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ezepelumab
icon
搜索文档
默沙东、GSK抢着买慢病新药,哪些公司还有BD机会?|焦点分析
36氪· 2025-07-30 17:05
恒瑞医药与GSK的BD交易 - 恒瑞医药以5亿美元首付款、120亿美元里程碑金额将PDE3/4抑制剂HRS-9821海外权益及11个临床前创新项目独家选择权授权给GSK [1] - HRS-9821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新药,研发成本仅3843万元,7月初刚进入临床阶段 [1] - 11个打包项目涉及肿瘤和自免领域,但均处于临床前阶段 [1] COPD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COPD市场规模已突破200亿美元,但该领域十多年无新机制药物上市 [1] - 传统治疗药物以LABA、LAMA、ICS为主,代表产品GSK的Trelegy Ellipta 2024年Q1销售额达6.75亿英镑(同比+15%) [5] - 跨国药企主导市场,包括阿斯利康、GSK、勃林格殷格翰等 [3] PDE3/4抑制剂的市场机遇 - 2023年6月FDA批准首个PDE3/4抑制剂Ensifentrine,默沙东随即以100亿美元收购其研发公司Verona [1] - Ensifentrine上市半年销售额4200万美元,2024年Q1增至7130万美元,预计2035年销售峰值达40亿美元 [5] - 临床数据显示其降低中重度急性加重率36%-43% [5] PDE3/4抑制剂的机制优势 - PDE3抑制可快速扩张气管缓解呼吸困难,PDE4抑制具有抗炎作用 [6] - Ensifentrine对PDE3亲和度是PDE4的几千倍,起效快(几周内可见效果) [6] - 相比传统激素联用方案,新机制可覆盖50%经历急性加重的患者 [5] 中国药企在PDE3/4领域的布局 - 全球PDE3/4抑制剂研发领先企业均为中国公司,正大天晴TQC3721已进入3期临床并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 [9] - 海思科HSK39004处于2期临床阶段 [9] - 潜在买家包括勃林格殷格翰、阿斯利康等呼吸领域巨头 [9] COPD其他创新疗法进展 - 生物制剂靶向IL-4Rα(度普利尤单抗)、IL-5(美泊利单抗)、TSLP等通路,度普利尤单抗2024年销售额超140亿美元 [12] - TSLP靶点药物中,阿斯利康/安进Tezepelumab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2期临床显示可覆盖更广患者群 [12] - 干细胞疗法尝试修复肺泡结构,海南博鳌定价单次治疗15万元 [14] 未来COPD治疗市场趋势 - 传统药物(月费几百元)与创新药(如Ensifentrine月费3000美元)将形成分层选择格局 [14] - 创新药主要覆盖难治患者,推动市场差异化发展 [14] - 呼吸道领域正成为继肿瘤、自免后的新价值洼地 [2]
Upstream Bio, Inc.(UPB)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6-11 22:2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去年秋季上市,上季度末现金为4.3亿美元,现金可支撑到2027年,能满足鼻息肉研究结果公布、严重哮喘研究结果公布、启动和执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研究,以及支持CMC和设备开发的大量投资 [73][7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哮喘业务 - 公司在哮喘患者中进行的多次递增剂量试验显示,药物能在两周内完全占据受体,并在最后一剂后长达24周持续产生效果 [24] - 与一些试验数据相比,药物对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影响更大,在建模情况下比TESSPIRA临床项目观察到的效果约大50%,在效力方面,与FeNO相关的EC50或EC90几乎高出300倍 [27] 慢性鼻 - 鼻窦炎伴鼻息肉业务 - 鼻息肉研究已完成患者招募,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公布数据,试验为100毫克的Virecitug每12周给药一次与安慰剂1:1对照 [4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严重哮喘市场中,目前有六种获批生物制剂,但生物制剂渗透率仍低于20%,差异化产品有机会进入市场并提高整体市场份额 [42][4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公司希望推出预填充注射器和自动注射器产品,实现办公室给药或家庭给药,给药间隔与患者就诊频率一致,以区别于竞争对手 [47][48] - 慢性鼻 - 鼻窦炎伴鼻息肉研究依靠监管支持性终点设计试验,若结果积极,有望与监管机构讨论作为注册支持性试验 [50] - 设计COPD试验时,将借鉴tezepelumab的方法,重点关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50及以上的人群,同时探索150以下人群的潜在疗效 [71][72] - 公司已开始考虑商业方面的事宜,包括测试目标产品概况(TPP),后续需引入更多商业、市场准入、医学事务等方面的人才和领导 [76][77] 行业竞争 - 与其他靶向TSLP配体的药物不同,公司的Virecitug靶向受体,在疗效和给药间隔上有潜在差异化优势 [3][4] - 市场上有多种治疗哮喘和慢性鼻 - 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药物,如tezepelumab、mepalizumab、dupilumab等,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个体特征、药物疗效、给药便利性等因素进行处方选择 [34][36] - 口服药物Chimera每日给药,公司正在进行联合市场研究,以了解口服便利性和每6个月注射一次便利性之间的权衡,目前认为口服药物需达到每周或每月给药才会构成重大威胁 [56][5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行业在过去二十年发展迅速,治疗选择不断增加是该领域的一大亮点,公司对Chimera的数据感到振奋 [56] - 若公司能证明药物在每12周或每24周给药时具有与tezepelumab相似的效果,将在医生选择药物方面带来重大改变 [38] 其他重要信息 - Virecitug由安斯泰来(Astellas)发现,公司通过拍卖获得该药物的完全所有权,需向再生元(Regeneron)和龙沙(Lonza)支付个位数的特许权使用费 [6][7][8] - 公司认为TSLP在引发多种关键信号通路和2型炎症中起关键上游作用,靶向TSLP具有广泛的患者群体和显著疗效,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靶点 [10][11][12] - 公司通过计算生物学建模和临床前研究,发现靶向受体所需药物量少,能实现较长给药间隔,且目前未发现明显风险,但仍需密切监测 [20][21][22]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公司药物开发背景 - Virecitug由安斯泰来在与再生元的合作中发现,后因安斯泰来战略调整出售该药物,公司通过拍卖获得其完全所有权,需向再生元的技术平台和龙沙的主细胞库支付个位数特许权使用费 [6][7][8] 问题: TSLP生物学及其作用,以及靶向受体与配体的潜在优势 - TSLP是一种细胞因子,在气道上皮中表达,在引发关键信号通路和2型炎症中起关键上游作用,靶向TSLP具有广泛患者群体和显著疗效 [10][11][12] - 与其他靶向配体的药物不同,公司的Virecitug靶向受体,能快速完全占据或阻断游离TSLP受体,对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有显著且可能更优的降低作用,且给药间隔长,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验证这一假设 [3][13][14] 问题: 关于非生物标志物特异性疾病的澄清 - 对于严重哮喘,生物标志物如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和呼出气一氧化氮在疾病生物学中非常重要,但在标签和资格标准方面,不像某些药物那样需要特定嗜酸性粒细胞切点 [15][17] 问题: 长治疗周期和药物长时间占据受体的风险和利弊 - 受体表达水平低于循环配体,且受体更新率低于配体,因此靶向受体所需药物量少,能实现较长给药间隔,目前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未发现明显风险,但仍需密切监测 [20][21][22] 问题: 药物对FeNO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及与tezepelumab的比较 - 公司的试验显示药物对FeNO和嗜酸性粒细胞有显著影响,与一些试验数据相比,对FeNO的影响更大,但在进行直接比较前需等待II期数据 [24][26][31] 问题: 临床开发和治疗范式演变中医生对不同哮喘亚型药物的选择 - 药物标签会影响支付方支持和医生处方决策,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个体特征、药物疗效、给药便利性等因素 [34][36][37] - 当市场上有高效药物时,给药间隔在医生选择和商业价值创造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37][38] 问题: Testpire在支付方中的层级和与其他标准治疗方案的排序 - 公司没有具体产品的相关数据,但认为这些药物价格大致相同,支付方通常让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做出决策 [41][42] 问题: 药物最终是自我给药还是医生给药,以及与患者就诊频率的匹配 - 公司希望推出预填充注射器和自动注射器产品,对于严重哮喘患者,若能实现每24周给药,给药时间可与标准就诊频率一致;对于鼻息肉患者,每3个月或每6个月给药与患者就诊频率相符,且与竞争对手有差异 [47][48] 问题: 慢性鼻 - 鼻窦炎项目的II期招募情况和最后患者最后访视时间框架 - 鼻息肉研究已完成患者招募,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公布数据,试验为100毫克的Virecitug每12周给药一次与安慰剂1:1对照,依靠监管支持性终点设计 [49][50] 问题: 鼻息肉研究患者是否有生物制剂使用经验 - 患者在进入研究前一段时间内不能有生物制剂暴露,但不排除曾使用过生物制剂的患者,前提是有足够的洗脱期 [54][55] 问题: 口服药物对公司项目的挑战和优势 - 公司对Chimera的数据感到振奋,正在进行联合市场研究以了解口服便利性和每6个月注射一次便利性之间的权衡,目前认为口服药物需达到每周或每月给药才会构成重大威胁 [56][57] 问题: 未来是否需要与Dupi进行头对头研究以实现市场差异化和支付方考虑 - 目前公司未遇到此类要求,监管方面主要关注与安慰剂的疗效对比,未来可能会考虑与其他药物的疗效对比,但这是未来的问题,目前未纳入开发计划 [58][59] 问题: 欧盟和亚洲监管机构对疾病和开发路径的看法,以及公司临床计划是否满足这些监管参数 - 公司认为其计划具有全球适用性,但尚未与监管机构进行相关讨论 [63] 问题: 慢性鼻 - 鼻窦炎息肉数据公布后,是否有合适的医学会议进行详细展示 - 答案是肯定的,具体会议取决于时间,可能是明年年初或年中的会议,如Quad AI(通常在2月、3月)和ATS(通常在5月) [64][65] 问题: 是否会在医学会议展示前举行II期结束后的会议 - 公司未披露监管策略,认为现在讨论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 [68] 问题: 公司的COPD计划 - 公司将借鉴tezepelumab的方法,设计试验重点关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50及以上的人群,同时探索150以下人群的潜在疗效 [71][72] 问题: 公司的资本状况和现金跑道 - 上季度末公司现金为4.3亿美元,现金可支撑到2027年,能满足多项研究和开发需求,但未来仍需筹集额外资金 [73][74] 问题: 公司何时开始考虑商业方面的事宜和潜在的合作 - 公司已开始考虑商业方面的事宜,包括测试TPP,后续需引入更多人才和领导,目前与战略合作伙伴进行常规沟通,未来会根据资金等情况决定是否合作 [7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