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SD智驾套件
icon
搜索文档
数据驱动的智驾十年:特斯拉、Momenta合流闯进Robotaxi卫冕之战
新浪财经· 2025-06-05 20:17
行业监管与正名运动 - 2025年4月工信部公告要求将"高阶智驾"等术语统一规范为"组合驾驶辅助"或"辅助驾驶",行业进入强监管阶段[1] - 特斯拉Autopilot概念虽具前瞻性但字面误导性强,引发多起事故后被迫将FSD国内名称改为"智能辅助驾驶功能"[1][2] - 行业从概念炒作转向实力竞争,裸泳者出局,长跑者胜出的淘汰赛阶段开启[1] 技术路线演变 - 谷歌选择L4无人驾驶Robotaxi路线,特斯拉选择L2辅助驾驶渐进式路线,双方2013年合作后分道扬镳[2][19] - 特斯拉通过量产车数据驱动算法迭代,以低成本实现自动驾驶的技术路径曾被谷歌团队嘲讽为"跳高者想飞"[2] - 2024年特斯拉和Momenta等公司打破L2/L4技术边界,实现辅助驾驶向L4自动驾驶的跃迁[3][22] 特斯拉技术发展三阶段 - 2014-2016年合作期:采用Mobileye EyeQ3芯片(0.25TOPS)实现基础功能,后因黑盒问题转向英伟达DRIVE PX2(10TOPS)[6][7] - 2016-2019年过渡期:自研FSD芯片达72TOPS单颗算力,HW3.0系统算力144TOPS较前代提升7倍[8] - 2019年后全面自研:构建算法-数据-算力闭环,Dojo超算投入研发,2021年公布BEV+Transformer感知架构[9][10][11] 算法突破与行业影响 - 特斯拉2021年AI Day公布HydraNet多任务头架构,2022年升级占用网络实现3D空间感知[11][12] - 2024年FSD V12采用革命性端到端架构,删除30万行人工代码,实现"图像进、动作出"的类人驾驶[14][15] - 中国公司Momenta在2019年已开始应用Transformer,2024年推出AD5.0一段式端到端方案追赶特斯拉[22] 商业模式创新 - Momenta提出"数据飞轮"模式:L2量产车数据反哺L4算法,形成技术迭代与数据收集的闭环[20][21] - 传统Robotaxi重传感器/高精地图模式陷入规模化困境,特斯拉/Momenta通过前装量产降低成本[17][24] - 2025年特斯拉计划投放10台Robotaxi测试车,Momenta宣布年底推出主驾无人方案并进军欧洲市场[24] 行业竞争格局 - Waymo作为L4路线代表在北美经营十年,中国萝卜快跑等公司已建立车队优势[24] - 特斯拉与Momenta均采用量产车改Robotaxi策略,通过复用硬件和无图技术降低成本[24] - 行业进入新老势力对决阶段,渐进式路线证明其技术可行性[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