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方日报网络版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首个两岸少数民族种植农合社落户清远 项目种植黄金咖啡50亩、牛油果20亩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6 16:03
近日,为期6天的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粤台农人共同体+农业产业发展交流合作系列活动在清远市连山壮 族瑶族自治县举行,超百名台湾农人走进连山、连南、连州等地交流。活动期间,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两岸少数民族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揭牌,标志着广东首个两岸少数民族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落户清 远。 据悉,项目正在进行二期建设,并成立广东粤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后项目种植面积将扩展至118 亩。根据项目规划,基地的黄金咖啡、牛油果将在2028年扩种至300亩,届时将初步建成集种植、加 工、销售、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预计每年将为村集体与村民增收50万元。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中和村黄金咖啡、牛油果种植示范基地是合作社的主打产业项目,由广东 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农业委员会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 +基地+农户"的模式,致力于打造集种植、加工、品牌营销一体化产业链,目前首期已建设完毕,种植 面积达70亩,其中种植黄金咖啡50亩、牛油果20亩。 ...
广东公安出动警力7万多人次 处置求助警情680宗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5 16:21
截至目前,全省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未发生因灾引发的刑事、治安案件、较大以上交通事故等情 况,各机场、铁路站场未出现旅客滞留情况。 据介绍,全省公安机关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将做好台风"桦加沙"防御作为当前首要任 务,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和联勤指挥机制,全警动员、全力做好抢险救灾和维持社会秩序等各项工 作,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9月24日下午,据广东省公安厅消息,当日,全省公安机关累计出动抢险救灾警力7万多人次,应急车辆 18031辆次、冲锋舟2653艘次;协同排查整治各类隐患险情4868处,发送安全提示信息4266.5万条,开 展群众宣传2338万人次;接报处置群众求助警情680宗,救助涉险群众41人,救助涉险车辆624台,协助 转移救助群众112.328万人。 ...
“桦加沙”在阳江海陵岛登陆 全省已转移超222万人 争分夺秒筑起生命防线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5 16:21
台风影响与应急响应 - 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对广东多地带来严重风雨浪潮影响 [1] - 截至24日18时,全省共转移人员超过222万人 [1] - 随着台风强度减弱,全省多地陆续解除"五停"措施,铁路、公路、航运等有序解除管控,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 [1] 救援力量与抢险行动 - 截至24日19时,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台风相关警情313起 [3] - 广深高速清障工作投入15名路政队员和130名养护人员,累计清理倒伏树木528棵、路面障碍18处 [3] - 虎门大桥集结20名抢险队员和14台施工车辆清理障碍,恢复道路畅通 [3] - 湛江边检站成功救援"海顺六号"作业船被困海上的10名船员 [4] 基础设施保障与抢修 - 电力保障方面,南方电网累计投入5.3万余人、抢修车辆超1万台、应急发电车430台开展抗风抢修工作 [6] - 截至24日20时,南方电网主网稳定运行,汕头、潮州、韶关等9市已全面复电 [6] - 省水利部门提前调度232宗大中型水库预泄腾库4亿立方米,派出工作组2500组次巡查水库1.4万座次 [5] -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拨毛巾被2000床、防潮垫1000床等救灾储备物资驰援珠海、江门 [13] 农业防护与保险理赔 - 省农业农村厅为防御台风组织开展工作,全省库存农药近2万吨,可调用植保无人机1272台 [6] - 已完成超1700名无人机操作手培训,预估日作业能力约40万亩 [6] - 保险理赔高效启动,农业保险报案多达397件,多笔气象指数类农险已先行赔付 [7] - 例如在茂名,中华财险1小时内即完成9.3万元赔款支付 [7] 人员安置与物资保障 - 各地应急避难场所迅速开放,成为危险区域人员的"避风港" [8] - 例如在珠海斗门上洲村安置点,转移人员获得热食和关怀 [9] - 茂湛高速浅水站为20多名滞留司乘人员提供安置点和应急物资 [10] - 省应急管理厅的4架KA-32直升机已装满160箱矿泉水、八宝粥等物资,准备投入灾后运输 [12]
“百万英才汇南粤”走进天津大学 广州南沙提供超3600个岗位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5 16:21
9月24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广州南沙天津大学专场成功举办,60余家企 业携2900余个优质岗位现场揽才,线上线下共发布超3600个优质岗位,其中年薪20万至50万的高薪岗位 超1400个,吸引超1500名高校学子到场求职,408人达成初步签约意向。 接下来,广州南沙将以此为契机,启动"2025广州南沙寻访揽才高校行"招聘活动,陆续走进华东、港 澳、华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的知名高校,广泛对接各地高校和青年人才资源,进一步拓展引智揽才网 络、深化区域合作,推动更多优秀青年与南沙乃至大湾区发展"同频共振"。 今年4月20日,广州南沙就曾携手天津大学,释放近千个优质岗位,吸引超800名求职学生,为天大学子 埋下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种子。 春播秋收。参加了春季招聘活动的王同学,本次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向广州南沙投出简历。"当时就对 南沙的印象特别好,交通便利、环境舒适,是一个适合大学生干出一番事业的地方。希望能在南沙实现 我的海洋梦。" "南沙不一般,来南沙可以成就不一般的你。"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团委书记、人力资源部副部长 柯盛富向学子们喊话,并表示现场收到简历超60份,与16名学子达成 ...
