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ude Desktop

搜索文档
一句话让数据库裸奔?Supabase CEO:MCP 天生不该碰生产库
AI前线· 2025-07-18 14:00
MCP安全漏洞分析 - 核心安全威胁为"致命三连"攻击模式:通过提示注入触发敏感数据访问并自动回传 攻击者仅需一条伪装成用户信息的指令即可完整泄露SQL数据库 [1][3][4] - 典型案例显示 攻击者通过客服工单植入恶意指令 使Cursor的MCP代理在30秒内泄露包含OAuth token的integration_tokens表 涉及Slack/GitHub/Gmail等核心系统权限 [4][6][8] - 攻击流程标准化:环境搭建→工单注入→日常操作触发→Agent自动执行SQL→数据公开暴露 无需提权即可绕过WAF和RBAC防护 [6][7][8] MCP生态发展现状 - 协议自2024年底发布后快速普及 2025年初已有超1000个服务器上线 GitHub相关项目获33000星 被谷歌/OpenAI/微软等巨头纳入生态体系 [2] - 部署简便性推动开源热潮 开发者可快速搭建服务端 实现AI模型对Slack/Google Drive/Jira等工具的自动化访问 [2] - Supabase CEO警告MCP仅适用于开发环境 禁止连接生产数据库 该建议适用于所有MCP实现方案 [13][14] 架构设计缺陷溯源 - 安全漏洞本质是协议层问题 非代码缺陷 GitHub案例显示单个MCP即可同时实现提示注入/数据访问/信息回传三重攻击 [9][12] - 早期设计未考虑恶意调用场景 本地进程模式缺乏认证机制 HTTP服务化后OAuth授权体系与MCP存在根本性阻抗失配 [16][17][20] - OAuth规范缺乏细粒度权限控制 无法识别管理员/只读用户等角色 scope字符串机制难以适应AI代理场景 [19][20] 行业解决方案探索 - Anthropic联合微软推进OAuth标准优化 提升discoverability并减少预配置 但上千MCP服务的权限协调仍是挑战 [19][21] - 安全专家建议重构授权模型 需明确工具访问默认权限 区分状态修改与敏感数据访问的检查节点 [20][21] - 社区共识认为需通过持续反馈调试解决OAuth与MCP的协议层融合问题 当前处于安全认知刷新阶段 [15][21]
Cursor 搭 MCP,一句话就能让数据库裸奔!?不是代码bug,是MCP 天生架构设计缺陷
AI前线· 2025-07-10 15:41
MCP协议的安全风险 - 使用Cursor搭配MCP可能导致SQL数据库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泄露,攻击者仅需一条看似正常的用户信息即可实现[1] - 这种攻击模式被称为"致命三连",结合了提示注入、敏感数据访问和信息回传,正在成为AI应用的核心安全挑战[1] - 攻击案例显示,仅需30秒即可通过看似正常的客服工单获取OAuth access token等敏感信息,导致系统控制权暴露[5] MCP协议的快速发展 - 英伟达CEO黄仁勋预测未来企业将由5万名人类员工管理1亿个AI助理,这一场景正迅速成为现实[3] - MCP协议在2024年底发布后迅速普及,2025年初已有超过1,000个MCP服务器上线,GitHub相关项目获得33,000多颗星[3] - 谷歌、OpenAI、微软等科技巨头已将MCP纳入生态体系,支持多种客户端构建庞大的Agent网络[3] 具体攻击案例分析 - Supabase MCP案例中,攻击者通过设计客服工单内容,诱导Cursor