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tial平台

搜索文档
硅谷最疯CEO:卖掉摇钱树《宝可梦GO》后,他做了什么?
创业邦· 2025-05-27 18:11
公司战略转型 - Niantic宣布放弃游戏业务,全面投入AI领域,以35亿美元将游戏开发业务出售给沙特控股的Scopely,并更名为Niantic Spatial [4] - 公司转向开发用于分析现实世界的AI模型,服务企业客户,重点发展去年11月推出的Spatial平台 [5] - 战略转型源于生成式AI热潮对硅谷的巨大影响,即便成立十载的公司也在被彻底改变 [7] 业务重组与融资 - 公司向现有投资者筹集2.5亿美元用于新业务发展,交易预计月底前完成 [9] - 约400名游戏开发员工将加入Scopely,200人留在Niantic,重组过程中裁撤超过65人 [9] - 公司不打算再进行大规模裁员,但交易最终阶段可能还有个别人员离职 [9] 游戏业务表现 - 《精灵宝可梦GO》自2016年推出以来创造约80亿美元收入,2024年吸引1亿玩家 [10] - 公司2023年营收达10亿美元,月活跃玩家3000万,其中《精灵宝可梦GO》贡献7.7亿美元 [10] - 《怪物猎人Now》2023年收入1.42亿美元,同比增长23% [13] 市场竞争格局 - 2023年空间计算市场规模1100亿美元,预计2033年增至1.7万亿美元 [8] - 竞争对手包括英伟达的Omniverse平台和World Labs的3D幻想世界AI技术 [9] - 公司面临激烈竞争,但认为空间AI领域存在巨大机会 [8][9] 技术优势与数据积累 - 公司拥有"大型地理空间模型"(LGM),利用玩家累计行走的300亿英里路程数据 [5] - 技术包括视觉定位系统和Scaniverse应用,可精准识别位置和创建3D模型 [14] - 交易后仍可访问游戏位置数据,但不再控制数据流向 [24] 企业客户合作 - 已与新加坡旅游局合作增强现实导览项目,展示著名景点"花穹" [22] - 与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合作,开放物流和地图工具给其企业客户 [23] - 正在开发一个"集主题公园、办公园区和住宅区于一体"的未公开项目 [23] 公司历史与背景 - 公司名字源于1849年淘金热期间的捕鲸船Niantic号,总部设计向历史致敬 [18] - CEO约翰·汉克是数字地图先驱,曾创办Keyhole公司后被谷歌收购 [19] - 2010年在谷歌内部创立,2015年分拆为独立公司,谷歌仍是投资方之一 [19] 转型原因与挑战 - 游戏开发与技术部门长期争夺资源,拆分后可以专注企业AI业务 [15] - 维持现象级产品运营负担沉重,推出新爆款游戏难度增加 [21] - 转向企业业务意味着放弃主要现金来源,需要建立新的营收模式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