抓住关键时间窗口 全力筑牢抗击台风坚固防线 我省转移超百万人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4 15:52
台风影响与防御响应 - 台风“桦加沙”以强台风或超强台风级别快速趋向广东沿海,预计在9月23日至25日带来10至16级大风及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1] - 广东省于9月23日10时启动最高等级的防风应急I级响应,截至23日17时30分已提前转移1,044,215人 [1] 海上防风与船舶管理 - 全省80,231艘渔船在港加固避风,12,246名海上作业人员上岸避险 [2] - 广东海事局组织10,398艘次沿海船舶转移避风,210条客渡航线停运,596艘客渡船舶停航,32个沿海风电平台均落实防风措施 [2] 关键基础设施防护 - 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工程狮子洋通道全线停工,转移2,800余名施工人员,80多台龙门吊及240台汽车吊等设备已安全停放 [3] - 中科炼化等重点企业提前清理加固现场物料,调整装置关键参数以保障台风期间安全运行 [3] 人员转移与民生保障 - 深圳市疏散转移约26万人,集中安置约4.5万人,开放865处室内避险场所 [5] - 江门市排查出1.19万多处风险区域,转移群众超20万人,开放221个应急避难场所 [5] - 汕尾市启动生活物资应急保障机制,保证各大超市市场物资充足、价格平稳、配送畅通 [5] 城市基础设施与应急准备 - 汕头市澄海区水务部门提前调度桥闸水位预排腾库,城管部门对排水管网清淤并对易倒伏树木进行修剪加固 [6] - 潮州市城管局部署8支共101人的排水应急抢险队伍和21台抽排水设备加强应急值守 [6] 应急救援力量部署 - 省消防救援总队组织3.8万名消防救援人员、5,700余辆消防车及1,174艘舟艇进入临战状态 [8] - 珠海、江门等8个支队共6,872人、1,604辆车及453艘舟艇在重点部位前置 [8] 保险行业应急响应 - 广东保险行业启动大灾一级响应,统筹调配3,325台救援车辆及6,106件抽水泵等设备 [9] - 协调342个保全场地容纳近2万台车辆临时停放,并激活1,152套水位监控设备实时传输积水数据 [9]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闭幕 广东选手获14金8银9铜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4 15:52
9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闭幕式在河南省郑州市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举行。经过 激烈的角逐,广东选手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共获得金牌14枚、银牌8枚、铜牌9枚和优胜奖80个。 从获奖项目上看,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职工欧祖安拿下精细木工项目金牌,这是广东选手在全国技能大 赛上获得的首枚"三木"项目(家具制作、木工、精细木工)金牌。在数控车、制冷与空调、CAD机械设 计、移动应用开发、网络系统管理、工业设计技术、平面设计技术、商品展示技术等优势项目上,广东 选手蝉联金牌。 闭幕式围绕《逐梦同行 技行人生》《强国同行 技创未来》《世界同行 技无国界》3个篇章进行了现场 表演。来自全国各行业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世赛冠军、大赛合作伙伴代 表等作为嘉宾,为本届大赛获得金、银、铜牌的348名选手颁奖。现场公布了参赛团最佳选手奖、西部 技能之星和大赛突出贡献奖、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 本届大赛中,广东选手在世赛选拔项目上保持强劲势头,共获得金牌13枚、银牌6枚、铜牌7枚,其中包 括软件测试和数字交互媒体设计两个世赛新增赛项的金牌。这些项目的获奖选手将进入国家集训队,备 战明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 ...
湛江经开区西湾村紧急转移常住居民 105名村民住进了防风楼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4 15:52
"风再大也不怕了,这里安全。"9月23日傍晚,湛江经开区民安街道西湾村村民李阿婆坐在防风楼的临 时安置点里,手里拿着工作人员递来的矿泉水,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此时,超强台风"桦加沙"正持 续逼近,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群众转移行动,已在西湾村圆满落地——105名村民全部安全住进防风楼。 工作人员随即分组开展服务,为村民分发晚餐和生活物资,检查水电设施,陪着老人孩子聊天……临时 安置点里虽人多却井然有序,充满了暖意。 西湾村安置点的防风楼建于2020年,共三层,总面积540平方米,最多可安置300人,配有卫生间、冲凉 房等生活保障设施设备,是西湾村防范台风的坚固"堡垒"。西湾村防风楼为安置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 障,配置折叠床、电风扇、被褥、凉席及方便面、八宝粥、饮用水。 20时,随着最后一名村民被接到防风楼,西湾村一共转移人员217人。其中112人已转移出村,借住到子 女或亲戚朋友家,105人转移安置在西湾村避险安置点,年纪最大的90岁。湛江经开区三防指挥部相关 负责人介绍:"从接到指令到完成全部转移,只用了两个多小时。" 看着村民在防风楼里安稳住下,西湾村委会主任冯世泽擦了擦额头的汗,说:"宁可听骂声,不可听哭 声 ...
