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色基因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越南青年来华“红星闪耀”研学营在京启动
新华社· 2025-11-03 22:04
活动概况 - 越南青年来华“红色研学之旅”之“红星闪耀”研学营近日在京启动 [1] - 活动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共谱合作新篇” [1] - 项目由共青团中央与越南胡志明共青团中央合作,计划于2025年至2027年共同组织实施 [1] 参与人员 - 来自越南各地的200名青年代表来华参访 [1] - 参与者包括胡志明共青团干部、媒体人、艺术家、企业家和大学生 [1] 活动内容与行程 - 参访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历史教学点 [1] - 走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际港务区,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就 [1] - 参观长城、兵马俑等文化遗产,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1] - 通过专题讲座、青年读书分享会、青年对话会等活动,围绕科技创新、经贸合作、文化传播、青年发展等主题开展专题研讨 [1]
校馆弦歌丨百年学府传承红色基因与丝路文明的天山回响
央广网· 2025-11-02 21:11
文章核心观点 - 新疆大学校史馆作为一所百年学府的"精神原乡",系统展示了其从1924年创办至今的红色发展历程,并成为融合历史与现代的立体思政课堂和红色教育基地 [1][5] 校史馆历史与定位 - 校史馆建筑始建于1952年,2014年修缮后成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被列入自治区特色博物馆名录 [1] - 新疆大学历经九次迁址、十次扩建,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发展为今日的"双一流"建设高校 [1] 展陈内容与特色 - 校史馆设有"流金岁月""红色传承""坚守阵地"等六大主题展厅,系统呈现百年红色脉络 [2] - 馆内珍藏林基路手稿、杜重远烈士文物、1948年学生注册证等实物,2023年新增50余件校史实物,俞秀松撰写的《辛亥革命的教训》手稿尤为醒目 [2] 教育功能与创新实践 - 校史馆开设的"开学第一课"传统延续至今,成为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2] - 馆内采用多媒体设备与自助查询系统,馆外有100余名学生组成的讲解志愿队,通过中小学研学课堂与边疆村落进行宣讲 [3] - 创新形式包括"云上校史馆"和"数字校史课堂",并配备了机器人讲解员,以打破时空壁垒进行红色教育 [3][6] 时代使命与融合 - 校史馆在"双一流"建设中融合红色基因与科学精神,践行"为兴疆固边服务"的使命,传递边疆育才的时代强音 [2][5]
九九话重阳 同心护“朝阳”
西安日报· 2025-10-30 10:32
红色基因传承 - 2025年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聚力强国建设”主题宣讲,庞江平、刘英兰带领团队奔走校园社区,钱来茂、王山林等“五老”深情讲述抗战、长征故事 [1] - 2025年全市各级“五老”报告团进校园开展红色主题报告超1000场,惠及青少年万余人 [2] - 组织40名青少年踏上“红领巾心向党”红色夏令营之旅,在照金、延安接受精神洗礼,并开展党史学习月、“抗战歌曲长征组歌大家唱”全市青少年主题展演活动 [2] - 线上推送21个“讲英模故事传家国情怀”短视频,“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征文活动吸引300多所中小学8000余名学子参与 [2] 法治安全教育 - 9月开学季,市关工委法治报告团的“五老”们走进100多所中小学,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内容涵盖《如何预防校园欺凌》等 [4] - 市关工委在鄠邑区召开家庭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并通过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推出韩新、赵江社等专家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讲座上百期 [4] - 在长安区、高陵区等试点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流动课堂”,郑长福、陶信生、雷春霜等“五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暖心讲座 [4] - 活动范围从“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治宣传教育,扩展到校园欺凌防治、防溺水、防网络沉迷等领域 [5] 爱心助学帮扶 - 2025年六一儿童节,市关工委联合多部门与企业筹措资金,向100名家庭困难的少年儿童发放每人1000元助学金,总额10万元 [6] - 联合保亿集团开展“关爱明天保亿助学”,企业资助100万元,帮扶400名青少年,每人每年1000元助学金 [7] - 连续多年打造关爱品牌,联合爱心企业连续三年筹资近30万元,资助家庭困难的大学新生和中小学生 [7] - 2024年“爱心助力大学梦”公益助学活动筹集8万元,为21名大学新生每人资助3000元,为17名困境中小学生每人资助1000元 [7] - 2024年启动“老少牵手结对帮扶”三年行动,联合多方筹措62万元助学金,帮扶800多名青少年,2025年为行动第二年 [7] - 2025年高陵区各街道、村关工委筹措47万余元助学金,帮助应届大学生圆梦 [7] 多元化公益支持 - 市关工委联合筑梦未来专项基金管委会,在多个区县开展“关爱青少年圆梦科技”公益助学活动,捐赠机器人套装、体育大礼包、智能教学资源系统 [8] - 联合市关工委艺术委员会、西安小天鹅艺术团,向鄠邑区点对点帮扶的学校送去舞蹈、书画等艺术课程,开展“山里娃娃看西安”公益活动 [8] - 高陵区赵军民、莲湖区白秀兰、周至县司海生等爱心人士持续开展捐资助学、上门送书籍衣物等活动,洪涛连续多年每年出资1000元帮扶困难学生 [8]
