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显示面板

搜索文档
华映科技涨2.17%,成交额3.4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772.11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9 10:39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9日盘中股价上涨2.17%至5.17元/股 成交额3.48亿元 换手率2.49% 总市值143.0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772.11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7.74%和7.41%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8.95%和21.51%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4.63% 近5日涨2.17% 近20日跌10.86% 近60日涨17.77% 年内1次登上龙虎榜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25.22万户 较上期增加11.65% 人均流通股10954股 较上期减少10.44%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列第六大流通股东 持股2127.73万股 较上期增持454.43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21亿元 同比减少16.59% 归母净利润-4.76亿元 同比亏损收窄15.5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5.92亿元 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 [3] 公司基本信息 - 主营业务为LCD显示面板及液晶模组研发生产销售 面板业务占比74.29% 模组业务占比25.53%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光学光电子-面板 概念板块涵盖福建自贸区/国资改革/荣耀概念等 [1]
华映科技涨2.06%,成交额5.7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09.8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8 11:0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8日盘中股价上涨2.06%至5.94元/股 成交5.78亿元 换手率3.59% 总市值164.3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09.81万元 特大单买入5433.65万元占比9.40% 大单买入1.05亿元占比18.20%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31.71%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3.85%/35.00%/33.18%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22.59万户 较上期减少6.57% 人均流通股12231股增加7.03%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127.73万股 较上期增加454.43万股 位列第六大流通股东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21亿元 同比减少16.59%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4.76亿元 但同比增长15.50% [2]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为LCD显示面板及液晶模组研发生产销售 面板业务占比74.29% 模组业务占比25.53% [1] - 属于电子-光学光电子-面板行业 涉及荣耀概念、智能手机、消费电子等概念板块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5.92亿元 近三年未进行分红 [3]
2025年“反内卷”政策联合解读:规范竞争,提质促新(附下载)
搜狐财经· 2025-08-07 15:56
总量:反内卷政策框架与宏观背景 - 中央财经委会议高层级部署反内卷政策,聚焦供需错配、市场体系不健全及地方政府行为影响,需多措并举协同发力 [2] - 供给侧改革思路明确:建设统一大市场、调整税收政策(如减少出口退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行业协会自律及环境要素约束产能 [3] - 本轮内卷竞争背景包括房地产供需错配拖累需求、制造业投资快速扩张(2022-2024年复合增速8.3%高于工业增加值5.8%),新兴行业如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卷入竞争 [4] - 民营企业参与度较高,2024年民企固定资产周转率2.7低于2015年3.3,国企周转率3.1高于2016年2.6 [4] 策略与历史经验对比 - 2016-2017年供给侧改革以行政化手段去产能,本轮反内卷以市场化手段为主,行业范围广且民企多,需关注企业自愿减产及政策约束力 [5] - 上轮改革催生周期板块"预期催化-价格驱动-盈利驱动"三阶段行情,初期行业指数涨幅20%-30%,当前反内卷处预期阶段,需跟踪商品价格及景气拐点 [5] 固收与资本开支周期 - 2015年供给侧改革导致债市调整约30BP,本轮反内卷无明确定量目标,经济目标完成较好,需求政策待跟进,央行呵护资金面 [6] - 反内卷推动资本开支下行,改善供需格局,一季度A股行业资本开支/折旧摊销中位数降至1.29,自由现金流/权益提升至4.8% [7] 汽车行业 - 国内汽车需求未恢复至2017年水平,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但增速放缓导致利润率下滑和生态恶化 [7] - 国常会及部委部署反内卷行动,加强成本监测、一致性检查及账期监管,违规者面临处罚 [8] - 头部车企响应缩短账期至60天,优化库存,比亚迪取消限时定价,要求经销商规范报价 [8] - 反内卷促车企注重经营质量,高端化战略提升,但供应链可能承担额外降价压力 [9] 电子行业 - 面板供给高度集中中国大陆,2024年LCD全球产能占比74%,京东方、TCL华星和惠科合计市占率59.9% [10] - 厂商按需生产调整稼动率,供需平衡改善,2023-2024年LCD TV面板供需比峰值7.2%谷值4.3%,周期波动减弱 [11] 上游大宗与能源 - 反内卷推动建材等行业稳价,加速落后产能去化 [12]
手机显示技术分水岭已至 柔性 AMOLED 成主流
中国经营报· 2025-07-18 21:45
柔性AMOLED显示面板市场增长 - 2025年第一季度采用柔性AMOLED显示面板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51亿台,同比增长15%,年增长率稳定在20%左右 [1] - 柔性AMOLED显示面板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比跃升至51%,标志着其正逐步取代传统显示技术成为主流 [1] - 预计2025年年底柔性AMOLED显示面板总出货量将超过7.5亿台,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突破60% [4][6] 技术优势与市场需求 - 柔性AMOLED采用自发光像素结构,无需背光模组,实现近乎无限的对比度,峰值亮度达1800尼特以上,色域覆盖超100% DCI-P3标准 [2] - 可折叠特性成为亮点,三星Galaxy Z Fold系列和华为Mate X系列折叠屏手机采用柔性AMOLED面板,推动市场普及 [3] - 消费者对轻薄、可弯曲屏幕需求增加,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促使更多中高端机型采用AMOLED屏幕 [1][3] 市场竞争格局 - 三星显示为AMOLED领域领军企业,但中国面板企业如京东方、深天马、维信诺加速技术突破与产能建设,形成竞争格局 [5][6] - 京东方成都第8.6代AMOLED生产线提前4个月进入设备搬入阶段,深天马柔性AMOLED业务快速增长,盈利能力修复 [6] - 2024年中国厂商AMOLED显示面板出货量达3.64亿片,较2023年增长超1.2亿片 [6] 行业未来趋势 - 柔性AMOLED在智能手机渗透率持续提升是必然趋势,折叠、LTPO等高端技术产能释放将推动高端产品占比增长 [4] - LCD显示面板短期内不会被完全取代,在中低端手机和特定应用场景仍具竞争力,与AMOLED将长期共存 [4] - 未来竞争聚焦技术创新、良率提升和成本控制,市场可能形成多强并立格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