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原子Z1机器人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为什么“没有脸”?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14:14
人形机器人设计理念 - 多数人形机器人舍弃传统面部设计 优先保证功能性和实用性 通过摄像头和麦克风等设备实现视觉和听觉功能 [3] - 分布式视觉系统采用多目摄像头布局 嵌入头部曲面不同位置 实现360度环境感知 避免物理遮挡 提升传感器集成自由度 [3] - 拟人化面部可能引发"恐怖谷"效应 过度逼真但非自然的表达会导致使用者不适与疏离感 [4] 技术路径分化 - 功能导向型机器人专注于运动控制和任务执行 优先保证整体结构可靠性和传感器布置合理性 例如加速进化T1机器人夺得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人形组冠军 [3] - 仿生人形机器人追求面部精致表现 通过情感AI实现全面逼真的人机交互 适用于娱乐、陪伴、教育等场景 例如EX机器人公司研发的历史名人仿生机器人 [5] - 仿真技术存在机械与仿真的跨度 添加仿真皮肤或衣物可能影响灵活度 头部与其他部位机械结构的不协调也是技术挑战 [5] 产品迭代趋势 - 新一代机器人开始融合功能性与拟人化设计 加速进化K1机器人采用双摄像头眼睛设计 既增强视觉识别能力又提升拟人态 [6] - 傅利叶8月推出GR-3机器人 配备可爱大眼睛 与前代相比五官更加明显且更注重拟人化 [6] - 行业朝着功能性与拟人化更高维度融合方向发展 依赖柔性材料、仿生驱动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 [7] 行业发展环境 - 国务院8月26日发布意见提出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 培育智能产品生态 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7] - 擅长运动的机器人与仿生机器人在不同赛道并行发展 共同目标为重塑未来生产与生活方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