Agent自动复制integration_tokens私密表并公开[5][8] - GitHub MCP案例显示,攻击者可通过公开仓库提交包含恶意指令的Issue,诱导LLM Agent泄露私有仓库信息[15][17] - 这些攻击无需提权,直接利用Prompt Injection和MCP自动化通道,绕过传统安全防护机制[11] MCP协议的设计缺陷 - MCP协议最初设计缺乏安全考虑,早期版本假设在本地运行且不涉及认证问题,不适合企业级应用场景[20] - 协议引入HTTP支持后,认证与授权成为难题,OAuth与MCP的设计目标存在根本性冲突[21][22] - 当前MCP规范缺乏细粒度的授权机制,无法有效区分管理员、只读用户等基本角色[24] 行业应对与改进方向 - Anthropic和社区正在优化MCP规范,与微软等安全专家合作采用最新OAuth标准[22] - 需要重新设计授权机制以适应MCP运行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云端网页客户端的新场景[24] - 安全专家指出MCP的问题不是代码缺陷,而是整个生态在向通用代理架构演进中必须解决的安全认知刷新[19]
MCP不是万灵药
腾讯研究院· 2025-05-07 16:29
MCP的本质与核心价值 - MCP是一种开放技术协议,旨在标准化大型语言模型(LLM)与外部工具的交互方式,相当于AI世界的通用翻译官[5] - 解决AI工具调用两大痛点:接口碎片化(不同LLM使用不同指令格式)和开发低效(需为每个API编写定制代码)[6] - 采用通用JSON-RPC格式,实现一次学习即可与所有支持协议的工具交互[8] - 技术架构由三部分组成:MCP Host(执行环境)、MCP Client(通信枢纽)、MCP Server(服务终端)[11] MCP的工作原理与定位 - 类比现代企业通信系统:大模型如高管决策,Agent如执行秘书,MCP如标准化通信平台[13] - 不是Function Call的替代品,而是基于Function Call的工具箱,三者关系为"Function Call + Agent + MCP系统"[18][19] - 典型案例:用户(老板)通过大模型(办公室主任)下发指令,Agent(秘书)通过MCP系统(采购平台)调用工具(咖啡供应商)[21] - 仅提供统一工具接口标准,不参与决策/任务规划等智能层面工作[23] MCP的市场应用现状 - 本地客户端应用(如Claude Desktop、Cursor)受益最大,实现AI助手能力无限扩展[27] - 云端应用存在局限性:需预设工具集,难以实现动态发现功能[30] - 大型企业服务商面临额外适配成本,双链接机制导致工程复杂度[29] - 协议已优化:3月26日更新支持streamable HTTP transport,兼容无状态服务场景[32] 行业生态发展现状 - 市场呈现野蛮生长:三个月涌现数千个MCP工具,但80%存在严重问题或缺乏实用价值[34] - 缺乏评价体系导致工具选择低效,Agent需反复试错浪费资源[35] - 头部公司差异化布局:百度"心响"主攻C端移动场景,字节扣子空间聚焦生产力工具,阿里集成至支付宝生态[41] - 腾讯多线布局:发布AI开发套件、代码助手Craft,地图/云存储推出MCP SERVER[42] MCP的合理定位与发展方向 - 本质是工具插座标准,不应期待其解决智能系统的全部问题[39] - 需与Agent框架、大模型能力协同构建完整解决方案[40] - 未来可能演变为底层基础设施,结合A2A架构提升抽象层次[43] - 行业正经历技术炒作周期,市场自然选择后将形成精简有价值的工具生态[36]
李彦宏说的「MCP」,还有人不知道吗?
