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与加工

搜索文档
科技解锁“绿色金矿”
经济日报· 2025-08-18 05:57
要实现天麻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切实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具体而言,需 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的深度联动,引进一批专业技术和高科技人才,重点攻关 天麻药理基础研究、良种选育、生态种植技术及连作障碍等核心课题,破解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向精 深加工增效益,通过引进和培育优质精深加工企业,推动天麻药品、食品及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开 发,在拓展市场的同时延长产业链条。以科技为纽带整合资源,构建"政府引导、科研机构赋能、企业 主导"的协同发展机制,系统完善食用、保健、药用并举的产业开发体系,激活天麻的多元价值。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昭通天麻声名在外。近年来,在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昭通天麻 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不过,从整体来看,天麻产业化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不少瓶颈制约:一 方面,由于天麻基础性研究起步较晚,科研机构及科技人才队伍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科研能力 薄弱,导致产品加工重心长期停留在原料生产和初级加工环节,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严重不足;另一方 面,天麻的药用价值尚未完全挖掘,食用、保健、药用并举的产业开发体系也尚未健全,产业潜力未能 ...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跟踪问效擎起富民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25 08:34
灵芝产业发展政策与监督 - 旌德县出台支持灵芝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推动灵芝特色产业规模化和产业化 [1] - 县纪委监委围绕政策落实、基地建设、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开展全方位监督 [1] - 依托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收集群众诉求,督促职能部门解决灵芝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1] 监督措施与成效 - 聚焦项目审批、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对灵芝深加工健康产业建设全过程跟进监督 [2] - 对6个重点项目开展监督检查,推动整改问题15个,处理2人 [2] - 建立监督闭环机制,严查贪污侵占、虚报冒领等问题 [2] - 摸排2024年以来乡村振兴产业扶持资金情况,推动整改31个问题,处理处分9人 [2] 科技赋能监督 - 建立大数据模型,获取乡村振兴领域数据2.3万条,精准识别资金挪用等异常情况 [3] - 实现"线上预警+线下核查"高效衔接,确保特色产业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3] 未来监督方向 - 加强对项目运行、资金管理、干部作风等环节的监督检查 [3] - 推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3]
从“沉睡库存”到“流动资本” 云南红塔银行破解高原农业融资困局
搜狐财经· 2025-06-04 21:25
核心观点 - 云南红塔银行通过创新"三七存货质押贷"产品,将中药材存货转化为合格抵押物,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题 [1][2][3] - 该模式突破传统信贷逻辑,实现70%质押率,比行业惯例高出20个百分点 [8] - 截至2025年4月末已累计发放"三七贷"6366万元,并计划推广至其他中药材领域 [9] 行业分析 - 中药材企业普遍面临"资产富有却现金紧张"困境,存货价值难以被传统金融体系认可 [2][3] - 三七行业经历10年价格下滑后趋于稳定,形成成熟交易市场,具备金融化基础 [5] - 农业领域企业长期受困于农产品不能抵押导致的资金链紧张问题 [2] 公司案例 - 文山赞七科技拥有17项专利和全国唯一的三七国家级示范社资源,但受限于传统信贷标准成为"难贷户" [2] - 该公司曾因融资困难错失2017年三七食品市场拓展和2018年加工厂建设机会 [9] - 通过500万元"三七贷"实现订单资金周转,单笔订单金额约700万元,账期1-3个月 [9] 金融创新模式 - 价值锚定:采用文山三七发展研究中心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建立动态估值模型 [8] - 监管闭环:引入第三方仓储监管+人民银行动产登记系统双重保障 [8] - 处置通道:设置核心企业回购条款形成风险兜底机制 [8] - 产品优势:结合三七物理属性(药性稳定/保存期长/需求稳定)与金融工具创新 [8] 战略发展 - 红塔银行自2021年推行"产业银行"战略,已在甘蔗/橡胶/鲜花领域推出专属信贷产品 [4] - 计划将"三七贷"模式复制到茯苓/当归等中药材领域,构建农业资产金融化体系 [9] - 目标从单纯信贷支持升级为赋予农业资产金融话语权的系统性服务 [9]
