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搜索文档
审计行业期待AI赋能 多重瓶颈如何突破?
证券时报· 2025-08-14 01:45
审计行业现状与挑战 - 传统审计模式面临数据量爆炸式增长、手工操作效率低下、风险识别滞后等问题,AI技术被视为突破困局的关键抓手 [1] - 审计质量要求攀升、合规监管趋严背景下,行业对AI价值的认知已达成共识,技术驱动审计变革的趋势明显 [1] AI赋能审计的核心价值 - AI在数据处理与分析方面可快速处理全量数据、挖掘关联与异常,克服传统抽样审计易遗漏问题,提升效率与精准度 [2] - AI在风险识别与预警方面基于历史与实时数据构建模型持续监控,突破传统审计依赖经验判断的滞后性 [2] - AI在流程自动化方面可自动完成审计证据识别、提取、底稿生成等重复性工作,减少人工操作与失误 [2] 头部事务所的AI实践 - 德勤的生成式AI助手"DARTbot"嵌入审计全流程,能自动检索分析财务数据、识别文件关键信息并预警异常 [3] - 安永在底稿生成、函证制作、抽样及报告输出等环节实现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应用 [3] - 天职国际搭建"职慧"AI平台,推出财报分析等多款工具,融合审计知识库与逻辑辅助专业判断 [3] - 某头部所五年前启动SACP智能云审计平台研发,已集成近20项工具,每年在AI审计领域投入超1000万元 [4] 中小型事务所的AI应用困境 - 中小所客户以中小微企业为主,数据无需公开且缺乏广泛可比来源,信息规范性不足,制约了AI审计工具的开发应用 [4] AI审计面临的现实挑战 - 成本压力:AI审计涵盖技术部署、数据整合、人才与运营等多项成本,需要大额初始投入和长期维护 [5] - 数据质量与协同不畅:银行、央企系统标准不一、元数据缺失,导致模型训练效果不佳;个人信息、跨境传输等数据缺乏清晰审计豁免条款 [5] - 技术瓶颈:算法可解释性难题,AI模型的"黑箱"运算让审计人员难以理解决策依据;缺乏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5] - 人才缺口:AI审计需要"审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现有人才结构难以满足需求,四大所招聘这类岗位平均空缺期6—9个月 [5] 推动AI审计落地的建议 - 政策层面需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与伦理框架,制定AI审计应用指南,明确算法透明度要求、数据安全边界及人机责任划分 [6] - 建议由财政部牵头建立"审计AI合规审核平台",允许具备资质的事务所参与试点,并提交算法说明、风险评估报告 [7] - 行业层面需建立跨机构交流平台,促进头部机构与中小所的经验共享,减少重复投入 [7] - 人才培养需打通校企协同通道,培育具备AI技能的高校毕业生,为执业审计人员提供分层分类的技能培训 [7]
双轮驱动 协同进化:江海证券RPA实践中的数字化与文化融合
证券时报网· 2025-08-07 12:00
金融科技对证券行业的影响 - 金融科技发展重塑证券行业生态格局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区块链等技术推动行业数字化 智能化转型 [1] -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证券公司需推动技术创新与组织文化深度融合 [1] - 江海证券以RPA为突破口 提升运营效能并推动组织文化向数字化 协作化 创新化方向演进 [1] 文化觉醒与变革 - 《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要求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 江海证券视其为技术升级与企业文化重构的契机 [2] - 效率 合规 创新成为券商生存的"三驾马车" 传统作业模式难以支撑高质量发展 [2] - RPA技术成为破局关键 具备毫秒级精准执行 7×24小时运作 零差错风险管控等特性 [2] - 江海证券提出"技术赋能文化 文化反哺技术"的双向驱动模式 将RPA升华为企业文化转型载体 [2] 效率与合规文化升级 - RPA实现开闭市自动化运维 人力耗时下降90% 每天释放产能4.5人时 [3] - 权限管理效率提升9倍 80%配置动作由机器人自动完成 实现"权限随岗 即配即用" [3] - 80%清算场景实现自动化 整体时长缩短30% 财务报表数据导出速度提升3倍 差错率降至0.1%以下 [3] - RPA确保流程标准化透明化 审计机器人可自动采集数据 识别异常交易 审查业务规范性 [4] - 系统监控自动化使故障响应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 形成"安全即文化"的集体认知 [4] 协作创新与生态进化 - 跨部门组建"RPA专项工作小组" 建立需求-开发-优化闭环机制 业务人员可自主设计流程 [5] - 江海证券构建"1+3+N"数字文化生态体系 覆盖167个自动化应用场景 [7] - 运营成本降低 业务流程优化率提升 创新提案数量增长 风险管理能力增强 [7] 数字化转型的文化范式 - 文化先行 将数字化转型升华为文化战略 避免"技术孤岛"现象 [7] - 通过无代码平台降低技术门槛 使创新成为全员可参与的文化实践 [7] - 建立技术贡献与文化认同的双向反馈机制 形成持续优化的文化生态 [7] - 江海证券以RPA为关键技术 推动效率与合规协同提升 为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8]
人工智能时代的组织架构
36氪· 2025-06-18 08:08
