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红包
搜索文档
2025双11战报消失,电商平台转向差异化增长
搜狐财经· 2025-11-17 11:44
双11 GMV战报消失现象 - 2025年双11平台不再公布成交总额,GMV战报的"记分牌"消失[1][3] - 平台自2022年起逐步取消公开GMV总额,2025年该行为更趋常态化[3] - 交易数据仍在增长,但全民狂欢气氛散去,情绪本身退场[1][3] 平台差异化增长策略 - 京东宣布下单用户同比增长40%,订单量增长近60%[5] - 天猫双11近600个品牌成交破亿,34091个品牌同比去年增长翻倍,18048个品牌同比增长超3倍,13081个品牌同比增长超5倍[5] - 抖音电商6.7万品牌销售额同比翻倍,超过10万商家通过直播实现销售额翻倍,中小达人贡献达人带货销售额超80%[5] - 平台转向发布用户增长、订单量、品牌表现等细化数据替代GMV大数字[4][6] 消费行为理性化转变 - 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值得"而非"便宜"的产品,喜欢的品牌打折促销时购买比例为26%,多去折扣店或平价商店购物的比例为22%[7] - 55%中国消费者表示会频繁货比三家,相比2021年上升13个百分点,超过七成消费者将挑选过程视为购物体验一部分[10] - 双11战线拉长消解秒杀紧迫感,复杂规则消耗用户耐心,平日优惠满足低价需求[9][10] 平台技术赋能与效率提升 - 天猫首次规模化启用AI"智惠引擎"决策发放,AI红包带动品牌日均下单用户数增长86%[12] - 京东数字人主播"JoyStreamer"双11期间带动品牌商家销售超23亿元,成本仅为真人1/10[12] - 抖音突出好内容对直播带货推动作用,算法推荐驱动源头好物破圈[12] 消费场景去中心化与即时零售崛起 - 95后、00后热衷随时下单即时送达,购买品类更广更新客单价更高[13] - 购物决策始于小红书笔记种草、抖音直播拔草或闪购即时需求,超过48%消费者购物旅程是线上线下融合体验[13] - 平台重点投入即时零售:淘宝闪购与门店联动、京东强化秒送、美团深耕闪电仓[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