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CPU

搜索文档
海光整并曙光后,是否会放弃服务器?
雷峰网· 2025-05-26 19:58
并购交易背景 - 海光信息通过子公司反向收购母公司曙光信息 引发行业关注 两家公司均源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曙光曾是海光最大股东和孵化方[2] - 交易特点为半导体公司收购下游整机公司 打破传统半导体并购模式 体现核心芯片公司主导产业链整合的趋势[3] - 2024年海光营收91.6亿元(市值3100亿) 曙光营收131.48亿元(市值902亿) 营收规模差异使交易出人意料[3] 并购动因与协同效应 - 海光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2.04% 曙光同比下降8.4% 发展势头差异促成交易[6] - 海光专注高端CPU和AI加速器DCU 曙光强项在服务器及存储系统 合并后技术互补性显著[6] - 曙光拥有数据中心互联芯片技术 与海光CPU/DCU整合可提升系统级计算能力[6][7] - 行业观点认为AI芯片竞争已从单卡算力转向集群能力 并购有助于海光构建全栈计算系统[7] 业务整合路径 - 海光4号CPU转国内生产后急需销售支持 曙光销售团队可强化芯片推广[9] - 合并后可能采取两种路径:1)专注芯片与板卡设计 开放生态类似华为 2)垂直整合从芯片做到整机[10] - 若选择垂直整合可能引发"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争议 影响与其他OEM合作[10] - 更可能方案是放弃曙光通用服务器业务 聚焦板卡设计以提升海光CPU市占率[10] 市场竞争影响 - 2024年中国加速计算服务器市场前三名为浪潮、宁畅、华为 合计占比55% 曙光份额未进前三[13] - 合并对整体服务器市场影响有限 但可能冲击信创服务器领域[12] - 若采取开放生态策略 将与华为鲲鹏路线直接竞争 加剧x86与Arm架构CPU的市场争夺[14] - 海光x86架构与华为Arm架构在信创市场存在长期路线之争[14]
4000亿国产算力航母:芯片巨头合并超算巨头
量子位· 2025-05-26 13:27
合并公告 - 海光信息拟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募集配套资金[1] - 两家公司A股股票自5月26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2][3] - 合并方案需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及监管审批,存在不确定性[26] 海光信息业务与财务 - 公司聚焦高端CPU、通用GPU研发,产品覆盖3000/5000/7000系列[7] - 2016年与AMD成立合资公司获得x86指令集授权,拥有891项全球专利[9] - 2025年Q1营收24亿元(同比+50.76%),净利润5.06亿元(同比+75.33%)[12][14] - 研发投入7.64亿元占营收31.82%,总资产310亿元[14] - 中科曙光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7.96%[14][15] - 当前股价136.13元/股,总市值3164亿元居科创板首位[15][18][19] 中科曙光业务与财务 - 专注服务器、高性能计算、云计算领域,拥有3大生产基地和5大研发中心[21][22] - 2025年Q1营收25.86亿元(同比+4.34%),净利润1.86亿元(同比+30.79%)[24][2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1.18亿元(上年同期-4.94亿元)[24][25] - 当前股价61.90元/股,总市值905.72亿元[25] 合并影响 - 合并将实现芯片设计与超算资源的垂直整合[5][21] - 海光信息在AI计算领域已适配DeepSeek等大模型,中科曙光提供算力基础设施[11][22] - 合并后实体将覆盖从芯片到云服务的全产业链[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