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系列公仔玩具

搜索文档
在中国,遇见非遗的N种模样(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1 06:50
观众在"非遗新表达"展区进行"AI+非遗"互动体验。 波兰艺术家帕夫拉克现场参与"交织万象"编织装置共创。 泰国手艺人在清迈展区创作博桑伞绘画。 主办方供图 "这里绿意盎然,到处都有艺术的气息,我喜欢这里的一切。"对于波兰手工艺人戈沙来说,过去的 一段时间既是与四川成都的初次相遇,又是一趟在中国遇见世界非遗的多元之旅。 近日,历时7天的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下称"非遗节")圆满落幕,来自中国、 意大利、俄罗斯、日本等84个国家和地区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演出团队、专家学者等汇聚于此, 以"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分享展示近600项非遗,研讨非遗保护与传承路 径。非遗节期间,成都市举办23场非遗主题系列活动,近200万人次走进非遗节现场,感受非遗的多彩 魅力。 把新想法"种"进老手艺 来到"锦官城",自然要看蜀锦。沉浸式交互艺术空间"织造万象",配备了高清显示屏的数字织机, 还原2000多年前的汉代老官山汉墓织机造型,滑动数字织机上的梭子,观众就能即时织出精美的蜀锦纹 样,整个空间内的数字锦缎随之流动穿梭,视觉效果令人惊艳。 拥有近3000年历史的国家级非遗蜀锦,并非束之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