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与加工

搜索文档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跟踪问效擎起富民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25 08:34
该县纪委监委以灵芝深加工健康产业建设为监督切口,聚焦项目审批、资金管理、惠企政策落地、项目 验收等关键环节,紧盯招投标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履职不力等方面问题,对产业发展全过程跟进监 督。深化运用"室组地+职能部门"联动监督力量,通过定期会商、常态调度、及时通报等机制,对中药 材制品生产加工、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灵芝产品标准化建设等6个重点项目开展监督检查,推动整 改问题15个,处理2人,保障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项目运行、资金管理、干部作风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背后的责任、作风和 腐败问题,以有力监督推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 说。(通讯员 韩雪春) 近日,在安徽省旌德县云乐镇灵芝种植基地内,一根根粗壮白胖的灵芝椴木菌棒整齐摆列,三五成群的 工人正手脚麻利地忙着挖坑、搬运、覆土、盖膜。"补贴政策有没有落实到位?农技专家来指导了 吗?"种植基地里,前来走访的云乐镇纪委书记吴万志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技术管理、种植 规模及补贴等各项政策落实情况。 该县纪委监委还不断强化科技赋能监督,建立大数据模型,对接农业农村、财政、审计、人社等部门, 获取乡 ...
从“沉睡库存”到“流动资本” 云南红塔银行破解高原农业融资困局
搜狐财经· 2025-06-04 21:25
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的仓储库里,一袋袋标着编号的三七正安静地躺在阴凉干燥的货架上。这些曾被视作"沉睡资产"的中药 材,如今却成为撬动500万元贷款的"金钥匙",在金融体系中拥有了真正的价值。 近年来,云南红塔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红塔银行")通过创新贷款,助力当地企业摆脱资金困境,银企合作完成了一次次金融"破 冰",让企业产品实现了从"沉睡库存"到"流动资本"的转变。 一场关于三七的融资困局 2024年10月,云南红塔银行以创新性的"三七存货质押贷",为高新技术赞七科技注入流动资金。 文山赞七科技有限公司拥有17项专利,是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也有全国唯一的三七国家级示范社资源。可在金融机构的风控列表中,它仍是 一家"难贷户"——公司免税额度高、纳税少,传统线上贷款额度低;法定代表人房产早已抵押在另一笔贷款中,公司手中最值钱的,是大量三七 存货。但这些三七存货在传统金融体系眼中并不是标准意义上的"抵押物"。 "银行问我要不动产,问我要现金流,由于企业正处在发展期,都难以满足要求。"赞七科技董事长周枫凌回忆说。而农产品不能抵押,资金链常 年紧绷,也是农业领域企业的普遍困扰。 云南文山州麻 ...
工商银行定西分行:金融引擎驱动实体经济新跃升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30 14:39
定西是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被誉为"中国薯都",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主导产业。在甘肃薯香园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颗颗饱满圆润的马铃薯,开启了一场华丽的变身之旅,完成蜕变后的薯条、薯片被送往千家万户。 转自:新华财经 近年来,工商银行定西分行以"金融活水润实体"为主线,把"依托定西经济、促进定西经济、反哺定西经济"作为重要发展战略,通过创新信贷产品、优化服 务模式、深化政银企合作,着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今年以来,工商银行定西分行累计投放贷款21亿元,从传统农业到高端制造业为定西经济社会发展 持续注入金融"活水"。 在制造业领域,工商银行定西分行毅然扛起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大旗,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为制造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加工紧固件的定西高强度紧固件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工商银行的金融支持对象之一,企业主营产品包括螺栓、螺母、螺柱等各类紧固件以及专用模具、原材料 的生产销售,机器修造、铁制、钢制各类小五金件等,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甘肃省战略新兴骨干企业、 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工商银 ...
