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th RM金融推理模型

搜索文档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金融迈向“零幻觉、具身化、多模态”时代
第一财经· 2025-07-28 14:27
AI金融应用的新突破 - 华东师范大学SAIF发布新一代Smith RM金融推理模型,30秒生成1.2万字信贷报告,幻觉率控制在0.3%以内,较上一代下降97%,已辅助审批科创贷款47亿元,单笔审批时效从5.7个工作日压缩至11分钟 [3][4] - 交通银行推出"小姣"具身智能机器人,高1.2米,搭载14自由度机械臂,提供引导、理财查询等服务,展示人机交互新方向 [5] - 蚂蚁集团升级AI金融管家,推出"蚂蚁保"和"蚂小财",并发布"看一看"智能眼镜支付方案,通过语音识别和摄像头扫描完成支付流程 [5][6] - 上海银行发布AI手机银行,支持沪语和普通话语音操作,秒级完成养老金查询、理财推荐等高频业务,内置适老化模式 [7] AI落地面临的挑战 - 浦发银行董事长指出技术壁垒已不大,关键在于将AI技术有效应用于具体场景,如快速生成研发和信贷报告,提升精准性和效率,需在战略层面调整管理流程 [9] - 摩根大通行长认为技术、组织架构和管理缺一不可,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相辅相成,区块链技术应用由金融科技公司需求推动 [9] -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强调产学研合作,传统AI与生成式AI在金融领域应用不可割裂,科技与行业应用相互促进 [10] - 联合国大学研究员指出AI芯片短缺加剧数字殖民主义风险,全球南方低工资劳动力标注数据,但AI工具开发和决策权掌握在北方 [10] AI重塑未来金融格局 - 斯坦福教授分析算力作为生产资料的重要性,应用场景和效率比算力本身更重要,AI在金融领域应用需更多人类智慧和判断 [13] -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算力全球第二,芯片技术瓶颈犹存,但制造业基础和市场规模稳固,AI应用场景拓展将带来新机遇 [13] - IEEE推动AI技术全球合作与共识,制定可解释性AI、环境影响评估等标准,确保技术发展符合伦理和社会价值 [14] - 数据主权对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倡议建立可持续资产新形式,通过激励机制促进AI技术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应用 [14]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金融迈向“零幻觉、具身化、多模态”时代
第一财经网· 2025-07-27 20:29
金融AI应用新趋势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金融AI应用关键词为"落地""可信""具身",与去年概念阶段相比实现实质性突破 [1] - 华东师范大学SAIF发布新一代Smith RM金融推理模型,交通银行推出"小姣"具身智能机器人,蚂蚁集团展示"看一看"智能眼镜支付方案 [1][2][3] - 行业从技术幻觉讨论转向实际场景落地,AI正重塑金融服务未来形态 [1][2] 技术创新与性能突破 - Smith RM模型30秒生成1.2万字信贷报告,幻觉率控制在0.3%较前代下降97%,已辅助农行上海分行审批47亿元科创贷款 [2] - 交通银行"小姣"机器人配备14自由度机械臂,提供引导、理财查询等全流程服务,实现数字员工具象化 [2][3] - 蚂蚁集团重构大模型底层架构,升级AI金融管家并推出"蚂蚁保""蚂小财",智能眼镜支付实现语音+视觉双模态交互 [3][4] 金融机构实践案例 - 上海银行AI手机银行支持沪语/普通话语音指令,秒级完成养老金查询等10余项业务,内置适老化模式 [4] - 浦发银行通过AI加速信贷报告生成,单笔审批时效从5.7工作日压缩至11分钟 [2][5] - 蚂蚁集团"看一看"支付方案实现端到端加密传输,支付指令通过云端服务器与支付宝接口实时对接 [4] 行业发展共识 - 银行、科技公司、监管机构构成金融创新三大主导力量,算力成为核心基础设施 [7][8] - IEEE已制定多套AI标准涵盖可解释性、环境影响评估等领域,推动全球技术协作 [8] - 产学研合作至关重要,传统AI与生成式AI需协同发展形成螺旋上升效应 [6][8] 市场潜力与战略布局 - 中国算力规模全球第二,制造业基础与市场规模支撑AI场景拓展的规模报酬递增 [7] - 金融机构需在战略层面调整管理流程,技术应用需与组织架构变革同步推进 [5][8] - 金融科技公司服务银行未覆盖客群,同时倒逼银行加速科技应用如区块链跨境支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