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42飞机
搜索文档
【高端访谈】创新驱动打造行业标杆——对话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满林
新华财经· 2025-09-29 16:1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聚焦无人机和通用飞机(有人机)两大主业,是低空制造领域的头部企业[1][2] - 公司已累计交付飞机100余架,连续多年在通用飞机细分市场交付量第一[2] - 公司研发的CA42飞机是目前唯一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取证的双发四座固定翼飞机,采用国产发动机和国产航电系统[3] - 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航空复合材料已攻克“卡脖子”技术,不仅可自用还可供给产业链其他企业[3]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公司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迭代,在有人机产品上形成系列化、型谱化发展[3] - 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20%左右,以创新驱动打造核心竞争力[6] - 公司采用“有人机和无人机双线协同”发展路径,利用有人机安全基因促进无人机发展,无人机新技术反哺有人机[7] - 公司依托集团在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积淀,以“电子信息系统+无人机平台”锻造特色优势[7] 无人机业务发展(第二曲线) - 公司将无人机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积极布局低空装备制造核心能力,打造“天工”系列产品[4] - 公司自主研发的翔云I中型长航固定翼无人机已批量交付,最大载重达250公斤,续航时间达28小时[4] - 基于翔云Ⅱ无人机系统技术研发的翔云V物流无人机具备快速拆装、远程操控、异地起降能力[4] - 2024年我国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已达2666.7万小时,同比增长15.4%,低空装备向无人机为主加快拓展[4] 产业链协同与区域布局 - 作为产业链链主企业,公司发起成立芜湖市通航产业联盟,对园区200多家低空制造企业上下游进行梳理[3] - 在芜湖航空小镇基本实现不出园区可生产一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通航飞机或无人机[3] - 芜湖市成为首批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区之一、安徽省低空经济未来产业先导区,本地有完备的产业链配套能力[2][4] 市场拓展与业绩展望 - 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加快布局海外售后服务体系[5] - 公司海外订单增长很快,预计全年营收将增长40%以上[5] - 2024年5月公司向泰国航空工业有限公司交付首架飞机[5] 行业趋势与政策环境 - 低空经济在政策利好、市场需求、技术进步驱动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属于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2] - 低空装备呈现无人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应用场景从传统通航向农林植保、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拓展[4][6] - 国家发改委提出按照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原则,分类有序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6] - 低空经济为制造、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协同共进,未来将从B端转向C端,激活万亿级市场[6][7] 应用场景与业务转型 - 场景应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与价值落脚点,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共生关系[6] - 公司与安徽省通航控股集团合作成立安徽通用航空公司,探索低空+观光旅游、驾驶员培训、科普研学、应急救援等运营服务[7] - 公司推动飞机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助力安徽切入低空经济万亿级赛道[7]
低空飞机协同造、花样飞(科技瞭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4 06:41
芜湖航空产业园发展概况 - 安徽芜湖航空产业园12年内从荒地发展为年产值数百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城,实现通航飞机和无人机全流程制造及核心零部件国产化[8] - 园区涵盖核心部件研发、整机制造、运营培训等完整产业链,通航整机核心部件本地配套率达100%,主持参与240项行业标准制定[10] - 2024年芜湖市低空经济产业营收达463.8亿元,同比增长近16%[11] 电科飞机公司业务亮点 - 国产DA42飞机占中国民航飞行员培训市场90%份额,CA42是近10年唯一通过民航局适航认证的双发复材固定翼飞机[9] - 公司累计交付100余架有人机、300余架无人机,建成总装脉动生产线,实现大尺寸航空结构件制造能力[11] - 2024年5月实现DA42机型首次海外交付泰国,标志国产通用飞机进入国际市场[11] 低空文旅与研学业务 - 东方飞谷航空飞行营地开发7架小型飞机用于低空游览,支持游客学习驾驶操作[12] - 研学项目服务超10万青少年,开发飞行体验、无人机操作等主题课程,包含C919大飞机模拟逃生舱等创新教具[13][14] - 创新推出"无人机足球"课程,并与航空企业合作开发《小小飞机维修员》等实践课程[13][15] 工业无人机应用场景 - TD550无人直升机载重超200kg,应用于防汛物资投送、消防灭火等场景,在暴雨中可连续作业6小时保障通信[16][17] - Q20、Q100、T1400无人机组成"运输三剑客",实现城市即时配送、农产品转运等商业闭环,配送时效达半小时[18] - 全球首款6吨级倾转旋翼飞行器镧影R6000巡航时速550公里,可将1500公里运输时间缩短至2小时[19]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 - 园区攻关30项卡脖子技术,取得26项国内第一,建成77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 - 芜湖联合飞机与本地企业协同研发,TD550采用安徽航瑞发动机和恒创汽车部件[18] - 电科飞机通过产业创新联盟带动上下游发展,实现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转型[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