人工智能重塑企业组织结构 - 人工智能正从工具演变为重塑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力量,直接介入流程、削弱层级并推动员工自主决策 [1] - 75%的员工已使用AI辅助工作且不再等待管理层批准,传统层级结构成为效率障碍 [1] - 企业需转向扁平化、分散化、高适应性的结构设计以应对AI驱动的变革 [1] 去中心化成为主流的五大动因 1. **AI压缩管理链条**:AI可完成分析、判断等任务,减少对中层管理的依赖,推动组织向扁平化演进 [2] 2. **员工自主化趋势**:50%员工使用AI工具(半年内翻倍),主动寻求效率提升,要求组织赋予更多权限 [3] 3. **市场响应需求**:传统层级结构响应慢,去中心化架构(如Careem案例)可加速客户响应与决策 [4] 4. **技术与文化协同**:去中心化文化结合AI工具,形成"主人翁"思维与创新飞轮效应 [6] 5. **全球化与远程办公**:分布式团队需更强自主性,去中心化支持高效协同 [7] AI撬动组织灵活性的四大机制 - **授权落地**:AI为一线员工提供决策辅助(如客服AI助手),实现无需上报的直接处理 [9] - **流程自动化**:AI+RPA自动化中后台任务(数据录入、审核等),释放人力资源至高价值工作 [10] - **个性化激励**:AI根据员工偏好推荐学习与项目(如谷歌内部系统),激发主动性 [11] - **管理转型**:AI数据视角帮助管理者从监督转向支持,提升员工信任感 [12] 成功转型企业案例 1. **Careem**:AI优化路线规划与客服,扁平化结构使基层团队直接决策,提升用户体验 [15] 2. **Netflix**:AI数据分析支持员工自主内容决策,"自由与责任"文化提升市场适应力 [16] 3. **耐克**:本地团队通过AI预测系统快速响应需求,实现"全球品牌+本地行动" [17] 4. **Spotify**:自组织小队(Squad模式)结合AI用户分析,加速细分市场创新 [18] 5. **TripleOne**:AI自动化管理业务模块,员工专注创意,验证"无总部企业"可行性 [19] 去中心化风险与应对 - **决策不一致**:建立统一决策框架+AI数据平台同步(如OKR系统) [22] - **协作成本高**:引入协作工具(Slack/Notion)+明确团队接口设计 [23][24] - **文化碎片化**:AI个性化沟通+文化大使机制强化归属感 [26] - **管理者角色迷失**:培训管理者转型为赋能者,利用AI数据聚焦战略 [27] - **责任模糊**:AI系统记录决策链+建立快速复盘机制 [28][29]
交通银行中层人事调整涉及多家一级分行
新浪财经· 2025-03-24 17:08
文章核心观点 3月21日交通银行发布2024年度成绩单及董事会决议,近期有多项人事调整,2024年人员增员且金融科技投入加大,在数字化建设和降成本方面取得成效 [1] 公司业绩 - 截至2024年末交行资产总额达14.9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8%,2024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935 [1] - 截至2024年末境内有38家省级分行、直属分行,216家省辖分行,2818家营业网点 [1] - 截至2024年末境内银行机构从业人员89301人,相较2023年末增员1491人 [1] - 2024年增员最多的是金融科技岗位为1194人,同比增加16.6%,占全行员工比例提升至9.38%;其次是销售拓展岗增加802人,全行占比提升至34.5% [1] - 截至2024年末集团金融科技人员9041人,较上年末增长15.70%,占集团员工总人数比例9.44%,较上年末上升1.15个百分点 [1] - 2024年金融科技投入1 [1] 人事调整 总行高管 - 3月21日董事会同意聘任杨涛为副行长,任职待金融监管总局核准,此前任国家开发银行评审管理部总经理 [1] 一级分行 - 总行授信部授信审批人毛茹莼任青岛分行副行长、高级信贷执行官,曾任扬州分行副行长 [1] - 陕西省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吴天俣任贵州省分行党委委员,曾任西安西五路支行行长 [1] - 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支行行长江洁任苏州分行副行长,2020年12月任吴中支行行长 [1] - 江苏省分行纪委副书记等朱俊凌任吉林省分行纪委书记,曾任南京月牙湖支行行长等职 [1] - 广州审计监督分局局长汪国清任广东分行资深专家,曾任佛山分行行长等职 [1] - 北京审计监督分局副局长、资深专家杨丽到龄退休 [1] 任职资格获核准 - 3月14日张敬平任广东省分行副行长,曾任珠海分行行长助理等职 [1] - 3月5日贺飚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行长,曾任北京管理部副总裁等职 [1] - 2月27日修永春任安徽省分行副行长,曾任数据中心高级经理等职 [1] - 2月21日缪洋任天津市分行行长,曾任江苏省分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等职 [1] - 2月19日万迪敏任江西省分行副行长,曾任江西省分行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1] 公司战略与成果 战略目标 - 行长表示金融科技万人计划今年接近完成,坚持把数字化新交行建设作为战略推进重要突破口 [1] - 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表示2021年提出打造人工智能新名片发展目标,策略是先对内、后对外,先局部、后整体 [1] 降成本成果 - 运用RPA、OCR等技术在信贷风控等领域减少人工工作量 [1] - 推进人机协同工作,实现零贷尽调报告和普惠授信报告一键生成,节省超50%客户经理撰写报告时间 [1] - 2024年建成金融行业最大规模千卡异构算力集群,构建千亿级金融大模型算法矩阵,完成超100个大小模型场景建设,全年释放劳动力超1000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