36氪· 2025-04-28 17:44
核心观点 -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作为AI领域的统一协议,正在推动AI应用生态的标准化和开放化,有望引发2025年AI应用大爆发 [5][9][10] - MCP通过定义大模型与外部工具交互的标准接口,显著降低AI应用开发门槛,开发者无需再为不同工具编写适配代码 [12][14][20] - 全球科技巨头(OpenAI、谷歌、Meta、阿里、腾讯等)已全面接入MCP协议,推动形成统一生态,全球MCP服务器数量超4000个且快速增长 [8][20][25] - MCP的开放性与抽象性使其成为行业共识,对比OpenAI封闭的GPTs商店策略,MCP更符合开发者需求和技术演进方向 [29][30] MCP协议定义与价值 - MCP全称Model Context Protocol,是由Anthropic于2024年11月推出的开放标准,相当于大模型的"万能插座",统一数据源与工具的交互语言 [12][13] - 核心价值在于标准化:服务方(如高德地图、微信读书)维护MCP服务器,开发者可直接调用,代码复用率提升80%以上 [7][14][20] - 典型应用场景:AI旅游助手开发中,MCP使地图查询、攻略检索等功能调用效率提升3倍,Token消耗减少50% [16][19][20] 行业生态发展现状 - 2025年2月起,Cursor、VSCode等主流开发工具支持MCP协议,3月OpenAI/谷歌相继接入,标志大模型厂商战略转向开放生态 [24][25][26] - 国内阿里云魔搭社区等平台已整合MCP服务,百度李彦宏将当前MCP开发类比"2010年移动APP开发"的黄金期 [5][18] - 现存问题:部分MCP服务器功能不完善(如某度地图仅20个工具)、文档缺失,非官方服务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存疑 [21][22] 技术对比与竞争格局 - 相比OpenAI的Function Calling,MCP将工具调用封装为"乐高积木"式模块,开发效率提升60%且兼容任意AI模型 [17][29] - OpenAI封闭式GPTs商店策略失败:商店中70%应用为低质套壳,商业化受阻;MCP开放路线重新赢得开发者 [28][30] - Anthropic通过MCP实现生态逆袭,OpenAI/谷歌等被迫跟进,行业进入"开放协议主导"的新阶段 [27][30] 市场影响与未来预期 - MCP协议推动AI应用从"散点创新"转向规模化爆发,2025年有望出现首个用户破亿的AI超级应用 [8][10] - 协议标准化使AI应用开发周期缩短40%,初创公司Manus等先行者已验证商业可行性 [6][18][20] - 长期博弈点:大厂核心数据开放程度将决定MCP生态上限,目前工具调用深度仍受厂商限制 [21][22]
李彦宏说的「MCP」,还有人不知道吗?
36氪· 2025-04-28 09:26
MCP协议概述 - MCP全称为"Model Context Protocol",是一种允许大模型标准化调用外部工具的开放协议 [6] - 该协议由Anthropic于2024年11月首次推出,2025年2月开始全球范围快速普及 [6][12] - 类比为给大模型安装"万能插座",统一不同工具间的交互标准 [6] 行业应用现状 - 高德地图、微信读书等应用已推出官方MCP服务器供开发者调用 [2] - OpenAI、谷歌、Meta及国内BAT等科技巨头均宣布支持MCP协议 [2] - 全球已有超过4000个MCP服务器上线,数量持续快速增长 [12] 技术价值 - 解决大模型与外部工具交互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提升代码复用性 [11] - 开发者无需维护工具性能,只需专注应用开发,工作量减少50%以上 [12][13] - 支持云端/本地多种部署形式,不限制底层模型类型 [19] 生态发展 - Cursor、VSCode等主流开发工具2025年2月起支持MCP协议 [16] - OpenAI于2025年3月27日宣布支持,成为生态转折点 [16] - 对比封闭的GPTs商店,MCP开放特性更受开发者青睐 [18][19] 现存挑战 - 部分MCP服务器工具不足20个,存在功能不完善问题 [15] - 非官方维护的服务器存在安全性和稳定性风险 [12][15] - 大厂商可能保留核心数据接口,未完全开放能力 [15] 行业影响 - 被类比为AI领域的"秦始皇统一标准",可能引发2025年AI应用爆发 [4][5] - 促使大模型厂商从封闭生态转向开放合作战略 [17][21] - 开发门槛降低使AI应用创新从"星星点点"转向规模化发展 [3][5]
关于MCP最值得看的一篇:MCP创造者聊MCP的起源、架构优势和未来
Founder Park· 2025-04-22 21:05