全国首个人参科技小院集群在吉林启动建设
科技日报· 2025-05-23 10:20
全国首个人参科技小院集群建设 - 中国农技协在吉林省启动我国首个人参科技小院集群建设 这是吉林省第二个国家级科技小院集群 [1] - 吉林省作为人参产业核心产区 已布局9家人参科技小院 覆盖白山 通化 延边 吉林等主要产区 形成科研创新 技术推广 人才培育 产业服务综合平台 [1] - 吉林农业大学作为人参科研核心阵地 汇聚丰富科技资源 推动产业标准化 规模化 现代化发展 [1] 人参科技小院科研合作与创新 - 吉林农业大学人参研究团队与吉林抚松人参科技小院等形成紧密合作 并联合辽宁 黑龙江等产区科研团队及高校院所 共建共享人参科研平台与示范基地 [1] - 研究团队在人参基因测序 功能基因挖掘 新型制品研发等前沿领域协同创新 成果丰硕 [1] - 团队与云南 贵州等新兴中药材产区交流合作 拓展人参产业发展新思路与新业态 提升产业全国影响力 [1] 科技小院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 - 吉林集安人参科技小院作为全国首个人参加工领域国家级科技小院 创新人参食品加工关键技术 提高稀有皂苷含量 提升产品质量 [2] - 该小院开发系列生理活性强 食用方便 口感风味易于接受的人参深加工产品 申请7项企业标准 获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 - 科技小院集群将聚焦产业瓶颈与前沿需求 集中优势科研资源攻关 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2] 人参产业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 - 科技小院集群依托实战环境推动"育训用"结合 打造产业急需多层次人才梯队 [2] - 打通"创新—转化—应用"快车道 加速新技术 新品种 新模式落地生根 [2] - 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提升产业抗风险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海南40万亩益智果提升“含金量”
海南日报· 2025-05-22 09:10
从林下套种到精深加工,多方合力从加工、科研等环节完善产业链 林下套种益智 "经济+生态"效益增收 早晨天蒙蒙亮,在五指山市毛阳镇牙胡村青介村民小组,村民王秋丽吃完早饭,背上箩筐来到自家 橡胶林,开始采收益智果。 "益智都是套种在橡胶林地下,不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采收之后也会有采购商到村里收购, 非常方便。"王秋丽说,收成好的时候,一亩林地能采收200斤鲜果,晾晒出40斤左右的干果,每斤干果 价格在30元左右,一亩橡胶林能增收约1200元。 中部山区林地多农田少,在林地里套种益智发展林下经济,可将资源劣势变为优势,实现生态、增 收双赢。据介绍,整个毛阳镇林下套种益智两万亩,现在有1.5万多亩陆续进入了挂果采收期。 海南40万亩益智果提升"含金量"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慧 近日,一场大雨过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鸭坡村的橡胶林下,一串串的益智果压低枝头, 即将迎来收获。 "今年益智鲜果的田头价7.5元每斤,价格还是可以的!"鸭坡村村民张仲奇看着自家橡胶林里套种 的益智,心里已经开始盘算今年的收成。 益智,是中国"四大南药"之一,是优良的药食两用植物,也是优质的林下经济作物。近年来,我省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 ...
夏津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德百旅游小镇成功举办
齐鲁晚报网· 2025-05-20 09:12
李玉教授在讲话中高度评价夏津桑黄产业,强调要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升级。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监测评估处一级调研员张睿明,德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牟春雁出席活动。 在产业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讨论。德百集团董事长杨维星表示,作为桑黄产业的参与者和推动 者,德百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深化与李玉院士团队及科研院所的合作,突破桑黄深加工关键技术;二是推动标准 化建设,完善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标准体系;三是加强品牌推广,依托"夏津桑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四是促进 产业融合,结合文旅资源打造桑黄文化体验项目。 座谈会上,夏津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之达首先致辞。在专家宣讲环节,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张国英系统阐述了《桑黄食用价值 文献考证》,从历代本草典籍、医案记载等角度,详细梳理了桑黄作为传统中药材的应用历史与药用价值;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原 5月19日,赋能夏津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夏津德百温泉旅游小镇成功召开。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吉林农业 大学李玉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与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聚一堂,共商桑黄产业 ...
“中国金银花之乡”山东平邑:金银花开“金银”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10:17
行业概况 - 平邑县是中国最大的金银花生产、加工和交易集散地,种植面积突破66.8万亩,产量占中国60%以上,流通量占中国80%以上 [2] - 平邑县中医药资源丰富,盛产中药材216科、736种,占山东中药资源的50%以上,金银花和山楂为著名道地药材 [5] - 金银花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消炎、杀菌活性,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山东种植面积和产量国内最大 [6] 产业规模与价值 - 平邑金银花是中国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证明商标"双地标"品牌,品牌价值达322亿元 [5] - 平邑县培育金银花生产流通企业1000余家,专业合作社300余家,引进世界500强共建金银花健康产业园 [6] - "平邑金银花-山楂复合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5] 产业发展举措 - 建立金银花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开发平邑金银花价格指数和金银花网,提升原产地价值 [6] - 建设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保护道地资源,加快产品研发并延伸产业链条 [5] - 推动产业融合,建设金银花大数据平台和质量追溯体系,与旅游、文化等产业协同发展 [5] 技术研发与品牌建设 - 需优化种植技术、加强产地保护、建立质量标准,同时培育龙头企业和加强品牌建设 [6] - 促进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助力中医药事业发展 [6]
人参产业链不断延伸
经济日报· 2025-05-08 06:15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位居东北三宝之首,也是吉林省的特色优势产业。去年以来,吉林省聚焦人 参"货真价实、优质优价",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进一步擦亮"吉林·长白山人参"金字招牌。有关做法 对其他地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具有借鉴意义。 源头抓起,保证质量。此前一段时间,因种植标准不规范、农残检测不统一、质量安全难追溯等原因, 吉林省人参产业面临"人参卖成萝卜价"的尴尬。破解这一困境,必须从源头的货真价实抓起。为此,吉 林省组建人参工作专班,推广标准化园参种植技术,大力发展林下参种植,引导参农绿色种植、科学种 植,并推动林下参"一参一码"、园参"批量赋码"全程追溯,全力保障人参产品质量安全。这些举措涉及 种植、检测、追溯全链条,有利于形成质量把控的工作闭环。 打响品牌,增强实力。"好酒也怕巷子深",有了好产品仅是第一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品 牌背书不可或缺。长白山不仅是吉林省最大的文旅IP,更是一座"立体资源宝库",是道地药材的理想之 地。紧紧围绕"吉林·长白山人参"这一区域公用品牌,该省重点扶持一批人参标杆企业加快发展,品牌 集群效应不断显现。 系统思维,做强产业。长期以来,人们对人参的认识多为煲汤、煮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