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加速器DCU
icon
搜索文档
海光整并曙光后,是否会放弃服务器?
雷峰网· 2025-05-26 19:58
并购交易背景 - 海光信息通过子公司反向收购母公司曙光信息 引发行业关注 两家公司均源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曙光曾是海光最大股东和孵化方[2] - 交易特点为半导体公司收购下游整机公司 打破传统半导体并购模式 体现核心芯片公司主导产业链整合的趋势[3] - 2024年海光营收91.6亿元(市值3100亿) 曙光营收131.48亿元(市值902亿) 营收规模差异使交易出人意料[3] 并购动因与协同效应 - 海光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2.04% 曙光同比下降8.4% 发展势头差异促成交易[6] - 海光专注高端CPU和AI加速器DCU 曙光强项在服务器及存储系统 合并后技术互补性显著[6] - 曙光拥有数据中心互联芯片技术 与海光CPU/DCU整合可提升系统级计算能力[6][7] - 行业观点认为AI芯片竞争已从单卡算力转向集群能力 并购有助于海光构建全栈计算系统[7] 业务整合路径 - 海光4号CPU转国内生产后急需销售支持 曙光销售团队可强化芯片推广[9] - 合并后可能采取两种路径:1)专注芯片与板卡设计 开放生态类似华为 2)垂直整合从芯片做到整机[10] - 若选择垂直整合可能引发"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争议 影响与其他OEM合作[10] - 更可能方案是放弃曙光通用服务器业务 聚焦板卡设计以提升海光CPU市占率[10] 市场竞争影响 - 2024年中国加速计算服务器市场前三名为浪潮、宁畅、华为 合计占比55% 曙光份额未进前三[13] - 合并对整体服务器市场影响有限 但可能冲击信创服务器领域[12] - 若采取开放生态策略 将与华为鲲鹏路线直接竞争 加剧x86与Arm架构CPU的市场争夺[14] - 海光x86架构与华为Arm架构在信创市场存在长期路线之争[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