党建联建聚合力 红色研学共提升
人民网· 2025-10-28 07:30
活动概述 - 南京银行杭州分行萧山支行党支部与萧山区北干街道星都社区党委联合开展“重阳敬老兵·红色共传承”重阳节党建联建活动 [1] - 活动旨在传递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并用红色研学凝聚奋进力量 [1] - 该重阳慰问老兵活动已持续十一年,自2015年首次启动 [1] 活动具体内容 - 上午慰问了星都社区内92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钟福贵,聆听英雄事迹并送上牛奶、水果等慰问品 [1] - 午后双方党员、团员代表与社区退役军人开启红色足迹寻访研学之旅,参观了萧山抗战纪念馆与空军抗战纪念馆 [1] - 在纪念馆内,退役军人与党员、团员代表交流国防知识并深入讨论历史事件 [1] - 随后举行茶话会,有90后团员表示要将红色力量转化为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 [1] 公司战略与文化 - 南京银行杭州萧山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一年是一个时间的刻度,更是一份责任的坚守 [1] - 未来公司将继续把红色基因融入企业文化,以实际行动诠释“金融为民”的使命担当 [1]
“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教活动广元行启动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四川日报· 2025-10-22 15:01
活动概述 - 活动于10月21日在旺苍县中国红军城启动,将持续至24日 [1] - 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等八个省级部门共同主办,旨在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 - 活动队伍由专家学者、媒体记者、文艺工作者、志愿者代表和青少年代表五支队伍组成 [1] 活动内容与区域 - 活动队伍将前往旺苍县、苍溪县、昭化区、利州区、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 [1] - 活动方式包括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文艺采风、思政课展演和红色故事宣讲 [1] - 活动目的是感受广元革命老区90年来在工业经济、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发展成效 [1] 历史背景与文旅发展 - 广元是川陕苏区核心区域、西部主战场、后期首府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 [1] - 红四方面军于1933年1月至1935年4月在广元展开斗争 [1] - 广元市推出了3条红色主题线路,方便游客追寻红色足迹,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1]
走进董存瑞烈士纪念馆
中国环境报· 2025-10-16 16:15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参观董存瑞烈士纪念馆的经历 缅怀董存瑞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强调红色基因和英雄精神的传承 并感慨当今幸福生活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1][2][3] 董存瑞烈士陵园与纪念馆概况 - 董存瑞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 在清朝康熙皇帝行宫旧址上修建 [1] - 馆外有松柏 董存瑞舍身报国瞬间的铜像以及高19米象征其牺牲年龄的花岗岩纪念碑 气氛庄严肃穆 [1] - 馆内陈列共8个部分 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现董存瑞成长之路 [2] 董存瑞英雄事迹与生平 - 董存瑞出身贫寒 当过儿童团长 为八路军送信 掩护抗日干部 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2] - 董存瑞16岁参加八路军 在解放战争之初加入中国共产党 经历多次战斗屡立战功 牺牲时年仅19岁 [2] - 其手托炸药包的形象是其壮丽青春的一瞬 英雄事迹在河北省怀来县和隆化县均有纪念场所 [1][2] 英雄精神的传承与时代景象 - 展馆内还陈列了黄继光 邱少云 罗盛教 欧阳海等不同时期的英雄故事 [3] - 同样有从隆化县参军的青年王尚明 麻万 高凤国在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受威胁时献出生命 [3] - 当今社会居民晨练 学生上学等幸福安稳的景象 被认为是对当年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最好的告慰 [3]
重庆红岩精神引师生研学感悟峥嵘岁月
中国新闻网· 2025-10-13 16:59
