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raviton处理器系列
icon
搜索文档
半导体行业处于巨变之际
半导体芯闻· 2025-03-03 18:17
英特尔的衰落和潜在收购 - 英特尔面临制造失误和激烈竞争 台积电和博通对其业务表现出收购兴趣 博通关注芯片设计和营销业务 台积电考虑控制其工厂[3] - 英特尔临时执行董事长与潜在收购者谈判 优先考虑股东价值 双重交易可能性推动股价周二飙升16% 本周累计上涨5 3%[3] - 目前仅三星和英特尔保持设计+制造一体化模式 其余厂商多为无晶圆厂 依赖台积电等代工厂 格芯已转向汽车大晶体管生产[4] 供应链脆弱性和地缘政治 - 半导体供应链高度国际化 美国曾实现垂直整合 但技术复杂度提升使全领域专注不可行 国际供应链可分摊资本成本并吸引全球人才[5] - 美国政府推动本土制造并限制对华技术转移 台积电收购英特尔工厂需美政府批准 2022年芯片法案提供530亿美元补助 英特尔为主要受益者[6] - 巴塞罗那超级计算中心主任指出 美国在台湾的核心利益是台积电 强调高科技代工厂的战略价值[6] Arm的市场颠覆战略 - Arm计划推出自研数据中心服务器CPU 外包台积电生产 商业模式从授权转向制造 可能颠覆行业格局[7] - 亚马逊Graviton处理器采用Arm IP 但2024年9月宣布与英特尔合作 在18A工艺节点生产AI芯片[7] - Arm新战略引发客户冲突担忧 其节能设计对英特尔构成替代威胁 但需平衡与现有授权客户关系[10] 欧洲半导体发展机遇 - 欧洲缺乏芯片设计和制造能力 法国宣布1090亿欧元AI计划 欧盟推出半导体发展计划[8] - 巴塞罗那计划成为欧洲芯片设计中心 借助RISC-V开源架构机遇 预计创造10000个设计岗位[8] - 主张保护本土市场以提升竞争力 认为十年后欧洲芯片技术可能领先全球[8]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RISC-V架构兴起可能挑战英特尔 Arm和英伟达 预计十年内成为主流设计理念[8] - 中国在AI半导体领域仅次于美国 尽管受限制仍持续追赶全球领先者[10] - 行业面临台积电/博通收购英特尔 Arm进军制造等结构性变革 将重塑供应链和竞争生态[10]
芯片行业,面临巨大转变
半导体芯闻· 2025-02-26 18:04
英特尔的衰落和潜在收购 - 英特尔面临制造失误和激烈竞争,台积电和博通对其业务表现出收购兴趣 [3] - 博通关注英特尔的芯片设计和营销业务,台积电考虑控制其工厂 [3] - 英特尔股价因收购传闻单日飙升16%,本周累计上涨5.3% [3] - 行业趋势向芯片制造或设计专业化转变,英特尔可能被拆分收购 [3] 半导体行业格局变化 - 仅三星和英特尔仍保持芯片设计+制造一体化模式,其余厂商依赖台积电等代工厂 [4] - 格芯已落后,专注于汽车行业的大晶体管生产 [4] - 高科技代工厂的拥有权成为战略重点 [4][6] - RISC-V架构兴起可能挑战英特尔、Arm和Nvidia的芯片地位 [8] 供应链与地缘政治 - 半导体供应链高度国际化,但全球化带来脆弱性 [4][5] - 美国通过《芯片法案》提供530亿美元补助推动本土制造,英特尔是主要受益者 [5] - 台积电收购英特尔工厂需美国政府批准,引发政策争议 [5] - 美国在台湾的核心利益被认为是台积电 [6] Arm的战略转型 - Arm计划推出自研芯片,商业模式从授权转向制造 [6] - 新芯片将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CPU,由台积电代工 [6] - 此举可能与其现有客户产生竞争,如亚马逊 [6] - 亚马逊仍与英特尔合作在18A工艺节点生产AI芯片 [6] 欧洲半导体发展 - 欧洲缺乏芯片设计和制造能力,正推动1090亿欧元的法国计划和欧洲计划 [8] - 巴塞罗那计划成为欧洲芯片设计中心,瞄准RISC-V架构创造1万个岗位 [8] - 主张保护本土市场以提升芯片竞争力 [8] 行业竞争与创新 - 博通收购英特尔设计业务可能使其成为CPU市场主要参与者 [8] - Arm的节能设计对英特尔构成威胁,但面临与客户竞争的矛盾 [8] - 中国在AI半导体领域仅次于美国,技术追赶引发关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