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切片

搜索文档
传承红色基因 续写英雄故事(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日报· 2025-09-03 07:56
1949年5月2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登了这样一则寻人启事:阎焕春、阎焕景、阎焕曜,山西汾阳县人, 咱家现住太原南园子西巷九号,希速来信。4天后,就在阎家人还满怀希冀的时候,收到三兄弟战友的 来信,得知他们已全部牺牲。 如今,三兄弟的名字被镌刻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的一座石碑上,石碑记录 着"太原成成中学在大青山牺牲的革命烈士英名录"。 1938年,八路军奔赴内蒙古大青山,建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太原成成中学一支400多人的"师生抗 日游击队",与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一起北上抗日,阎氏三兄弟正在其中。 草原苍茫,青山巍峨,流传着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见证着抗战精神的代代相传。 无名的墓碑,留下了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史诗 从武川县城驱车前往位于井尔沟的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山路蜿蜒,青山相对。 陵园记录了1202位在这片区域牺牲的烈士,还有16位烈士安葬于此,他们的墓碑是这样写的:战士烈 士、排长烈士、李科员烈士……很多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曾在武川县公安局工作的王晓明回忆,父亲王荣华在成成中学一位叫"二丑子"的山西大哥影响下投身抗 日队伍,成为一名交通员。1940年,在一次送情报时,收情报的人告诉 ...
(乡村行·看振兴)“正北芪之乡”:千年草本焕活力 药材生“金”富农家
中国新闻网· 2025-06-16 16:36
行业概况 - 武川县黄芪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 成为当地农业重要支柱产业[2] - 除黄芪外 县域内还有知母 甘草 黄芩 柴胡等各类野生药材200多种[3] - 当地积极打造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材全产业链 预计项目带动就业1000人次[3] 种植优势 - 地处北纬40°黄芪黄金种植带 海拔高 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土壤透气性好且富含多种矿物质[1] - 种植的黄芪根条粗壮 粉质充足 药用成分含量极高 清末民初已获"正北芪之乡"美称[1] - 建立多个种植基地和专业合作社 实现规模化 标准化种植[2] 经营模式 - 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 企业以订单方式收购中药材 降低农户投入和经营风险[1] - 通过"自主种植+合作种植+订单种植"相结合方式带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2] - 黑沙兔村种植黄芪1500余亩 村民创收80万元左右 将继续扩大土地流转规模[2] 产业链发展 - 开发黄芪切片 黄芪茶 黄芪提取物等多种产品 延长产业链并提高产品附加值[2] - 内蒙古通用中药有限公司作为首家规范化中药饮片生产企业 开展黄芪切片趁鲜加工[2] - 黄芪种植加工全产业链为当地提供良好就业机会 工人收入稳定[2] 科技合作 - 与内蒙古医科大学联合对黄芪红心病进行防治研究 依靠科技解决病虫害问题[2] - 与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农科院联合开展黄芪种子资源利用保护与开发课题研究[2] - 加大国际化品牌基地认证体系建设 提升药材国际影响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