与财政障碍 - 设定轻稀土每吨2万美元基准价(允许上下浮动15%),中重稀土设定每公斤1500美元上限 [4] - 全产业链补贴不可行,若美国企业要达到中国企业成本水平,每年需补贴数十亿美元 [4] - 强行推进稀土限价短期内可能推高西方制造业成本,加剧欧洲车企和美国风电企业的竞争压力 [4] - 欧盟提议的“太空挖矿”计划被批不切实际,资本因不确定性对投资美国矿产避之不及 [4] G7内部协调与地缘政治挑战 - G7内部利益诉求存在显著差异,美加拥有资源但产业链不完整,欧洲关注环保,日本对供应链安全敏感 [8] - 俄罗斯、越南、巴西等稀土储量国是否愿意加入明显针对中国的排他性联盟存在巨大疑问 [7] - 全球南方国家战略自主意识增强,许多资源富集国倾向于采取平衡外交而非选边站队 [8] 加拿大的战略动机与角色定位 - 加拿大参与联盟旨在成为“可靠的中间力量”,基于经济振兴、联盟身份认同及规避供应链风险的诉求 [9][10] - 目标是充当资源提供者和规则推动者,利用其全球已知31种关键矿产的较大储量提升国际话语权 [10][11] - 加拿大在轻稀土领域可能替代部分中国进口,并可在美欧关于环保规则的矛盾中扮演桥梁角色 [11][12]
破解中方稀土管制,特朗普与澳签协议:一年后我们稀土多到用不完
搜狐财经· 2025-10-23 00:03
10月20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走进白宫,与特朗普完成了一场重点围绕中国的会面,这场会面的核心成果,是双方签署的一份稀土和关键矿物框架协 议。 而就在10天前,中方刚出台一系列稀土管制措施,美国正为稀土供应的事苦恼不已,澳大利亚的主动介入,被不少人看作是特朗普找到的"破解办法",但事 实真的如此吗? 中方的稀土管制措施,直接触动了美国的敏感神经,此前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出现明显下滑,稀土磁铁出口也有回落。 面对这一情况,美财长贝森特公开指责中国"对抗全世界",当时看到美方这样的反应,本来想这是不是过度紧张了,但后来发现,美国对中国稀土的倚重确 实很深,从导弹到卫星,不少关键领域都离不开,出口一收紧,他们的产业链自然会受影响。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澳大利亚主动找上了美国,想帮着解这个围,于是就有了10月20日白宫的那场会面。 根据双方公布的协议内容,未来6个月里,美澳将各投资10亿美元,用于提升澳大利亚的稀土采矿和加工能力。 但有意思的是,白宫后来又放出消息,说两国计划在关键矿产领域共同投资30亿美元,两个金额对不上,这就让人有点疑惑了。 除此之外,美军还打算在西澳大利亚投建一座镓 ...
9月中国对美出口稀土下降30%,美国澳大利亚稀土协议能改变什么?
搜狐财经· 2025-10-21 13:51
据协议,两国将在未来6个月内各自砸下30亿美元用于采矿和加工项目,还罕见设定了关键矿产最低价 格机制,特朗普甚至高调宣称"大约1年后我们将拥有多得用不完的关键矿物和稀土"。 与此同时,媒体引述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对美国稀土出口下降了近30%,可见中美稀土博 弈的激烈。 10月20日,特朗普和到访白宫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签署了一份关于稀土和关键矿产的合作协议。 这个协议金额高达85亿美元。 那么双方签署稀土协议,对中国稀土而言会有什么影响呢? 澳大利亚虽然坐拥全球第二大稀土储量,但产业链短板却十分明显。 以其最大稀土生产商莱纳斯为例,西澳大利亚州韦尔德山矿的稀土原矿长期依赖马来西亚工厂进行精炼 加工。 而马来西亚政府已明确要求莱纳斯在2026年3月执照到期前彻底解决放射性废料问题,否则将关闭其核 心的分解洗涤业务。 尽管莱纳斯紧急在卡尔古利新建了前处理厂,但真正决定稀土价值的分离提纯环节仍卡脖子。 全球70%以上的稀土分离专利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澳大利亚短期内根本无法突破技术封锁。 美国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MP Materials公司号称重建"从矿山到磁体"的全产业链,但其得克萨斯州磁 体厂直到2 ...
