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薄膜船专用不锈钢
搜索文档
质量筑基育新质 三晋蝶变换新颜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2 15:47
质量强企工程 - 山西省形成166家企业入选的质量强企培育库,培育产业链质量人才353余名,推动60家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 [2] - 太原钢铁集团的LNG薄膜船专用不锈钢获得法国GTT认证,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三家具备资质的供应商 [2] - 山西锦波生物医药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领域处于全球领跑地位 [2] - 通过质量奖项目和“晋质贷”等10多项政策支持企业质量创新 [3] 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创新 - 太原重工构建“1+N”一体化高阶管理体系,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交付预警率和质量监控率达100% [4] - 山西汾酒构建“双生态”传承创新质量管理模式,整合微观酿造微生物生态和宏观质量人生态 [4] - 山西高科华杰光电构建“5C”一体管理模式,以质量为中心形成文化、客户、创新、变革协同驱动 [4] 质量提升成效与标杆 - 太钢集团在核电站机组堆内构件用不锈钢板领域成为独家供应,是海底软管用双相不锈钢冷板的国内唯一、世界第二供应商 [5] - 太原重工开发的“露天矿用超大型铲装机器人”实现国家级科研项目零突破,高速动车组轮轴制造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5] - 山西汾酒成功跻身国内白酒前三位,实现营收利润双丰收 [5] - 山西华翔集团为全球客户提供一小时JIT服务,客户涵盖近百家世界500强企业 [5] 质量基础设施与技术能力 - 山西烁科晶体引进50余台先进检测仪器,是国内第一家通过IATF16949认证的碳化硅衬底生产企业 [6] - 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对接,建立一站式检测信息平台,实现链上各环节信息全程可查 [6] - 百信信息技术搭建集成ERP、MES、WMS等系统的智能化平台,实现跨系统信息实时共享 [7] 质量人才队伍建设 - 山西华翔集团以“师徒制”融合技艺传承与创新,将工匠文化写入十年战略规划,设置工匠津贴 [7] - 山西汾酒拥有国家级评酒师30余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 [7] - 首席质量官制度在全省广泛推行,鹏飞集团、天地煤机、高科华杰、百信信息等企业均建立该制度 [7] 质量强链与产业升级 - 山西已形成质量强链典型案例12个,煤化工产业链、新型储能产业链入选全国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 [9] - 省级重点产业链达到16条,采取“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模式 [9] - 在忻州市高端锻造产业链,天宝集团风电法兰生产线精度提升20%,能耗降低10% [10] - 恒跃集团智能生产线效率较传统模式提高35%,成功进入欧美高端市场 [10] 标准引领与技术创新 - 在智能纺织机械领域,产业链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攻克23项“卡脖子”技术,主导及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24项 [11] -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打通“技术—专利—标准—产业”转化通道 [11] - 太钢集团牵头起草的《不锈钢精密箔材》国家标准填补国内空白,引领世界“手撕钢”产业发展 [11] 质量基础设施支撑 - 山西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30项,发布华北大区共享计量校准规范5项 [12] - 国家级质检中心、计量中心达11个,省级中心达35个 [12] - 法兰锻件产业通过引入国家质检中心方案,产品缺陷率从3%以上降至1%以下,准时交货率从不足80%跃升至95%以上 [12]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改造 - 定襄县法兰产量占全国44%,已建成16条智能生产线,28户企业应用ERP、MES等数字化工具 [13] - 通过智能化改造,行业平均生产效率提升5%以上,成本降低6%,产品合格率提高3-5个百分点 [13] -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建成数字化质量管控体系,外部质量损失率年均下降超10%,机车出厂前“零公里”问题从平均每台18项以上降至2.2项 [13] 产业链协同创新 - 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太重集团等23家企业组建联合技术攻关组,关键焊缝合格率从90%左右提升至97% [14] -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为30余家企业服务,核心原料合格率从92%跃升至98% [14] - 智能纺织机械产业链关键配套件合格率从90%提升至96%,带动年产值突破50亿元,海外订单同比增长35% [14] 质量强县与县域经济 - 山西已有22个县(市、区)入选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强县培育库 [15] - 定襄县高端锻造产业链围绕原材料到产品应用环节补齐短板 [16] - 晋中市太谷区玛钢产业链完成12项质量攻关,产品不合格率下降30%,市场份额稳居全国2/3以上 [16] 品牌建设与金融服务 - “山西精品”品牌引入标准先进性评价机制,19项指标填补国标行标空白,117项产品指标优于国家标准 [18] - “晋质贷”融资业务让质量荣誉成为融资信用,截至2025年7月末累计授信金额98.4亿元,累计融资金额35.38亿元 [19] - 2025年1-7月平台辅助33户企业申请融资,获得授信55.05亿元,融资金额16.93亿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