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转换器

搜索文档
英搏转债盘中上涨2.33%报170.682元/张,成交额7509.03万元,转股溢价率11.42%
金融界· 2025-07-08 14:21
7月8日,英搏转债盘中上涨2.33%报170.682元/张,成交额7509.03万元,转股溢价率11.42%。 资料显示,英搏转债信用级别为"AA",债券期限6年(本次发行的可转债票面利率第一年0.30%、第二 年0.50%、第三年1.00%、第四年1.50%、第五年1.80%、第六年2.00%),对应正股名称为英搏尔,转股 开始日为2025年4月30日,转股价17.43元。 可转换债券简称可转债,是一种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兼具债 权和股权的特征。一般而言,持有人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票的债券。如 果债券持有人不想转换,则可以继续持有债券,直到偿还期满时收取本金和利息,或者在流通市场出售 变现。 资料显示,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研发、生产 的领军企业。公司2017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681。公司主营产品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 成、电源总成以及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等新能源汽车动力域核心零部 件。公司采用创新的"集成芯"技术,使产品具有高效能、轻量化、低成本等 ...
小米汽车概念股集体大涨,首款SUV车型YU7开售3分钟大定破20万台
金融界· 2025-06-27 10:24
小米汽车概念板块表现 - 6月27日开盘时段小米汽车概念板块强势上涨 凯众股份竞价封涨停板 海泰科、富特科技、禾昌聚合等个股涨幅均超10% [1] - 泰鸿万立、宁波华翔、中捷精工、电工合金等多只相关个股涨幅超5% 上涨行情催化剂为小米前一日发布首款SUV车型YU7 [1] - 板块整体表现强劲 资金流向显示增量资金明显关注 交易活跃度提升 成交量较前期显著放大 [2] 小米YU7车型市场表现 - YU7开售3分钟大定数量突破20万台 1小时后攀升至28.9万台 远超业界预期水平 [1] - 产品适配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 技术路线具前瞻性 富特科技独家供应OBC车载充电器和DC/DC转换器 [2] 产业链合作细节 - 凯众股份为小米汽车重要供应商 在悬架减震元件领域保持同步开发合作 通过投资炯熠电子布局线控制动产品 小米智造持有炯熠电子18.18%股份 [1] - 海泰科承担内外饰注塑模具供应职能 为YU7提供仪表板、保险杠等关键部件模具 业务覆盖SU7及YU7等多款车型 [1] 生态布局扩展 - 小米同期发布AI眼镜产品 起售价1999元 进一步丰富生态布局 为概念股提供额外想象空间 [2]
停产料涨疯了!美光、TI、TDK等热门芯片料号鉴定
芯世相· 2025-06-24 15:34
芯片市场热点型号分析 美光DDR4产品 - 美光DDR4型号MT40A512M16TB-062E:R价格自年初12元上涨至24元,涨幅达50% [3][4] - 另一款8Gbit DDR4 MT40A512M16LY-075:E价格从年初不到15元涨至22元 [8] - 美光已通知客户DDR4将停产,未来2-3季停止出货,消费性及PC用DDR4将缩产,车用/工业/网通客户优先供应 [8] 停产型号突然走热 - TDK-Lambda的DC-DC转换器PH100F24-24(2017年停产)报价从2月几百元涨至6月7000多元 [9][10] - 三星8Gb DDR4 K4A8G165WC-BCTD价格从上月25元涨至55元 [11][13] - TI三相电机驱动器DRV8332DKDR(停产料)报价从常态40-50元涨至数百元甚至上千元 [14][15] 工业通信与FPGA - TI RS-485收发器SN65LBC184DR报价从2-3元涨至5-10元,官网定价区间9.4-19元 [17] - Altera Cyclone I系列FPGA EP1C6Q240C8N(已停产)报价稳定在70-80元,适用于低成本逻辑场景 [18][19] 市场回归常态 - STM32F103C8T6微控制器价格回落至4元左右,热度回归常规水平 [20][21]
IPO审1过1
梧桐树下V· 2025-06-12 20:48
公司IPO进展 -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申请于6月12日获深交所上市委审核通过 [1] - 保荐机构为国泰海通 律师事务所为北京德恒 审计机构为信永中和 [3] 主营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为智能电动汽车部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核心产品包括电驱系统(电控 电机 三合一/多合一驱动总成)和电源系统(车载充电机 DC/DC转换器 二合一/三合一电源总成) [3][4] - 拥有3家境内控股子公司 5家境外控股子公司 3家分公司和1家联营企业 截至2024年末员工总数8,366人 [4]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汇川技术直接持股94.51% [3][5] - 实际控制人朱兴明通过汇川技术间接控制94.51%股份 并实际控制汇川技术19.38%表决权 [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61.78亿元 净利润9.13亿元 [3] - 近三年营收分别为50.27亿元 93.65亿元 161.7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79% [3][7] - 扣非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1.88亿元转为2024年盈利9.13亿元 [7] 上市委关注重点 - 问询焦点包括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对收入/毛利率的影响 第三方供应商被替代风险 业绩可持续性 [8] - 要求说明研发费用率持续下降的合理性 研发投入与产品技术迭代周期匹配性 [8]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05-30)