澳大利亚刚拿中国3亿订单,转头就在稀土问题上开火,打什么算盘
搜狐财经· 2025-09-27 15:47
编辑:倏禹 澳大利亚凭什么对中国稀土"开枪" 说起稀土这个话题,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其中的门道。简单来说,稀土就像工业领域的调料,没有它,什么高科技产品都做不出来。 54万吨澳大利亚油菜籽正在装船准备运往中国,这笔订单足以养活1.2万澳洲农户。 就在此时,一份机密会议纪要曝光,八国正密谋建立稀土联盟,澳大利亚赫然在列,且态度最为积极。 订单和对抗能否并存?澳方打的什么算盘? 从手机里的芯片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从战斗机的导航系统到核潜艇的推进装置,哪一样都离不开稀土元素的参与。而在这个关键领域,中国掌握着全球 9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澳大利亚确实有稀土,储量还不少。 但问题是,美方能给的订单规模和中国市场比起来,根本不在一个量级。而且,美方的承诺能兑现多少,还得打个问号。加拿大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但有矿是一回事,能不能变成有用的产品又是另一回事。就好比有人给你一堆铁矿石,但你没有炼钢技术,这些矿石也就是一堆石头而已。澳方最大的稀土 企业莱纳斯公司,连个完整的生产线都搭不起来。 关键的分离设备有30%的零部件还得从中国进口,这叫什么"去中国化"?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澳方声称要建立独立的稀土供应链。问题是,中国的 ...
四国在美牵手,建立稀土联盟,转头却发现:特朗普又对中国让步了
搜狐财经· 2025-07-05 10:33
美日印澳"关键矿产倡议" - 美日印澳成立"四方安全对话"并推出"关键矿产倡议",旨在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1] - 美国计划通过国内矿产开发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首个新稀土矿将于7月11日投产,预计矿产价值达370亿美元 [1] - 澳大利亚稀土储量全球第五,莱纳斯公司宣布实现重稀土商业化分离,但产能不足中国十分之一 [3] - 日本寻求通过稀土供应链合作换取美国关税减免,但面临平衡中美关系的困境 [3] - 印度宣称5年内取代中国稀土地位,但当前产能不足中国十分之一 [3] 中国稀土行业优势 - 中国在稀土精炼技术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美国新矿可能因缺乏技术难以产出高质量产品 [1] - 中国对7种稀土元素及其磁铁实施出口管制,导致美国稀土磁铁进口未恢复至4月初水平 [3] - 中国采取"六个月宽限期"政策,要求申请企业提交详细生产数据、用途说明等,有效控制出口节奏 [5] - 中国将37项稀土提纯专利纳入技术防火墙,并限制核心技术骨干出境,强化技术保护 [5] 国际博弈与影响 - 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中国稀土出口未达预期,美国被迫在多地进行谈判 [3] - 欧盟要求中国解除稀土出口管制未果,德国大众生产线瘫痪,法国赛峰军工面临零件断供 [5] - 中国外长王毅明确表示稀土管控合理合法,不接受威胁,最终欧盟态度转变 [5] - 全球产业链紧密相连,单边保护主义政策最终损害实施国自身利益 [7][8] 行业发展趋势 - 短期内中国在稀土产业链的主导地位难以被替代 [3][5] - 国际合作而非对抗更符合各方在稀土领域的利益 [7][8]
四国在美牵手,建立“稀土联盟”,转头却发现特朗普又对中国让步
搜狐财经· 2025-07-04 12:50
