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雷朋眼镜
搜索文档
 苹果智能眼镜最新爆料,与Meta正面交锋?
 环球网资讯· 2025-10-13 15:11
 产品功能与设计 - 第二代智能眼镜或将具备两种独特模式,能根据所连接设备灵活切换 [1] - 与Mac配对时,将能够运行完整版的visionOS操作系统,提供丰富强大的功能体验 [3] - 与iPhone配对时,会切换到更轻量、更适合移动设备的界面,方便快速便捷操作 [3]   竞争格局与市场定位 - 苹果智能眼镜的设计被认为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3] - Meta雷朋眼镜已有带镜内显示屏款,美国起售价799美元,是苹果智能眼镜的有力竞争对手 [3]   产品发布与迭代规划 - 苹果第一代智能眼镜不会配备镜内显示屏 [3] - 第一代智能眼镜配备用于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用于拍照和录像的摄像头、支持语音控制功能,并可能具备健康相关功能 [3] - 苹果最早可能在2026年宣布推出第一代眼镜,并于2027年正式上市 [3]
 苹果2026年智能眼镜前瞻:五大关键功能值得期待
 环球网资讯· 2025-10-03 11:51
 产品定位与战略 - 公司正加速研发智能眼镜,旨在与Meta的雷朋系列展开竞争 [1] - 面对Meta已推出带显示屏的智能眼镜,公司希望加快其首代产品的开发进程,甚至已暂停下一代Vision Pro的部分工作以优先推进眼镜产品上市 [1] - 与初代Apple Watch类似,苹果眼镜将首先定位为一款时尚配饰,而非款式有限或造型笨重的设备 [4] - 公司计划提供多种镜框与镜腿材质选项,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审美,预计将推出不同颜色、尺寸和形状供选择 [4]   核心功能与技术 - 设备将主要依赖语音控制,Siri将扮演核心角色,公司只有在下一代功能全面升级的Siri准备就绪后才会正式发布这款眼镜 [5] - 基于大语言模型重构的更智能Siri版本将于2026年春季推出,其体验将更接近Claude、Gemini或ChatGPT [5] - 用户可通过语音结合眼镜内置摄像头实现多种功能:对所见场景提供反馈、查找信息、翻译外语、记忆位置、提供任务指导、播放音乐、发送信息等 [5] - 首代眼镜将不会配备显示屏,但会具备与Meta基础款雷朋眼镜同等级的AI能力、摄像头与音频功能,支持拍摄照片、录制视频、播放音频、提供导航、回答问题、描述环境、视觉识别、拨打电话、发送信息、语言翻译等功能 [6] - 眼镜将搭载基于Apple Watch芯片的公司自研芯片,但无法完全独立运行,仍需配合iPhone才能启用AI处理等完整功能,任务交由iPhone处理有助于延长眼镜续航 [7]   发布时间与定价 - 公司可能在2026年底正式展示该产品,并于2027年初正式上市 [7] - 关于售价目前仍无确切消息,但Meta Ray-Bans起售价为380美元,预计公司会为其版本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7]
 入局“百镜大战” 小米AI眼镜今晚亮相
 每日商报· 2025-06-26 07:00
 小米AI眼镜发布 - 小米将于6月26日发布首款AI智能眼镜 代号"面向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 同时亮相的还有小米YU7汽车与折叠手机 [1] - 该产品采用高通AR1+恒玄BES2700双芯片架构 前者专注影像处理 后者优化音频场景功耗 相比Meta雷朋仅搭载高通AR1的方案 纯音频场景续航优势显著 [2] - 产品采用钛金属材质 重量控制在30克 比Meta雷朋轻近1/3 镜腿最窄处仅5mm [2] - 通过深度整合AI视觉算法实现无屏幕交互 用户注视物体可即时获取相关信息 将物理世界转化为信息可读的数据场 [2] - 交互设计采用触摸镜腿 语音指令 AI手势识别三重保障 并打通眼镜-手机-汽车-智能家居全场景生态联动 [3]   市场反应 - 消息公布后小米概念板块强势拉升 盘中最高涨1.6% 收盘涨1.55% 近一周累计涨幅达6.14% 成分股中295只上涨 [1][4] - 相关个股表现突出:泰凌微 天晟新材20cm涨停 硅宝科技涨超13% 紫建电子涨超10% 合力泰 浙江世宝两天2板 [4] - 带动人工智能板块普涨 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涨3.03% 人工智能ETF科创(588760)涨3.20% 自4月8日低点累计反弹14.17% [1][5] - 人工智能ETF科创全天成交1.74亿元 换手率11.86% 最新规模达14.46亿元创近1月新高 [5]   行业展望 - 机构预计下半年小米 三星 字节 亚马逊等软硬件大厂将密集发布新款眼镜产品 推动行业加速渗透 [1][5] - AI眼镜被视为AI大模型最佳应用载体之一 占据人体唯一无接触多模态交互入口 具备成为下一代移动终端潜力 [3] - 政策面支持力度加大 证监会明确人工智能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未盈利创新企业 [5][6] - 国产大模型持续降本增效 AI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政策与产业协同推动技术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