MCP协议概述 - Anthropic推出的MCP协议因Manus和Agent热潮成为AI领域最热门协议,获OpenAI、微软、Google等大厂支持,国内阿里云百炼、腾讯云也快速跟进[2] - 协议存在争议,包括与API区别不大、协议设计简单导致安全问题等质疑[3] - 协议发明者Justin Spahr-Summers和David Soria Parra在播客中详细解读MCP的起源、设计理念及未来方向[4] MCP诞生背景 - 灵感来自Anthropic内部项目LSP(Language Server Protocol),旨在解决AI应用与扩展间通信标准化问题[7] - 核心设计原则强调用户控制权,工具由模型调用而非用户直接指定(提示功能除外)[22] - 开发耗时约1.5个月,首次集成在Claude Desktop和IDE中完成概念验证[11] 核心设计理念 - 三大基础概念:工具(Tool)、资源(Resource)、提示(Prompt),分别对应模型调用、数据集成和用户交互场景[21] - 工具调用占比超95%,但资源调用潜力大,可支持文档/数据库等结构化数据接入[18] - 采用JSON-RPC和双向通信设计,借鉴LSP但改进其复杂性,注重领域创新而非传输层[13] 技术实现特点 - 支持Statefulness设计,平衡有状态交互与部署复杂度,采用SSE传输协议实现会话恢复[33] - 构建服务器推荐AI辅助编程,初期可用LLM生成代码片段快速迭代,典型实现仅需100-200行代码[25] - 协议语言无关性显著降低集成门槛,已支持Python/TypeScript/Rust等语言SDK[35] 生态发展现状 - 注册中心出现供应链安全问题,建议通过MCP Inspector监控通信流量替代传统信任机制[35] - 非API封装型服务器涌现,如内存服务器(200行代码实现)、文件系统服务器等特色案例[35] - 开源治理采用多公司协作模式,微软/JetBrains等企业已参与SDK开发并获管理权限[37] 行业应用前景 - 游戏开发领域潜力显著,可实现AI驱动3D建模(Blender集成)、自动化测试等场景[38] - 未来重点提升模型与外部世界交互能力,解决数据获取和Statefulness行动瓶颈[26] - 与OpenAPI互补:MCP适合AI应用间丰富交互,OpenAPI更适合模型直接解析API规范[23]
喝点VC|a16z华裔合伙人:MCP正重塑AI Agent生态,有望成为AI与工具交互的默认接口
Z Potentials· 2025-03-29 11:57
MCP协议概述 - MCP是2024年11月推出的开放协议 旨在为AI模型与外部工具交互提供统一标准接口 解决当前工具调用碎片化问题[2][3] - 借鉴LSP协议设计思路但创新性地采用以Agent为核心的执行模型 支持自主AI工作流和人类参与环节[5] - 定义AI模型调用外部工具、获取数据及服务交互的通用方式 例如Resend MCP server可同时协同多个客户端[3][5] MCP技术特点 - 推动工具从API向"Agent友好型"高阶抽象演进 例如封装多个API为draft_email_and_send()等符合任务逻辑的调用方式[6] - 支持动态工具选择机制 AI Agent可根据速度、成本、相关性实时选择最优MCP server[6][31] - 正在形成类似npm的生态体系 Mintlify、Smithery等工具市场加速MCP server的发现与共享[6][19] 当前应用场景 - Cursor作为典型MCP client展示"全能应用"潜力 通过接入Slack/Resend/Replicate等server实现代码编辑/通讯/邮件/图像生成多功能集成[8] - 开发者工作流优化:在IDE内直接执行Postgres SQL命令、管理Upstash缓存 减少上下文切换[10] - 非技术用户可通过Claude Desktop等平台使用MCP工具 未来将拓展至客服、营销、设计等业务场景[13] 生态发展现状 - 客户端以编程开发为核心 但预计将出现更多商业场景专用client[18] - server多为本地优先架构 未来将向远程连接和Streamable HTTP协议发展[18] - 基础设施工具加速完善 Mintlify、Cloudflare等平台解决部署、扩展和密钥管理问题[19] 未来技术挑战 - 需解决多租户架构支持 企业用户要求数据层与控制层分离的托管方案[21][22] - 缺乏统一身份验证机制 需构建涵盖客户端认证、工具认证、多用户验证的完整体系[23] - 权限控制需从session级细化 避免OAuth 2.1授权导致的"蜘蛛网式"权限结构[24] - Gateway组件将成为关键中间层 统一管理认证、路由、负载均衡等功能[25] 行业影响预测 - 开发者工具公司竞争维度改变 需设计可被agent自主发现的高质量工具[31] - 可能催生基于性能指标的动态定价模式 取代传统固定订阅制[31] - API设计范式转向任务场景导向 例如draft_email_and_send()复合函数将取代单一send_email()[32] - 文档机器可读性成为基础设施关键 支持基于文档自动生成MCP server[32]