工商银行定西分行:金融引擎驱动实体经济新跃升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30 14:39
工商银行定西分行业务发展 - 以"金融活水润实体"为主线 将"依托定西经济、促进定西经济、反哺定西经济"作为重要发展战略 [1] - 通过创新信贷产品、优化服务模式、深化政银企合作 着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1] - 今年以来累计投放贷款21亿元 覆盖从传统农业到高端制造业的多个领域 [1] 马铃薯产业金融支持 - 定西是全国最大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和重要商品薯生产基地 被誉为"中国薯都" [1] - 甘肃薯香园农业科技建成3000吨复合薯片、2000吨低温油炸薯条、1500吨饼干生产线各一条 [2] - 工商银行提供980万元循环贷款 解决企业季节性流动资金需求大的难题 [2] 中药材产业金融服务 - 定西具有"千年药乡"资源禀赋 工商银行服务延伸至中药材产业 [2] - 岷县源祥中药材合作社面临20吨党参订单流失危机时 一周内获得260万元"种植e贷" [2] 制造业金融支持 - 定西高强度紧固件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生产各类紧固件及模具 [4] - 工商银行自1997年建立合作 当年投放189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4] - 近年授信1.17亿元 累计投放贷款2.6亿元、承兑汇票4900万元、保函330万元 [4] 未来发展规划 - 将继续深化"五篇大文章"服务体系建设 聚焦定西所需、金融所能、工行所长 [5] - 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5]
全国首个人参科技小院集群在吉林启动建设
科技日报· 2025-05-23 10:20
全国首个人参科技小院集群建设 - 中国农技协在吉林省启动我国首个人参科技小院集群建设 这是吉林省第二个国家级科技小院集群 [1] - 吉林省作为人参产业核心产区 已布局9家人参科技小院 覆盖白山 通化 延边 吉林等主要产区 形成科研创新 技术推广 人才培育 产业服务综合平台 [1] - 吉林农业大学作为人参科研核心阵地 汇聚丰富科技资源 推动产业标准化 规模化 现代化发展 [1] 人参科技小院科研合作与创新 - 吉林农业大学人参研究团队与吉林抚松人参科技小院等形成紧密合作 并联合辽宁 黑龙江等产区科研团队及高校院所 共建共享人参科研平台与示范基地 [1] - 研究团队在人参基因测序 功能基因挖掘 新型制品研发等前沿领域协同创新 成果丰硕 [1] - 团队与云南 贵州等新兴中药材产区交流合作 拓展人参产业发展新思路与新业态 提升产业全国影响力 [1] 科技小院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 - 吉林集安人参科技小院作为全国首个人参加工领域国家级科技小院 创新人参食品加工关键技术 提高稀有皂苷含量 提升产品质量 [2] - 该小院开发系列生理活性强 食用方便 口感风味易于接受的人参深加工产品 申请7项企业标准 获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 - 科技小院集群将聚焦产业瓶颈与前沿需求 集中优势科研资源攻关 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2] 人参产业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 - 科技小院集群依托实战环境推动"育训用"结合 打造产业急需多层次人才梯队 [2] - 打通"创新—转化—应用"快车道 加速新技术 新品种 新模式落地生根 [2] - 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提升产业抗风险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海南40万亩益智果提升“含金量”
海南日报· 2025-05-22 09:10
行业概况 - 海南益智种植总面积约40万亩 占全国益智种植面积的40% [4] - 益智是中国"四大南药"之一 具有药食两用特性 是优质林下经济作物 [2] - 中部山区推广橡胶林套种模式 毛阳镇已发展林下套种益智两万亩 其中1.5万亩进入挂果期 [3] 种植模式与经济效益 - 林下套种实现"一地双收" 每亩橡胶林可增收约1200元 鲜果田头价达7.5元/斤 [2][3] - 琼中红毛镇创新"益智+蜜蜂"复合种养模式 产出特色益智蜜产品 [3] - 五指山市青介村案例显示 每亩可采收200斤鲜果 加工后可得40斤干果 干果售价30元/斤 [3] 产业链延伸 - 琼中湾岭园区布局益智酒、蜜饯等精深加工产品 正生堂集团加工厂预计6月投产 三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亿元 [4] - 海南正生堂集团在琼中建设南药加工项目 预计提供200个就业岗位 [4] 科研创新 - 启动"五指山益智遗传资源挖掘利用"项目 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建立资源圃 收集优异种质资源 [5] - 计划申请益智遗传资源与提取技术专利 制定产品团体标准 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 [5] - 海南省农科院开展功效成分解析与富集研究 优化生产工艺流程 推动标准化生产 [5]
