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麦积山石窟
icon
搜索文档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麦积山石窟:文化瑰宝 匠心传承
新华社· 2025-10-06 16:57
事件概述 - 2024年9月11日,国家领导人在甘肃天水考察麦积山石窟 [2] - 国家领导人肯定石窟的文化与艺术价值,并希望文物工作者继续发扬“莫高精神”,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贡献 [2] 文化遗产价值 - 麦积山石窟始凿于距今约1600年的后秦,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2] - 该石窟于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遗产点之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丨麦积山石窟:文化瑰宝 匠心传承
新华社· 2025-10-05 09:20
事件概述 - 2024年9月11日,国家领导人在甘肃天水考察麦积山石窟,强调民族自豪感,并希望文物工作者传承“莫高精神”,为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贡献 [2] 文化遗产价值 - 麦积山石窟始凿于距今约1600年的后秦时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2] - 2014年,麦积山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遗产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 行业使命与方向 - 文物工作被赋予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的使命 [2] - 行业的发展方向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2]
微笑的尘世佛国:麦积山石窟为什么值得看|观展
经济观察报· 2025-07-28 09:30
麦积山石窟艺术特色 - 核心观点:麦积山石窟以"东方微笑"为标志性特征,其佛造像通过本土化演变形成独特的微笑表情,体现魏晋以来追求的理想人格与美学标准 [1][7][8] - 微笑造像占比极高,约80%的造像呈现微笑表情,且形态多样(如44窟"东方微笑"、121窟"窃窃私语"组像、133窟憨态小沙弥)[1][2][3][4] - 造像材质以泥塑为主(因石质松散不适宜石刻),现存221个洞窟含10,632身造像,北魏至隋代保存最完整 [7] 历史与文化遗产价值 - 始建于后秦(384-417年),历经十多个朝代修缮,1961年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14年获世界遗产认证 [7] - 区别于云冈/龙门(皇家石窟)、敦煌(富商石窟),麦积山为民间石窟,造像体量接近真人,具有世俗化与人性化特征 [8] - 艺术风格融合"秀骨清相"与"飘逸自得",反映魏晋美学对智慧内心与超然风度的追求 [7] 代表性造像案例 - 44窟西魏主佛(高1.6米):仿西魏文帝皇后乙弗氏,悬裳衣褶线条飘逸,面部融合丰腴与清瘦特征 [2] - 121窟北魏"窃窃私语"组像:螺髻梵王与菩萨头部紧贴,服饰体现中原传统风格 [3][4] - 133窟北魏小沙弥(高0.5米):通过夸张鼻部与微翘嘴唇强化天真憨态 [4][5] 旅游与展示信息 - 开放时间全年无休,基础门票+观光车110元,特窟单独收费(100-180元/窟)[9][10] - 44窟、121窟等特窟需额外购票,部分复制品陈列于天水博物馆 [2][4] - 交通便利,可通过天水站/天水南站公交线路直达 [9]
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万里丝路颂长歌
新华社· 2025-06-10 21:01
丝绸之路历史与文化价值 -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含33处遗产点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悬泉置遗址、麦积山石窟等 [1] - 汉武帝时期张骞从长安出使西域,推动丝绸之路成为综合性商路、官道和文明交往之路 [2] - 汉代从长安到敦煌设有80多个驿站,作为枢纽设施构建跨洲际丝绸之路路网 [3] 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应用 - 国内22个遗产点申遗成功后保护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新兴科技手段使保护达到新高度 [4] - 莫高窟第323窟北壁生动记录张骞出使西域故事,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考察时强调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的灵感价值 [3] -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麦积山石窟,肯定文化遗产激发民族自豪感的作用 [4] "一带一路"与全球化发展 - 古丝绸之路开启东西方交流大时代,现代"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家间互联互通与全球化新进程 [5] - 共建"一带一路"实践延续丝路精神,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与融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