MCP:Agentic AI 中间层最优解,AI 应用的标准化革命
海外独角兽· 2025-03-24 19:49
文章核心观点 - MCP是对其他所有LLM中间层的集大成者,已显著垄断Agentic AI中间层且生态已出现,可能带来“Agentic AI领域的Stripe”,能让Context Layer效果最大化,是Agentic AI的安卓,其生态下创业公司有三个主要机会 [2][4][7][23][25][32][33] 各部分总结 Insight 01 - MCP是开放协议,允许系统向AI模型提供上下文信息,可在不同集成场景通用化,定义了AI模型调用外部工具、获取数据及与服务交互的方式 [4] - 发布一个季度内,MCP使用增长速度是所有开源框架中最快的,2025开年以来显著垄断AI Apps & Agents和Tools & Data Sources间的中间层 [5] - MCP在AI开发者核心圈口碑和讨论度高 [6] Insight 02 - MCP在开发者群体渗透率增长极快,围绕其已出现“生态”,包括MCP Clients、MCP Servers、专门的Marketplace、Infra等产品 [7] - MCP核心概念有客户端MCP Client和服务器MCP Server,前者可让产品无缝连到MCP Server获Context,后者可让LLM理解Context Layer,是轻量级Context连接软件 [8] - MCP Client指LLM - native产品或Agent,可通过MCP协议访问数据,一个Client可和多个MCP Server连接,目前多数高质量Client以编程为中心,非技术用户可用Claude Desktop作为切入点 [10][11][12] - MCP Server可看作开放版的GPTs,头部数据库、Coding公司和创业公司基本都有自己的Server,其使用场景多元,开发模式由社区推动,企业也开始开发官方版本 [13][15] - MCP在GitHub的154个MCP Servers列表里,使用场景最多的是搜索和数据检索,还包括数据库、设计、支付等多个领域 [16] - 去年12月Anthropic举办MCP Hackathon,结果显示MCP使用场景多元,开发者希望通过其实现tool use或执行多步骤任务,获奖成果有Santa Claude、Clauduct Manager等 [18][20] Insight 03 - MCP是转接口,能打通不同数据类型和AI应用,Anthropic将其类比为USB - C端口,隐含打造标准化接口的目标,该接口定义在MCP Server和LLM之间 [21] - MCP将数据转接工作量在各方重新分配,虽不能和Stripe直接类比,但“Agentic AI的Stripe”可能是创业公司机会,是Agent领域关键infra [22][23] Insight 04 - 让AI Agent发挥作用需正确丰富的Context、完整工具使用环境和持续迭代的记忆,MCP以Agent为中心的执行模式超越LSP,能帮助Context Layer实现最好效果 [24][25] - Tool use核心是RL环境,memory目前无标准化趋势 [28] Insight 05 - MCP出现前已有很多中间层产品,MCP集各家之长,更轻量、开放,对这些产品冲击不小 [29] - OpenAI Function Call给MCP启发,但MCP更具生态价值;OpenAI GPTs思路被MCP沿用,但太封闭;OpenAI Agent SDK和MCP不同;LangChain和LlamaIndex受冲击大;Composio在MCP环境下生态位不错 [29][30] Insight 06 - 开发者让不能控制或开发的Agent获取数据源和工具时,MCP是最佳选择,其开源灵活,但使用效果精细和效率可能不如Agent SDK,类似安卓,目前不确定OpenAI Agent SDK等是否类似苹果 [32] Insight 07 - MCP生态下创业公司有三个主要机会,分别是Agent OS、MCP Infra、MCP Marketplace [33][35] - Agent OS可将大量MCP Server层统一抽象,使Context和tool use更自然分发和交互 [35] - MCP Infra核心目标是让MCP更可靠、可扩展,需将其设计成无状态协议,还有支持托管与多租户等多种做法 [36][37] - MCP Marketplace可帮助Agent选到更好产品,如Cline发布的MCP Marketplace,用户可浏览、搜索、一键安装MCP Server [3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