公司运营与市场表现 - 红岩红沉浸式剧场迎来首波秋季研学热潮,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校二年级的481名师生参与活动 [1] - 剧场近期已接到多个百人规模团队预约,预计将迎来全市中小学的研学高峰 [2] - 红岩红沉浸式剧场是集沉浸式、行进式、互动性于一体的重庆首个沉浸式黑匣子剧场 [2] 产品与服务特点 - 公司通过科技与艺术融合,让革命历史和红岩精神活起来,使思政课既走新更走心 [3] - 历史通过科技与艺术的力量在剧场内活了过来,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互动与光影叙事进行沉浸式体验 [2] - 剧场不仅是研学场所,更是精神传承的课堂,探索出革命传统教育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新路径 [2][3] 行业趋势与社会影响 - 当前教育方式正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引领发生深刻转变 [2] - 在抗战胜利80周年背景下,全社会在重要历史节点对红色基因传承作出集体回应 [2] - 沉浸式体验方式比传统课堂更震撼,能让低年级学生更直观理解革命历史,埋下爱国与奋斗的种子 [2]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革命文物保护与监督 - 纪检监察机关通过监督资金拨付使用、保护利用等关键环节,压实职能部门责任,为革命文物保护提供纪法保障 [1] - 湖北省襄阳市纪委监委在监督中发现革命文物应报未录问题,经查系工作人员不严谨所致,推动新增不可移动文物129处 [1] -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纪委监委将红色遗址保护纳入政治监督,聚焦责任落实、项目审批、资金使用等环节,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 [2] 红色资源传承与创新 - 纪检监察机关将用好红色资源作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推动革命文物从静态保护转向活态传承 [3] - 广东潮州饶平县纪委监委依托红色阵地开展活动,并将红色故事与纪律教育融合,已开展红廉教育78场次,覆盖党员1600多人次 [4] - 弘扬革命文化需在加强保护管理的同时,严肃追究破坏、侵占革命文物的行为,并严查公职人员失职渎职问题 [2]
打卡“中国红”丨在国歌诞生地 听见历史的回音
央广网· 2025-10-02 09:50
国歌展示馆的国庆活动 - 国庆期间上海杨浦区荆州路151号的国歌纪念广场及国歌展示馆成为市民和游客专程前往的红色地标[1] - 展馆内展示了首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等历史物件 包括聂耳的皮箱、田汉的眼镜和钢笔以及1935年首版黑胶唱片[3] - 参观者包括老党员、幼儿园小朋友、大学生等不同年龄段的群体 体现了红色教育的广泛受众[1][4][5] 国歌的历史与法律地位 - 国歌历程通过时间轴清晰标注:1935年诞生于电影《风云儿女》 1949年成为代国歌 2004年入宪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实施[4] - 展墙上的法条被家长读给孩子听 强调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4] - 国歌被参观者重新认识 其背后是历史、法律和无数人的坚持 超越了仪式感[5] 红色地标旅游趋势 - 国庆期间国歌展示馆并非孤例 从一大会址到四大会址 从国旗馆到国歌馆 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用打卡红色地标的方式为新中国庆生[5] - 这种旅游方式被描述为红色基因的传承 旨在感受祖国的来之不易和强化信仰[3][4] - 红色地标旅游被视为凝聚人心的方式 将历史记忆与新时代的前行号角相结合[5]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辽宁日报· 2025-10-02 09:06
红色资源挖掘与展陈创新 - 辽沈战役纪念馆综合运用全景化复原、动态视频、互动屏幕等现代科技手段,打破陈列静默,实现参观者与历史零距离对话 [2] -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进行全面升级,一层展现雷锋成长历程与新时代雷锋精神内涵,二层系统梳理全国学雷锋活动起源与发展,提升参观环境智能化程度与互动参与性深度 [3] - 创新展陈形式包括实景动画与组合场景,例如《爱岗敬业的推土机手》组合场景让雷锋驾驶推土机的影像流转,使精神可感可知 [3] 红色教育推广与品牌活动 - 辽沈战役纪念馆打造红色日历、辽沈趣课堂等品牌社教研学活动,并开发辽沈丰碑 红色传承、辽沈战役红色文物故事会等专题思政课 [4] - 纪念馆联合教育部门编写《红色记忆 薪火相传》系列读本,推动红色教育走进课堂,每年举办数百场活动,覆盖数万人次 [4] -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组建雷锋精神小小讲解员团队,在册志愿者达348人,年均讲解超620场,以童声传心声 [4] 沉浸式体验与研学实践 - 辽沈战役纪念馆组织红色足迹研学活动,例如在配水池战斗遗址开设移动思政课,让学生亲手触摸弹痕累累的墙壁,深刻感受历史 [6] - 传承红色基因 宣讲辽沈故事活动吸引全国大中小学学生及海外留学生千余人参与,相关内容点击量突破300万次 [6] -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举办雷锋入列式,吸引2000余名青年学子齐声应答,并以雷锋+N为核心构建可感知、可实践的现实育人平台,向全国600余所高校发出邀请 [6] 红色基因融入城市发展 - 锦州打造串联辽沈战役纪念馆、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旧址、配水池战斗遗址等地的红色旅游线路,吸引人们追寻英雄足迹 [7] - 抚顺将雷锋精神融入街巷烟火,推出十大类100个特色项目,串联雷锋事迹寻访、工业重镇体验、乡村振兴实践等主题线路 [7] - 抚顺已累计接待277所大中小学师生超20万人次,红色精神通过雷锋社区、雷锋供电所、雷锋战友家等场景浸润日常点滴 [7] 社会影响与历史传承 - 辽沈战役纪念馆首创东北解放战争革命烈士信息查询系统,已为近8000位有名烈士确认安葬地,帮助近400个家庭与烈士重逢 [6] - 辽宁将六地文化标识打造为立德树人的生动课堂,让红色精神浸润城市肌理、融入百姓生活 [1][7] - 红色文化以更鲜活、更贴近的方式浸润百姓心田,实现红色基因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