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载充电器
icon
搜索文档
车展对话|马勒董事会主席Arnd Franz:已调整产能布局,中国业务高度自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6:02
行业背景与挑战 - 欧洲汽车制造业面临电动化转型和本土品牌销量下滑压力,导致博世、采埃孚、大陆等Tier 1供应商裁员 [1] - 马勒集团计划2025年对斯洛文尼亚生产基地裁员,并将部分产能转移至波黑和匈牙利 [1] - 公司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事业部从5个合并为3个,管理董事会缩减至4名成员 [1] 中国市场战略 - 马勒每年投入营收的5.4%用于研发,转型后重点加强本地研发能力建设 [2][4] - 中国区被赋予高度自主权,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全覆盖,项目团队可独立运作 [5] - 在上海和常熟设立技术中心,通过本地化研发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2] 技术布局与创新 - 2030+战略聚焦电气化(智能充电、高效电驱动)和热管理业务,同时开发生物燃料/合成燃料技术 [2] - 提前5-7年布局800V高压平台,已开发车载充电器、DC转换器等系列产品 [6] - 应用AI技术加速开发流程,部分步骤效率提升100-1000倍 [3] 成本控制措施 - 建立"作战室"机制持续分析市场并改进,通过技术迭代平衡成本与性能 [4] - 整合本地与国际供应链资源,避免单纯降低材料成本带来的质量风险 [4] - 在热管理领域研发双系统解决方案,降低30%成本的同时减小体积和重量 [3] 全球供应链调整 - 实施区域化管理模式,亚洲市场以中国为核心,印度等地区同步调整 [5] - 公司支持自由贸易,认为长期关税战将损害全球汽车产量和经济网络 [5] - 无线充电技术已成为世界标准,被列为电动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6]
罗姆开发出电力效率提高50%的EV功率半导体
日经中文网· 2025-04-25 15:12
碳化硅半导体模块技术突破 - 新产品通过内部电路设计改进,用电效率显著提升,与单独使用半导体相比安装面积减少50%,实现轻量化 [2] - 采用碳化硅材料使节能性能优于竞品,效率提升50%,有助于缩短纯电动车充电时间并延长续航里程 [2] - 模块化设计将4-6个功率半导体组合,支持22千瓦级大型电动车充电需求,推出13种不同耐压规格产品 [2][4] 市场应用与生产规划 - 产品覆盖车载充电器及充电站场景,样品定价1.65万日元/个,已获两家海外企业订单 [4] - 前工序在日本福冈县和宫崎县工厂完成,后工序在泰国工厂组装,目标月产能10万个 [4] - 公司碳化硅业务战略明确,力争年销售额达100亿日元 [2] 产业链合作与技术延伸 - 2024年开发出用于驱动装置"E-Axle"的马达控制模块,已向法雷奥集团等汽车零部件企业供货 [5] - 碳化硅技术持续拓展至电动车核心部件,强化在动力系统领域的布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