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2W轮式类人型工业级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直击人形机器人,在工厂“打工”的3小时
虎嗅· 2025-08-01 08:03
人形机器人行业爆发背景 - 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热度达到新高 主要得益于春晚表演等公众事件带来的普及度提升和资本快速涌入 [2][12] - AI能力演进特别是强化学习极大增强了机器人的控制力 使得机器人从2024年仅两家能长时间行走发展到2025年能跑马拉松 跳舞等复杂动作 [12] - 2024年上海WAIC展会时仅有两家公司的人形机器人能支持长时间行走 而2025年机器人能力实现飞跃 [2][12] 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 - 形成上游本体研发 中游工程化部署 下游应用客户的三方合作模式 智元机器人 安努智能和富临精工就是典型代表 [3][4] - 产业上下游通过投资加强绑定 安努智能接受了智元和富临精工的投资 本身就是产业链合力的产物 [4] - 这种合作模式加速了技术落地 智元A2W机器人的工厂部署项目仅用了三个多月就完成从160秒到40秒的作业效率提升 [9][46] 技术突破与量产挑战 - 人形机器人量产面临三大挑战:电关节等核心零部件供应链不成熟 生产一致性要求高 以及算法需要从0到1开发 [14][15] - 电关节制造需要满足高负载 高精度和长寿命要求 涉及扭矩密度提升和材料创新等难点 [19][20][21][22] - 智元为保障生产一致性 曾让100人左右的研发团队驻守工厂进行测试 累计消耗上百台机器人 [17] 具身智能商业化应用 - 具身智能涵盖四种形态:无人车 无人机 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 本质都是AI与物理身体的结合 [26] - 工业场景首选轮式机器人而非双足形态 因为工厂地面平整且轮式效率更高 A2W机器人上半身保留七个自由度的双臂 [27] - 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优势在于能直接使用人类环境设施 且对人类环境无需改造 亲近感更强 [30] 成本与规模化前景 - 当前机器人成本压力较大 单台售价达几十万元 客户希望节拍从40秒优化到30秒并提升负载能力至30公斤 [48][49] - 成本下降50%将极大推动商业化落地 行业预测未来三年成本降幅可能超过这个保守估计 [93][94] - 规模化应用后成本预计显著下降 目前智元机器人已实现量产并在2025年进入商用元年 [12][33] 数据驱动的技术演进 - 真机数据采集包括四大类:作业客体识别数据 操作数据 环境地图数据和放置场景数据 [68][69][70][71] - 数据积累可构建工业现场的世界模型 这些多模态数据是制造业的核心壁垒和宝贵资产 [73][74] - 通过实际场景数据训练 A2W机器人搬运节拍从160秒优化到40秒 验证了数据驱动的能力迭代效果 [46][78] 工业落地场景选择 - 场景选择遵循技术可行性与客户需求匹配原则 放弃喷粉上下挂等超高难度场景 优先攻克料箱转运这类高需求场景 [44][45][46] - 正在构建多维度的场景落地难易度天梯图 综合精度要求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对40多个待攻克场景进行优先级排序 [87][89] - 工业客户要求99.9%的成功率 远高于实验室标准 当前采用小参数模型+规则驱动+数据训练的务实方案 [80][81] 通用机器人与传统机械臂差异 - 通用机器人具备泛化能力 能自动识别环境异常并纠错 而传统机械臂只能执行固定编程任务 [53][54] - 机器人的思考过程(如作业中的迟疑和搜索行为)正是具身智能发展的标志 体现真正的智能特性 [55][57] - 通用机器人像大学毕业生具备学习潜力 虽然初始效率可能低于传统机械臂 但长期泛化性优势明显 [86] 人才与产业链迁移 - 自动驾驶领域人才向具身智能溢出 因车市低迷且L3级自动驾驶技术趋于成熟 促使专家转型 [23][24] - 汽车供应链企业如富临精工开始研发电关节等机器人零部件 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19][20] - 传统制造业员工将转向管理设备和机器人的高阶岗位 这类岗位要求知识积累且未来收入会提升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