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伦理

搜索文档
利用AI推动线上劳动计薪取酬法治化
人民网· 2025-06-15 08:43
深夜10点,刚把孩子哄睡,手机屏幕亮起——领导在微信群布置工作,要求"明早交"。这不是虚构 的场景,而是数字时代千千万万职场人的真实困境。 要根治"隐形加班",需构筑三位一体的防护网:通过立法、司法解释等细化线上劳动认定标准,推 动"提供实质劳动即享补偿"成为共识;劳动监察部门应对"加班审批制"被滥用现象开展专项治理。 在立法环节,可引入"断联权",明确赋予劳动者拒绝非紧急工作联络的法律盾牌。此外,应强化数 字技术应用,实现微信、钉钉等工具与企业管理平台、信息处理软件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AI等技术 手段对海量碎片化沟通进行智能识别与分析,精准剥离私人对话与工作指令,自动累计线上实质劳动时 长并实时计入考勤与薪资核算系统,形成电子工时台账。 劳动监察部门应建设统一的"线上劳动监测平台",接入经劳动者授权的匿名化工作数据流,运用大 数据模型动态筛查企业隐形加班高发风险点,实现由被动受理投诉向主动智能预警的转变。 董某案判决书中那句"线上加班需要以特定的工作内容作为支撑",恰似一柄解剖数字时代劳动异化 的手术刀。当北京三中院将相关典型案例公之于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司法对个体权利的救济,更是对 劳动尊严的庄严重申。 ...
首届人机传播、心理与社会变迁国际研究工作坊在深大举办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10:18
学术活动概况 - 首届人机传播、心理与社会变迁国际研究工作坊在深圳大学举办 由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和智能传播与数字社会治理实验室主办 是该校新闻传播学科创建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1] - 活动聚焦AI聊天机器人等智能体对社会生活引发的传播行为 心理机制与社会结构变迁等核心议题 吸引20余所高校6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 [1] -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指出 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正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 工作坊举办恰逢其时 [3] 主旨演讲亮点 - 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提出人机传播研究中的深度描述方法 引发学界对新理论和方法的讨论 [4][6] - 香港中文大学梁海副教授通过实证研究揭示大语言模型可能产生"涵化理论"迁移现象 为评估AI社会影响提供新视角 [6] - 中国人民大学张迪教授基于25国调查数据 指出文化差异在人机交互隐私悖论中的关键作用 [6] - 新加坡国立大学张人文助理教授展示大语言模型如何重构人际情感陪伴模式 引发技术伦理与人类情感需求的平衡讨论 [6] 分论坛研讨方向 - 设置六个平行分论坛 主题涵盖人机关系重构 边界风险 自我建构 情感联结 认知公正 社会嵌入等前沿领域 [9] - 具体研讨内容包括人机共育 人机亲密 人机信任 AI劝服 AI团队协作等实践路径 [9] - 活动遴选六篇优秀论文 通过海报展示与评议环节促进青年学术成长 [9] 活动意义总结 -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表示工作坊旨在记录AI时代尚未被充分察觉的社会和心理变迁 [9] - 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评价活动体现深大创新精神 及时探索人机深度融合产生的新现象与新场景 对未来社会治理具重要意义 [9]
技术伦理的断裂带:当AI信任超越人类控制
虎嗅· 2025-05-10 18:55
智能驾驶事故分析 - 小米SU7以97公里时速撞向水泥护栏 事故暴露智能汽车安全性问题 车内三名大学生遇难[1] - 小米SU7标准版为降低成本移除激光雷达 纯视觉系统在车速超过85km/h时有效检测距离不足200米 应急反应时间仅7秒左右 低于行业安全阈值[2] - 智能汽车行业存在"标准套利"现象 企业利用监管滞后性选择宽松标准规避技术责任 在安全与成本间做出不利于长期用户安全的权衡[3] 航空业与智能驾驶监管对比 - 波音787飞控系统需通过FAA 300+项专项认证 飞行员转型培训标准为28天全沉浸式课程 含56小时模拟器训练[2] - 美国NHTSA自2016年推出自动驾驶框架 但未对L4+系统建立强制性认证标准 远低于航空业FAA严格标准[3] - 特斯拉Autopilot十年5次架构革新 但未对驾驶员提出培训要求 与航空业严格培训形成鲜明对比[3] 技术伦理与治理挑战 - 克隆技术治理迅速且严格 美国1997年禁止联邦资金用于人类克隆研究 欧洲1998年通过《欧洲人权与生物医学公约》附加议定书禁止生殖性克隆[5] - AI伦理治理严重滞后 DeepMind AlphaGeometry模型训练数据伦理争议无人问责 自动驾驶"电车难题"争论十余年仍无统一责任框架[7] - AI风险如无色无味气体 难以察觉但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需建立类似克隆技术的全球治理框架[8] 智能驾驶行业治理建议 - 应建立分级风险评估机制 对高风险应用实施差异化监管 引入"伦理黑匣子"记录决策过程 进行全生命周期安全审计[9] - 设立伦理激励政策 对合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 构建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保费与安全性能挂钩[10] - 需建立超国家AI治理联席机构 在联合国框架内制定《全球人工智能白皮书》实现全球监管协同[10]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驾驶面临监管模式选择 是延续传统汽车渐进式监管 还是借鉴航空业预防性监管体系[4] - 需整合计算机科学 伦理学 法学等多领域专家智慧 共建跨学科全球治理框架[11] - 技术治理"曼哈顿计划"旨在为AI创新提供伦理基础 而非限制发展 人类完全有能力为高风险技术划定边界[11]
普惠发动机缺陷事件揭示寡头格局风险
第一财经· 2025-05-05 19:53
普惠GTF发动机缺陷事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产品质量问题,更是引发了整个行业对技术伦理、供应商 责任以及行业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 航空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可靠性和技术先进性一直是行业发展的核心。然而, 近年来普惠公司GTF(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缺陷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航空发动 机制造的技术短板,也凸显了民航业重要供应商的关键地位及对行业的深远影响。 普惠GTF发动机缺陷 普惠公司GTF发动机是新一代高效航空发动机,以优异的燃油效率和环保性能受到市场青睐,主要装备 机型为空客A320NEO系列、空客A220系列(原庞巴迪C系列)和巴航工业E-Jets的E2系列飞机。 截至2025年2月底,全球在役的A320NEO系列飞机(包含A319NEO、A320NEO和A321NEO)为3818 架,按其中45%的飞机选择普惠GTF的PW1100G发动机估算,则有超过1700架A320NEO系列飞机搭载 了GTF发动机。 2023年7月,普惠母公司雷神技术公司宣布,由于用于制造某些GTF发动机零件的粉末冶金材料出现罕 见状况,可能会造成部件加速磨损,导致发动机故障,威胁飞行安全。事件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