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联合科学家

搜索文档
“AI科学家”,推动科研范式深刻变革(国际科技前沿)
人民日报· 2025-08-25 05:56
AI科学家技术发展现状 - 谷歌AI联合科学家仅用48小时验证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微生物学专家何塞·佩纳德斯团队耗时10年发现的细菌基因传播机制 并提出多个合理科学假说 包含研究者未曾考虑的方向 [1] - AI科学家由大语言模型驱动 具备专业科学知识和自主性 能自主提出科学猜想和研究方案 [1] - 大模型推理能力井喷式发展 结合大数据平台和算力基础设施进步 推动AI科学家从概念加速迈向实际应用 [1] 全球科研机构研究方向分类 - 第一类为辅助人类的科研助手 例如斯坦福大学虚拟实验室系统可根据需求组建多学科AI科学家团队 2024年7月成功辅助设计92款抗病毒纳米抗体 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 [2] - 第二类为完全自主的科学发现系统 日本科技公司鱼AI2024年8月开源系统实现从提出构想到撰写论文的全流程 其计算机科学论文2024年3月通过国际顶级学术会议评审 [3] - 美国AI研究机构未来之家多智能体系统知更鸟2024年5月自主发现治疗干性黄斑病变药物并通过RNA实验验证机制 [3] 中国AI科学家系统建设进展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2024年10月开源多智能体科学社群模拟系统虚拟科学家 模拟人类合作研究科技创新规律 [4] - 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和中国农业大学2025年7月发布生物育种领域自主科学发现系统丰登·基因科学家 辅助科研人员发现主粮作物中数十个未报道基因功能并获得实验证实 [4] 技术应用前景与形态演进 - AI科学家未来将与机器人和传感器深度结合 通过传感器感知实验环境并借助机器人执行实验 完成从假设提出到验证的全自主闭环 [4] - 具备实体形态的AI科学家将应用于复杂环境 包括AI作物遗传学家监测水稻生长 AI土壤学家分析月球基地月壤 AI核物理学家操作辐射环境仪器 [5]
AI“联合科学家”重塑科研协作方式
科技日报· 2025-07-08 07:41
多智能体AI科研团队的发展现状 - 美国斯坦福大学病理学家托马斯·蒙廷与6个AI驱动的"虚拟科学家"合作,模拟真实科研协作过程,生成长达一万多字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策略会议纪要 [1] - 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推出"AI联合科学家"软件,由6个AI代理组成,分别负责想法生成、反思、概念演进等职能,基于Gemini 2.0模型,在早期测试中两天内解决了困扰科学家十多年的科学谜题 [2] - 斯坦福大学"虚拟实验室"系统以GPT-4o为基础,默认配备"首席研究员"和"评论者"角色,用户可自定义添加更多专业代理 [2]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VirSci"系统,专注于模拟科学家团队合作以推动科研创新 [2] 多智能体AI系统的技术特点 - 这些系统采用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具备联网检索、执行代码、调用专业工具等功能,属于"代理式AI"系统 [3] - 多个AI代理可连续数小时专注解决复杂科学问题,不会走神或疲惫 [3] - 通过引入"评论者"角色,系统能有效筛除不合理内容,提升可靠性,斯坦福大学测试显示加入评论者后GPT-4o在科学测试中表现提高几个百分点 [4] - 谷歌评估显示人类专家更倾向于多个AI协作生成的回答,认为其更具新意和科研潜力 [4] 多智能体AI系统的应用效果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现"8个代理人×每人5轮发言"的设置下创造力最佳,而斯坦福大学认为超过3个专家后输出易冗余 [5] - 谷歌系统为斯坦福大学研究者提供3种肝纤维化治疗药物建议,其中2种在实验中疗效优于人工方案 [6] - 帝国理工学院测试中AI提出"移动遗传元件可跨细胞偷取噬菌体尾部"的新假设,与团队未公开实验结果一致 [7] - 目前这类系统主要作为科研助理,通过总结资料、激发灵感、提出新角度来提高效率,但能否产生颠覆性想法仍需验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