惠州滨海小镇提前备战防台风 干群同心 雨中筑起安全屏障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4 15:52
在小镇上,一个个平凡的身影撑起了这里的安稳。有人连日巡查,有人在安置房里维持秩序,有人穿梭 在街巷之中,逐户敲门,确认是否还有遗漏的群众……他们的坚守,让这座滨海小镇在风雨的冲击下依 然井然有序。 "前一天就接到了转移通知,我们一家六口都来到了这里,这里很好,有吃有喝。"在港口社区的转移安 置点内,陈阿婆一家人正坐在床边闲聊。由于房屋墙体老旧,她们一家成为此次转移安置的对象。 随着"桦加沙"的逐步逼近,转移排查还在继续。排查组的工作人员穿着雨衣,手里拿着清单,逐户确认 是否有人遗漏。天色渐暗,入夜之后,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不敢松懈,他们换上雨衣,分批值守。值班室 里灯火通明,电话声此起彼伏,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9月23日15时许,在惠州惠东县港口滨海旅游度假区,台风"桦加沙"的风圈正悄然笼罩这片沿海区域。 天空已蒙上一层浅灰,空气里弥漫着湿润的海腥气,风声正一点点增强。 据统计,截至9月23日15时30分,惠州转移群众超14万人。奔走在风雨中的人,筑起了抵御台风的安全 屏障。 对生活在海边的港口人来说,台风并不陌生。但"桦加沙"来势汹汹,仍让不少人想起2018年的台风"山 竹"——那时,风暴席卷码头,海水倒灌 ...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论坛举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4 15:52
9月23日,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论坛以"新时代文学的新大众表达"为主题, 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 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的重要活动,论坛邀请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中国作协党组成 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邱华栋,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中 国作协副主席、花城文学院联席院长麦家等文坛名家,共同探索在数字时代与社会转型背景下,文学如 何突破传统传播边界,以更为鲜活的形式融入大众生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共同体。 邱华栋坦言,粤港澳大湾区历来是文学创作的"聚宝盆",创作资源源源不断,取之不尽。"在文学创作 中,'写什么'固然重要,'怎么写'也很重要,'写哪里'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我们要书写粤港澳大湾 区,这片土地理应成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地标之一。" 王蒙表示,文学是心灵和思维的艺术。新大众文艺要求文学把生活"心灵化",在生活的记忆和经验当中 有所创造。毕飞宇认为,要将广东作家放在中国文学版图下去看,"重视岭南区域文化固然很好,我们 要为那些书写广东区域文化的作家喝彩。但也别忘了,有些作家在关注区域文化之外,更愿意拥有全球 性、全国性视野,这也是 ...
深圳前海发布专项政策打造全球研发集聚高地 企业最高可获600万元支持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3 15:26
政策核心内容 - 深圳市前海发布专项措施支持研发中心发展,旨在打造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研发中心集聚区 [1] - 政策提供资金、空间、税收与服务组合支持,聚焦研发中心发展核心需求 [1] - 该措施是深圳市首个区域级研发中心专项支持政策,助力前海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研发创新平台 [3] 资金支持措施 - 符合条件的研发中心可获最高200万元研发准备金,跨国企业全球研发中心可叠加获最高600万元支持,资金分三年按40%、30%、30%比例拨付 [1] - 研发中心上年度符合要求的直接投入等费用,按总额20%可享最高300万元支持 [1] - 申报审核通过后公示5个工作日即拨付资金 [3] 空间与租金支持 - 跨国企业全球研发中心可享两年免租、第三年三折租金优惠 [1] - 企业研发中心可享一年免租、第二年五折租金优惠 [1] - 研发中心可按人均20平方米申请办公空间 [1] 税收优惠措施 - 对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15%的部分给予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1] - 对在前海合作区工作的香港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超过香港税负的部分 [1] - 对符合条件的研发中心,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1] 配套服务与申报条件 - 鼓励研发中心依法联合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等组建创新联合体 [2] - 支持企业探索"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新模式,借助"深圳·前海出海e站通"拓展国际业务 [2] - 支持的研发中心需满足在前海实质性从事研发、在深圳市累计研发总投入不低于200万美元(或1500万元人民币)、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于20人等条件 [2] - 目前政策已开放2025年度申报,常态化受理,企业通过前海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线上提交材料 [3] 市场反应 - 政策发布引起各研发中心高度关注,已有企业表示政策契合初创型企业发展诉求并积极准备申报 [2] - 企业对前海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研发创新平台的前景表示看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