夏津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德百旅游小镇成功举办
齐鲁晚报网· 2025-05-20 09:12
桑黄产业座谈会核心内容 - 赋能夏津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夏津德百温泉旅游小镇召开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教授等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会共商产业发展[2][7][8] - 山东中医药大学专家系统梳理桑黄作为传统中药材的应用历史与药用价值 从历代本草典籍和医案记载角度进行文献考证[2] - 吉林农业大学专家深入解读桑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重点介绍桑黄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的最新研究成果[3] 桑黄产业发展规划 - 德百集团将强化科技创新 深化与李玉院士团队合作突破桑黄深加工关键技术[7] - 推动标准化建设 完善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标准体系[7] - 加强"夏津桑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推广 提升品牌影响力[7] - 促进产业融合 结合文旅资源打造桑黄文化体验项目[7] 产学研合作与产业升级 - 李玉教授高度评价夏津桑黄产业 强调要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升级[8] - 德百集团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通过科技创新和标准建设推动产业提质升级[11] - 座谈会为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企业将为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11]
“中国金银花之乡”山东平邑:金银花开“金银”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10:17
行业概况 - 平邑县是中国最大的金银花生产、加工和交易集散地,种植面积突破66.8万亩,产量占中国60%以上,流通量占中国80%以上 [2] - 平邑县中医药资源丰富,盛产中药材216科、736种,占山东中药资源的50%以上,金银花和山楂为著名道地药材 [5] - 金银花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消炎、杀菌活性,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山东种植面积和产量国内最大 [6] 产业规模与价值 - 平邑金银花是中国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证明商标"双地标"品牌,品牌价值达322亿元 [5] - 平邑县培育金银花生产流通企业1000余家,专业合作社300余家,引进世界500强共建金银花健康产业园 [6] - "平邑金银花-山楂复合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5] 产业发展举措 - 建立金银花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开发平邑金银花价格指数和金银花网,提升原产地价值 [6] - 建设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保护道地资源,加快产品研发并延伸产业链条 [5] - 推动产业融合,建设金银花大数据平台和质量追溯体系,与旅游、文化等产业协同发展 [5] 技术研发与品牌建设 - 需优化种植技术、加强产地保护、建立质量标准,同时培育龙头企业和加强品牌建设 [6] - 促进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助力中医药事业发展 [6]
人参产业链不断延伸
经济日报· 2025-05-08 06:15
人参产业发展现状 -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和东北三宝之首 是吉林省特色优势产业 [1] - 吉林省聚焦"货真价实 优质优价"目标 出台政策擦亮"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 [1] - 此前因种植标准不规范 农残检测不统一 质量安全难追溯 导致人参产业面临"人参卖成萝卜价"困境 [1] 质量提升措施 - 组建人参工作专班 推广标准化园参种植技术 发展林下参种植 [1] - 引导参农绿色种植 科学种植 推动"一参一码"和"批量赋码"全程追溯 [1] - 建立种植 检测 追溯全链条质量把控体系 [1] 品牌建设策略 - 重点打造"吉林·长白山人参"区域公用品牌 [1] - 长白山作为道地药材理想之地 是吉林省最大文旅IP和"立体资源宝库" [1] - 扶持一批人参标杆企业 形成品牌集群效应 [1] 产业链延伸 - 传统人参食用方式单一 主要用于煲汤 煮水提神补气 [2] - 人参可开发食品 药品 保健品 化妆品 生物制品等系列产品 [2] - 化妆品等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远高于初级产品 [2] - 需加大科研投入 加快成果转化 延伸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