远峰电子· 2025-05-29 20:31
行情速递 - 主板领涨个股包括得润电子(+10.09%)、恒宝股份(+10.05%)、时代出版(+10.04%)、神州信息(+10.04%)和京北方(+10.03%) [1] - 创业板领涨个股包括广立微(+20.01%)、雄帝科技(+20.00%)和万马科技(+19.99%) [1] - 科创板领涨个股包括概伦电子(+20.01%)、信安世纪(+11.17%)和永信至诚(+9.81%) [1] - 活跃子行业中,SW垂直应用软件上涨4.77%,SW营销代理上涨3.67% [1] 国内新闻 - 50亿SiC相关项目签约鄂州,分三期建设,一期拟建成6条CVD碳化硅聚焦环和喷淋头生产线,年产半导体蚀刻制程专用设备零部件4万件 [1] - JBD成功将MicroLED微显示的坏点数从单屏≤100个降至≤3个,达到LCD等成熟显示技术的品控水准 [1] - 圣邦微电子推出60nA静态电流降压型DC/DC转换器SGM6040,适用于IoT设备、智能门锁、可视化门铃和公用事业表计等电池供电应用 [1] - 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支出达495.5亿美元,同比增长35%,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支出国,全球半导体设备总支出为1171亿美元 [1] 公司公告 - 光庭信息收到政府补助1358.78万元,占最近一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45.55% [2] - 直真科技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以101,820,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6487元(含税) [2] - 恒生电子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每股现金红利0.1元(含税),总派现1.89亿元,实际参与分配股本18.89亿股 [2] - 波长光电为全资子公司江苏波长提供7800万元固定资产贷款连带责任担保 [2] 行业动态 - 惠普计划提高部分产品价格并加速将生产线从中国迁出,以应对关税压力,同时下调财年业绩预期 [3] - 日本政府计划对从Nvidia等公司购买美国芯片的国内公司提供补贴,潜在进口额高达1万亿日元,以减少对美贸易逆差 [3] - EdgeCortix赢得与美国国防部合同并获得日本政府2100万美元补贴,用于开发节能型AI芯片,计划2027年商业化 [3] - FTC要求Synopsys和Ansys剥离部分资产以达成340亿美元收购交易,新思科技将出售光学和光子软件工具业务给Keysight [3]
希荻微20250528
2025-05-28 23:14
纪要涉及的公司 CDS 公司、希荻微、纳微半导体、阿维斯塔、诺维塔斯、长鑫微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绩表现**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约 1.8 亿元,同比增长但环比下降 10%,受淡季影响;4 月订单量暴涨,预计第二季度环比收入显著提升[2][4][5] - 目标通过提高高毛利产品占比和加强费用管控,在 2025 年实现盈亏平衡[2][5] 2. **产品线与市场** - 产品线拓展至电源管理、信号链、音圈马达驱动及传感器芯片;非消费领域以电源管理芯片为主导,服务汽车和工业应用[2][5] - 第二季度订单需求强劲,安卓链七家客户贡献近九成营收;硅负极电池专用 DCDC 芯片采购量大,下半年将推出 4:1 电荷泵,有望提升收入[2][6] - 音圈马达驱动自去年第四季度起逐步自产,核算方式转变,提升收入弹性及毛利润,今年第一季度四成以上按总额法核算[2][6] 3. **高端旗舰级 DC - DC 转换器** - 去年收入约 8000 万元,毛利率超 50%;今年目标收入翻倍,毛利预计维持在 40%以上,有望拓展新客户[2][8] - 每部手机价值量几块钱,有专利保护和技术领先优势,预计保持一供位置并扩大渗透[9][10] - 全球智能手机剔除苹果后约 11 亿部,高端机型约 2 - 3 亿部,去年市占率低,今年有望达上亿台量级,未来向中低端机型渗透[12] 4. **新兴领域** - 2025 年需求端新兴领域包括智能眼镜、可穿戴设备和玩具类产品,驱动力是 AI 技术突破[3] - 看好 AI 在 IoT 领域及眼镜、汽车、服务器等新兴硬件带来的需求增长,预计下半年有明显趋势[4][29] 5. **合作与收购** - 与纳微半导体成立合资公司后战略剥离少数股权,获 1.38 亿元收益和 1000 万美元资本利得,目前合作停留在技术授权层面[20] - 收购长鑫微进展较慢,预计 2026 年 2 月并入公司;长鑫微业绩承诺 25 - 27 年平均每年净利润约 2500 万元,实现概率大[23] 6. **研发与出货** - 