美日印澳稀土联盟 - 美日印澳四国启动"四方关键矿产倡议" 旨在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 [3][5] - 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占据主导地位 承担60%开采和90%精炼加工 [5] - 四国联合声明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表示"严重担忧" 反映对中国战略资源主导权的焦虑 [3][5] 美国对华战略矛盾 - 美国商务部解除三家半导体设计软件公司(新思科技 楷登电子 西门子EDA)对华出口限制 [11][13] - 美国采取"放设计 卡制造"策略 允许中国设计芯片但限制先进制造设备 [13] - 矿产领域筑墙围堵与芯片领域松绑形成战略悖论 体现"精准遏制"与商业利益平衡 [11][13][15] 中国稀土与科技应对 - 中国4月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 依法管控作为反制手段 [7][9] - 稀土是高科技产品核心材料 中国管控如同拧紧全球产业链"水龙头" [9] - 中国计划强化国内资源勘探 提升精深加工技术 保持代差优势 [24][26] QUAD联盟内部矛盾 - 美日因国防开支分歧推迟"2+2"会议 澳对AUKUS核潜艇项目成本存疑 [16][18] - 美印因贸易关税和停火协议产生摩擦 暴露战略互信脆弱性 [19] - 四国贸易摩擦未平息 联盟存在"同床异梦"结构性缺陷 [22] 全球资源博弈趋势 - 美国对华呈现"遏制+选择性合作"两面性 博弈将长期持续 [30] - 中国计划通过"一带一路"深化与发展中国家资源合作 分化西方联盟 [28] - 未来竞争聚焦资源控制与科技创新双赛道 中国需兼顾自主与开放 [32]
稀土到底多重要?少了它,美国六代机或只能是张PPT
搜狐财经· 2025-05-06 20:27
航空航天发展态势 - 中国歼-36战机自2024年12月首次公开试飞以来,在4个月内已完成至少5次试飞 [1][9] - 中国沈飞的六代机项目积极推进,于4月16日进行了离地不足百米的超低空突防测试 [9] - 美国F-47六代机项目进展缓慢,目前仍停留在概念评审和PPT论证阶段 [9] 稀土资源与产业优势 - 中国拥有约4400万吨稀土氧化物储量,占全球储量的34% [5] - 2023年中国政府批准的稀土采矿配额为24万吨,分离精炼配额为23万吨 [5] - 全球约70%的稀土矿产来自中国,中国的稀土深加工能力高达85% [5] - 从1950年至2019年,中国在稀土领域提交的专利逾2.6万件,远超日本的1.39万件和美国的9810件 [5] 稀土出口管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对钐、钆、铽、镝、镥、钪、钇这七种中重稀土实行出口许可证管制 [3] - 该措施要求所有对美国的发货必须先取得许可证,并重点锁定洛马、雷神、通用动力及波音等军工企业 [3] 稀土的关键应用 - 美国F-35隐形战机需要408公斤稀土材料,其发动机降温需铼元素,机载雷达需镝元素,导弹制导系统需钐元素 [7] - 美国最先进的核潜艇制造需消耗4吨稀土,相当于1600辆特斯拉Model Y电机中的关键材料总量 [7] - 日常产品如电动车包含2.5公斤稀土,手机屏幕、蓝牙耳机、节能灯泡等也广泛使用稀土 [7] 美国应对措施及挑战 - 美国试图重启封存20年的芒廷帕斯矿,并拉拢澳大利亚、加拿大组建"稀土联盟" [9] - 由于缺乏深加工能力,美国将开采的原矿运至中国合作方进行提纯,投入数十亿美元后仍难以在短期内建立独立产业链 [9] - 特斯拉在2023年宣布将电机里的稀土用量削减25%,并立志未来彻底不使用稀土,但此举会影响电机的高温性能和续航能力 [11] - 美国军工企业研究用铝铜合金替代驱动磁体,但会导致电机效率降低几个百分点,另有公司尝试从废旧产品中回收稀土以应急 [11] 技术突破与产业基础 - 徐光宪院士团队提出"串级萃取"理论,将镨和钕的分离流程从一年大幅压缩至数周,提纯后纯度达到99.9999% [4][5] - 该技术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为中国建立完整的稀土深加工体系奠定了基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