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登·基因科学家

搜索文档
 AI育种,迎来“基因科学家”(探一线)
 人民日报· 2025-10-26 06:12
"我们这些田间地头的育种人,也用上AI科技了。"近日,"丰登"联合研发团队收到了广西大学从事水稻 分子育种的科研人员黄福钢发来的感谢消息。 2024年4月,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组成的联合研发团 队,发布"丰登·种业大模型"。经过科研攻关,研究团队在大模型的基础上于今年7月推出生物育种领域 的科研智能体——"丰登·基因科学家",辅助科研人员探索和验证未知的基因功能。 作物育种的关键在于通过基因组精准设计优化农艺性状。自2005年水稻全基因组测序完成以来,多国投 入大量资源致力于基因功能解析,但进展缓慢。传统育种研究高度依赖专家经验,从提出假设、设计实 验到验证结论,往往需耗时数年,且成功率有限。 "这就像面对一本写满未知符号的天书,我们只能零星破译几个字符,育种效率难以提升。"崖州湾国家 实验室研究员、"丰登"项目联合负责人杨帆说,育种历史记录数据、作物生物测序数据、农田环境数据 和种养管理数据等关键数据事关育种成败,"尤其是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农田环境条件和作物生 产模式已与过去大不相同,依靠人工经验的育种成功率更加有限"。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 ...
 科研智能体为高效育种精准筛选基因 AI育种,迎来“基因科学家”(探一线)
 人民日报· 2025-10-26 06:08
"我们这些田间地头的育种人,也用上AI科技了。"近日,"丰登"联合研发团队收到了广西大学从事水稻 分子育种的科研人员黄福钢发来的感谢消息。 2024年4月,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组成的联合研发团 队,发布"丰登·种业大模型"。经过科研攻关,研究团队在大模型的基础上于今年7月推出生物育种领域 的科研智能体——"丰登·基因科学家",辅助科研人员探索和验证未知的基因功能。 作物育种的关键在于通过基因组精准设计优化农艺性状。自2005年水稻全基因组测序完成以来,多国投 入大量资源致力于基因功能解析,但进展缓慢。传统育种研究高度依赖专家经验,从提出假设、设计实 验到验证结论,往往需耗时数年,且成功率有限。 "这就像面对一本写满未知符号的天书,我们只能零星破译几个字符,育种效率难以提升。"崖州湾国家 实验室研究员、"丰登"项目联合负责人杨帆说,育种历史记录数据、作物生物测序数据、农田环境数据 和种养管理数据等关键数据事关育种成败,"尤其是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农田环境条件和作物生 产模式已与过去大不相同,依靠人工经验的育种成功率更加有限"。 "丰登·基因科学家"只是起点。研究团队 ...
 “AI科学家”,推动科研范式深刻变革(国际科技前沿)
 人民日报· 2025-08-25 05:56
 AI科学家技术发展现状 - 谷歌AI联合科学家仅用48小时验证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微生物学专家何塞·佩纳德斯团队耗时10年发现的细菌基因传播机制 并提出多个合理科学假说 包含研究者未曾考虑的方向 [1] - AI科学家由大语言模型驱动 具备专业科学知识和自主性 能自主提出科学猜想和研究方案 [1] - 大模型推理能力井喷式发展 结合大数据平台和算力基础设施进步 推动AI科学家从概念加速迈向实际应用 [1]   全球科研机构研究方向分类 - 第一类为辅助人类的科研助手 例如斯坦福大学虚拟实验室系统可根据需求组建多学科AI科学家团队 2024年7月成功辅助设计92款抗病毒纳米抗体 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 [2] - 第二类为完全自主的科学发现系统 日本科技公司鱼AI2024年8月开源系统实现从提出构想到撰写论文的全流程 其计算机科学论文2024年3月通过国际顶级学术会议评审 [3] - 美国AI研究机构未来之家多智能体系统知更鸟2024年5月自主发现治疗干性黄斑病变药物并通过RNA实验验证机制 [3]   中国AI科学家系统建设进展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2024年10月开源多智能体科学社群模拟系统虚拟科学家 模拟人类合作研究科技创新规律 [4] - 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和中国农业大学2025年7月发布生物育种领域自主科学发现系统丰登·基因科学家 辅助科研人员发现主粮作物中数十个未报道基因功能并获得实验证实 [4]   技术应用前景与形态演进 - AI科学家未来将与机器人和传感器深度结合 通过传感器感知实验环境并借助机器人执行实验 完成从假设提出到验证的全自主闭环 [4] - 具备实体形态的AI科学家将应用于复杂环境 包括AI作物遗传学家监测水稻生长 AI土壤学家分析月球基地月壤 AI核物理学家操作辐射环境仪器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