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herabot
icon
搜索文档
热衷于AI心理辅导的人,最终还是回到了真实的诊所
36氪· 2025-10-30 20:37
谁在和 AI 聊情绪 自从 AI 变得像"网购"一样,成为人人触手可及的一部分,12 年前一部名叫 Her 的电影就被烂俗地反复 引用——似乎 AI 天生就该和人们的情感需求绑在一起。 "我在和你说话的同时,也在和 8316 个人说话"12 年前这句电影台词让小林(化名)印象深刻,十二年 后小林活在了这句台词里成了"8316 个人"其中一员,电影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就是今年。 一次一小时,一小时 900 块钱,50 次这样的线下心理咨询之后,小林选择转身投向 DeepSeek。 "认知自恋是什么,为什么我常常觉得别人想控制我呢?"回到家,小林打开 DS 凭借记忆搜索心理咨询 师提到的一个名词。结果,DS 却意料之外地耐心,它说:认知自恋可以理解成过度关注自我、投射心 理,觉得"别人想控制自己"是一种自恋防御机制。DeepSeek 还分析了可能造成小林总认为别人"想要掌 控"自己可能是由于过往经历、自我边界感模糊…… 之后小林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开始和 DeepSeek 越聊越多,甚至把自己女朋友分手信息发给 DS 让 其帮忙分析到底为什么。 "你关心的事情根本无关紧要!"这就是小林从心理咨询师口中听到的最后 ...
AI伴侣的温柔陷阱:算法虽懂你,但也纵容了人性弱点
36氪· 2025-07-15 17:17
AI伴侣行业分析 市场潜力 - AI伴侣凭借模拟同理心能力可为老年人、行动不便者及社交隔离者提供心理慰藉 类似数字止痛药[5] - 在资源有限的社会中 AI或成唯一可负担的陪伴资源 尤其对无法承担照护成本的群体[5] - 约50%美国60岁以上人群存在孤独感 显示老年市场存在明确需求[7] 技术进展 - ChatGPT等AI在盲测中表现优于人类医生 被评"有共情"次数达人类医生的10倍[8] - 新一代AI正突破文字交互局限 向"倾听+表达"多模态发展 治疗同盟关系建立成为可能[9] - Therabot等AI心理治疗程序已显示临床效果 使用者抑郁焦虑症状显著缓解[10] 商业化路径 - 日本英国政府设立"孤独事务大臣" 反映政策层面对孤独问题的重视 可能推动公共采购[6] - 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 AI伴侣可能复制自动驾驶发展路径 经历炒作期后进入实质应用[15] - 付费模式可参考处方药逻辑 针对特定人群(如认知障碍者)提供专业化服务[24] 行业风险与挑战 伦理争议 - AI可能削弱人类改善真实关系的动机 孤独作为生物信号的纠偏功能将失效[5][20] - 过度迎合用户的AI或强化认知偏差 形成社交退缩-妄念加深的恶性循环[22][23] - 虚假共情可能引发信任危机 用户发现被算法操纵后将产生强烈反弹[14] 技术瓶颈 - 当前AI缺乏意识基础 所有共情表现均为统计学模拟 存在根本性局限[13] - 情感持久性存疑 长期使用可能暴露模式化回应缺陷 降低用户粘性[12] - 多模态交互仍处早期 肢体语言、微表情等关键社交信号模拟精度不足[9] 竞争格局 替代品威胁 - 传统心理咨询行业仍具优势 人类治疗师在危机干预等场景不可替代[9] - 宠物陪伴市场年规模超千亿美元 对轻度孤独人群分流效应显著[8] - 社交媒体通过弱连接满足部分社交需求 用户迁移成本较低[15] 监管环境 - 学术界存在强烈反对声浪 可能推动类似阿片类药物管控的严格限制[11] - 数据隐私法规趋严 情感数据收集面临更高合规门槛[4] - 医疗认证壁垒 AI心理治疗需通过FDA等机构审批才能临床推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