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麦积山石窟
icon
搜索文档
微笑的尘世佛国:麦积山石窟为什么值得看|观展
经济观察报· 2025-07-28 09:30
(原标题:微笑的尘世佛国:麦积山石窟为什么值得看|观展) 作者 宋燕 南北朝时期,佛造像艺术从印度传入中国,并在此后的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本土化的改 变。其中一个很显著的改变,就是中国的佛和菩萨都爱微笑。对于微笑表情的追求贯穿于中国历代佛造 像对于表情的追求当中,目前为止,主要的石窟寺院遗存中几乎都能见到微笑的造像。 如果你想在一个地方集中体会中国造像这个特点,那就来麦积山吧。在麦积山,如果说10个造像有8个 在微笑,可能有点夸张,但说微笑造像奇多,而且个个动人,那肯定是没有异议的。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因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因此人们称之为麦积山。麦积 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历史学家范文澜称之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 谈起麦积山石窟,一个关键词就是"东方微笑"。被称为"东方微笑"的这尊佛像,是44窟的西魏时期造 像,学界普遍认为,这尊像的面容是仿照西魏文帝的皇后乙弗氏塑造的。这尊造像高1.6米,头上有着 右水涡纹高肉髻,内穿僧祗支,胸前系结,外披通肩袈裟,半结跏趺坐。其肉髻、胸前、衣裙上还残存 着彩绘痕迹,覆于佛座前的悬裳衣褶呈现出圆转的线条,质感厚重又兼具线 ...
麦积山石窟艺术展亮相上海,它为何未遭外来破坏偷盗?
第一财经· 2025-07-22 13:37
麦积山石窟艺术价值 -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保存了221个洞窟、3938件雕塑、10632身造像和1000余平方米壁画,跨越1600年历史[3] - 石窟泥塑作品具有强烈文化延续性,展示从后秦西域风格到明清写实风格的完整演变过程[3] - 拥有全国独有的"薄肉塑"技法,将雕塑与壁画结合创造立体视觉效果[5] 展览核心内容 - 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137件展品,包括62件珍贵文物(12件一级文物)和75件临摹品[3] - 现场复原3个代表性洞窟(第123/44/62窟),并展示33位当代艺术家的37件呼应作品[3] - 重点展品包括北魏年轻化维摩诘坐像和西魏123窟童男童女世俗化泥塑[5] 文物保护历史 - 1941年冯国瑞首次系统考察并发表《麦积山石窟志》,推动石窟编号和学术研究[8] - 1952年首次有组织勘察确认157个洞窟,1961年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9] - 上世纪80年代完成崖面加固工程,修建参观栈道改善保护条件[6] 地理与旅游数据 - 石窟位于甘肃天水秦岭西端,海拔1742米,垂直崖壁高度142米[6] - 2023年"五一"和端午节假期共接待游客约2.7万人次[1] - 作为"丝绸之路"世界遗产33个节点之一,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 展览基本信息 - 主题:"穿越时空的凝视:麦积山石窟艺术的千年回响" - 时间:7月22日至10月26日 - 地点:上海宝龙美术馆[9]
穿越千年的凝视:麦积山石窟艺术大展登陆上海宝龙美术馆
解放日报· 2025-07-22 09:52
展览概况 - 展览名为"穿越时空的凝视:麦积山石窟艺术的千年回响"在宝龙美术馆开幕,呈现137件麦积山石窟精品(62件文物精品和75件临摹品,含12件一级文物)及40余件当代艺术作品 [1] - 展览分为四大板块:"凿山为境""有相美学""塑影凿痕""千年流光",涵盖泥塑佛像、洞窟壁画、石雕造像碑等多种类型展品 [1] - 展览持续至10月26日 [4] 麦积山石窟历史与地位 - 麦积山石窟始凿于东晋十六国后秦,历经1600多年开凿与重修,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1] - 石窟保存大量精美泥塑作品,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其泥塑传统因地理环境与其他石窟艺术形成显著差异 [1][2] - 石窟艺术风格演变完整:后秦西域风格→北魏秀骨清像→西魏圆颊→北周方中求圆→隋唐丰满圆润→宋写实→明清略显呆板 [2] 艺术特色与价值 - 西魏第123窟复原造像展示当时服饰文化,如童男穿窄袖胡服戴露顶毡帽,童女梳双丫髻穿"吊带裙"式齐胸喇叭裙,反映1400多年前世俗服饰流行 [2] - 魏晋南北朝洞窟壁画代表当时最高水平,五幅"薄肉塑"飞天壁画采用绘塑结合技法,北周《车马出行图》运用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展现古代画师高超技艺 [3] - 泥塑作品兼具民族化与本土化特点,对研究西魏时期秦州、长安等地服饰发展及文化延续性具有重要价值 [2]
周末去哪儿?来甘肃天水麦积山 体验历史与自然交织奇境
央视网· 2025-06-15 15:34
麦积山景区概况 - 麦积山景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以麦积山石窟为核心景点,兼具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1][2] - 景区内栈道与窟群形成立体建筑群,游客可俯瞰山下茂密森林 [4] - 夏季平均温度22℃,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形成"麦积烟雨"自然现象,是避暑胜地 [12] 麦积山石窟文化遗产 - 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历经1600多年开凿,现存221个洞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6] - 因红褐色砂砾岩地质特性,采用泥塑工艺,现存雕塑中泥塑占比极高,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8] - 代表性雕塑包括"东方微笑""东方美人"等,已开发相关文创产品 [8] 数字化保护与旅游体验 - 正在进行文物数字化采集工程,未来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游览体验 [10] - 景区设置热门打卡点供游客拍摄石窟全景,互动性强 [2] 地方特色美食经济 - 天水麻辣烫以油香辣椒为特色,辣度较低,成为景区展示的招牌美食 [13][15] - 浆水面采用传统发酵工艺(2-3天发酵周期),以芹菜等蔬菜配玉米面、豆面制成,具有消暑功效 [16] - 景区广场集中展示麻辣烫、浆水面、呱呱、面皮等特色小吃,形成美食旅游吸引力 [13]
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万里丝路颂长歌
新华社· 2025-06-10 21:01
驼铃声声、丝路漫漫。历史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外的重要通道。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沿 线包括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悬泉置遗址、麦积山石窟等33处遗产点。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之后,国内22个遗产点的保护与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随着新兴科技手段的介入和保护理念的引 入,这些文化遗产点的保护与管理水平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陕西西安龙首北路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在千年前,这里耸立着一座气势浩然的建筑——未央宫。汉武帝时期,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 域,使得丝绸之路变成了一条综合性的商路、官道和文明交往之路。 张骞"凿空西域"的故事,被生动地记录在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上。2019年初秋,在甘肃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莫高窟。虽然是第一 次走进莫高窟,但是总书记对文物的熟悉程度令工作人员惊讶和感动。总书记这样讲明来意:"当前来讲,又是我们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我们还是再回到老的丝绸之路看一看,可以找到很多灵感。" 在汉代,从长安到敦煌沿途设置了80多个驿站。这些分布在大地上的烽燧、驿站,不仅是生命安全的保障,更是在茫茫大漠戈壁当中重要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