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硬件设备
搜索文档
双11痛失“最低价”?当理性消费成主流 AI正重塑电商
新京报· 2025-11-13 12:31
双11整体趋势转变 - 电商大促从“流量狂欢”转向“价值竞争”的新阶段,各大平台未披露GMV但表示成交额创新高 [1] - 京东双11下单用户数增长40%,订单量增长近60% [1] - 天猫淘宝闪购在双11期间带来的新用户电商订单数已超过1亿 [1] - 小红书“种草直达”实现成交额破千万单品超100个,成交额超100万商品近1000个 [1] 消费者行为变化 - 理性消费特征凸显,“按需购买”和“理性凑单”成为主流消费心态 [2] - 单个消费者平均在3.7个平台有过消费,日用快消(50.5%)与食品生鲜(46.7%)为消费主力品类 [2] - 奢侈品(11.0%)与服饰鞋帽(18.9%)等非刚需品类购买减少 [2] - 头部直播间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主播更注重展示商品细节和售后保障 [2][5] 直播电商动态 - 李佳琦直播间双11首小时加购GMV同比保持增长,美妆、母婴、时尚、食品等品类最高增长近80% [3] - 与辉同行直播间销售额已超过1亿元 [3] - 出现预售商品价格高于现货的情况,与平台限时补贴和品牌动态价格管理有关 [3][4] AI技术应用与渗透 - AI智能硬件销量爆发,天猫智能眼镜品类成交量同比暴涨25倍,Rokid成交额增长超7倍 [6] - 京东双11期间3C数码AI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AI平板和AI大屏手机位列增速前五 [6] - AI技术全面渗透购物全链路,从商品推荐、客服咨询到物流配送,完成从“概念演示”到“全场景实战”的跨越 [6] - 天猫使用AI“智惠引擎”决策发放优惠券,京东向商家提供京小智、京点点等多种智能AI工具 [7] - AI通过深度分析用户需求,让非爆款商品也能精准触达目标客群 [7] 即时零售发展 - 电商呈现“货架电商+服务电商+即时零售”的全域协同特征 [8] - 淘宝闪购双11首日3C个护服饰等垂类百货品类即时零售订单同比增长超290% [8] - 40万家品牌门店通过“小时达”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库存联动 [8] - 京东本地生活业务联合超300万餐饮、即时零售及酒旅商家参与双11 [8] - 淘宝闪购双11期间19958个餐饮品牌和863个非餐品牌成交额相比双11前增长超100% [10] - 京东秒送体育用品成交额同比增长448%,女装增长226%,运动服饰增长216% [10] 国货品牌与跨境电商 - 国货美妆品牌迎来爆发,上海品牌双妹在双11首日销量同比增长超100%,李佳琦直播间国货品牌比例已接近一半 [11] - 京东全球购超1500个进口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国家馆频道成交额实现环比12倍增长 [11] - 京东全球售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重点市场成交额与订单量均实现同比超100%增长 [11] - 跨境包邮服务覆盖的13个国家成交额同比增长突破300%,平台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超400% [11] - 天猫商家可与Lazada同步开卖,通过“镜像店铺”实现商品、库存、营销的同步更新 [11] 行业转型方向 - 电商行业竞争焦点从流量争夺转向生态体系比拼,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9][12] - 即时零售标志着电商竞争进入“远场+近场”混合新阶段,未来将形成“全域覆盖+精准触达”的立体网络 [10] - 理性消费思潮是经济周期、社会观念与技术发展三重力量下的长期结构性转变,将倒逼制造业与零售业深度变革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