今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约 5800 万元,全年预计 2.3 亿元左右,70% - 80%集中于消费电子领域[24] - 第一季度未出货,预计第三、四季度有进展,已送样测试,下半年披露客户名称[26] 7. **毛利率与需求** - 目标提升高毛利率产品占比,通过资源集中降低成本,预计未来毛利率上升,达 35%目标[28] - 看好 AI 带来的需求增长,新兴硬件有望带来订单增长,传统终端难有更大突破[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产品应用细节** - 高端旗舰级 DC - DC 转换器高端机最多可用四颗,总价值量约 5 元[9] - 公司在眼镜产品中主要供应电源部分,单个眼镜用两到三颗电源芯片,总价值约 5 元,对焦和防抖功能下半年可能突破[16] - 音圈马达芯片价格波动大,开环对焦芯片每颗几毛钱,闭环对焦芯片每颗 1 - 2 元,防抖芯片低端每颗 1 - 2 元,高端 7 元[17] 2. **市场竞争与替代** - 感受到自主可控趋势影响,有 40 多款料号可替代海外厂商产品,汽车工业类客户更重视供应链自主安全[21] - 与多家晶圆厂和封测厂合作,实现双循环模式,不受关税战影响[22] 3. **客户与市场范围** - 高端旗舰级 DC - DC 转换器去年应用于 vivo、小米、联想等,今年有望拓展至传音、荣耀和三星等[8] - 产品主要应用于国内市场,包括服务器电源设计突出的上市公司、国产 CPU、GPU 及信创类客户[27]
车展对话|马勒董事会主席Arnd Franz:已调整产能布局,中国业务高度自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6:02
行业背景与挑战 - 欧洲汽车制造业面临电动化转型和本土品牌销量下滑压力,导致博世、采埃孚、大陆等Tier 1供应商裁员 [1] - 马勒集团计划2025年对斯洛文尼亚生产基地裁员,并将部分产能转移至波黑和匈牙利 [1] - 公司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事业部从5个合并为3个,管理董事会缩减至4名成员 [1] 中国市场战略 - 马勒每年投入营收的5.4%用于研发,转型后重点加强本地研发能力建设 [2][4] - 中国区被赋予高度自主权,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全覆盖,项目团队可独立运作 [5] - 在上海和常熟设立技术中心,通过本地化研发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2] 技术布局与创新 - 2030+战略聚焦电气化(智能充电、高效电驱动)和热管理业务,同时开发生物燃料/合成燃料技术 [2] - 提前5-7年布局800V高压平台,已开发车载充电器、DC转换器等系列产品 [6] - 应用AI技术加速开发流程,部分步骤效率提升100-1000倍 [3] 成本控制措施 - 建立"作战室"机制持续分析市场并改进,通过技术迭代平衡成本与性能 [4] - 整合本地与国际供应链资源,避免单纯降低材料成本带来的质量风险 [4] - 在热管理领域研发双系统解决方案,降低30%成本的同时减小体积和重量 [3] 全球供应链调整 - 实施区域化管理模式,亚洲市场以中国为核心,印度等地区同步调整 [5] - 公司支持自由贸易,认为长期关税战将损害全球汽车产量和经济网络 [5] - 无线充电技术已成为世界标准,被列为电动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6]
特斯拉专家访谈:GaN车载应用已成趋势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4-22 17:45
行业趋势 - GaN车载应用已成趋势 DC-DC转换器 车载充电器(OBC)将率先采用GaN方案 功率等级逐步从消费级(几十瓦)向汽车级(几十千瓦)跃升 [5] - 高频开关是GaN核心优势 开关频率可达100kHz以上 在OBC DC-DC中价值显著 但在主驱逆变器(10kHz低频场景)难敌SiC [6] - 应用场景持续扩展 住宅储能 充电桩及混动车(PHEV/HEV)的电气化升级将成为GaN新战场 [9] 技术对比 - GaN因横向器件结构和栅极脆弱性 可靠性较SiC略差 热性能也更弱 SiC因垂直结构优势已抢占先机 [17][18][19] - GaN在消费电子中已积累应用数据 有助于建立汽车领域信心 但需更多高压偏置相关栅极应力数据 [20][25] - 主驱逆变器开关频率仅10kHz GaN优势难以发挥 但在DC/DC和OBC(100kHz+)领域有望取代SiC [44][45] 成本与价值 - 硅基GaN供应链成熟 长期成本目标接近传统硅方案 短期需平衡量产规模与可靠性验证投入 [8][39] - DC/DC转换器中GaN价值约30-50美元 OBC中价值翻倍 主驱逆变器可达100-200美元 [33][34][37] - 消费电子GaN器件采用硅衬底 晶圆厂改造难度低 比SiC更具成本潜力 [39] 市场导入节奏 - 汽车产品开发周期需2-3年 GaN在2024-2025年难大规模导入 但Tier 1供应商可能早于OEM发布方案 [31] - 当前GaN在DC-DC OBC 充电桩渗透率极低 需通过量产数据积累解决百万分之几的失效率问题 [27][47] - 燃油车市场同样存在机会 尤其插混汽车(PHEV)和轻混汽车(HEV)的DC/DC和OBC应用 [51][52] 技术路线 - 垂直GaN技术若成熟或可填补SiC产能缺口 但主驱逆变器领域难以完全替代SiC [42] - 集成GaN器件(如纳微 英诺赛科)通过单片集成驱动实现超低开关损耗 更适合高频应用 [49][50] - 住宅储能等新能源领域将成为GaN下一战场 高开关频率特性可发挥核心优势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