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网络版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广东GDP超10.5万亿元 同比增长4.1% 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定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7 17:24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05176.9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 [1] -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9%,增速领先于第一产业的4.5%和第二产业的2.7% [1] - 省统计局指出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定,但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 [1] 农业与工业生产 - 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9%,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3.1%,园林水果和茶叶产量均增长6.3% [2]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增速较1-8月份提高1.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3.9%是主要拉动力量 [3] - 重点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增长8.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3% [3] 新质生产力与高技术产业 -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和6.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5.5%和33.8% [3] -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3.7%,服务机器人增长15.2%,民用无人机增长44.8%,3D打印设备增长40.3% [3]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4.6%,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大幅增长75.3%,风力发电机组增长55.8% [3] 服务业与交通运输 - 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金融业增长9.8%表现突出 [4] - 1-8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5% [4] - 高铁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增长4.9%和13.9%,民航货运量增长11.3% [4] 固定资产投资 -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4.1%,但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7% [5] - 基础设施投资中,水上运输业投资大幅增长31.8%,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28.9% [5] - 研究和试验发展投资增长12.7%,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投资高速增长81.2% [5]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8%,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0%高于乡村的0.9% [6] - 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0.8%,金银珠宝类增长9.2% [6] - 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零售额增长迅速,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1.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1.0% [6] - 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增长16.2%,增速快于整体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3.3个百分点 [7]
广东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发布 12月起施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4 16:39
政策核心与背景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标志着相关补偿工作进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1] - 政策出台背景是生态环境改善导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加速增长,局部区域种群密度过大,毁农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1] - 该《办法》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补偿的责任主体、部门分工、补偿范围、申请程序等内容 [1] 补偿范围与条件 - 补偿范围涵盖陆生野生动物造成的人身伤害或死亡、农作物、林木、房屋、家具损毁以及畜禽伤亡等情形 [1] - 对于主动攻击野生动物、擅自进入自然保护地等行为造成损害的情形不予补偿 [1] 补偿标准细则 - 人身伤害补偿中,治疗费按医保政策支付,误工费按当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折算 [2] - 伤残补偿根据等级确定,一级伤残按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9倍补偿,并逐级递减 [2] - 财产损失补偿中,农作物、林木、畜禽死亡均按核实后实际价值损失的80%进行计算 [2] 补偿机制与未来措施 - 构建“保险先行+政府兜底”的双轨机制,优先通过政府提供保费的责任保险及政策性保险进行赔偿 [2] - 对于政策性保险未覆盖或保障不足的部分,再由各地政府直接安排补偿资金 [2] - 未来将不断完善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和补偿机制,通过科学种群调控、完善防护设施等措施降低致害风险 [2]
第138届广交会第二期刮起“绿旋风” 超百万件绿色产品 广拓全球低碳商机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4 16:39
广交会第二期绿色主题概况 - 第138届广交会第二期聚焦“品质家居”主题,打造融合创新设计与绿色低碳理念的一站式家居采购平台 [1] - 截至10月23日,本届广交会已有超19万境外采购商到会 [1] - 参展企业中,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的占38.4% [1] - 各类企业在现场展示绿色低碳产品108.3万件 [1] 企业绿色产品创新案例 - 陆丰市永盛工艺品有限公司带来300多款产品,新品占比超90%,产品包括仿真绿植、花卉、香薰机等 [2] - 该公司创新使用进口PE环保材料结合编织工艺制作花盆,具备接近藤编质感及更强抗菌性 [2] - 广州傲胜人造草有限公司研发便于回收的人造草产品,通过调整材质熔点使废旧草坪可整体回收再造为工业塑料制品 [3] - 该公司尝试在足球场上利用椰壳等天然材料替代传统橡胶颗粒填充物,实现资源二次循环利用 [3] - 广东松涛景观园艺有限公司展示木屋型移动民宿,外观使用铝材防竹、真竹等环保材料,墙壁用碳化硅浇筑,无甲醛释放且强度高 [3] - 该公司仿真树木产品树干用硅酸镁与其他成分混合制成,兼顾环保、防火、凝固快、硬度高优势 [4] 国际市场绿色需求与认证 - 欧美市场客户对绿色环保需求明确,要求产品具备相关环保认证 [2] - 大客户尤其是欧美客户对环保和社会责任越来越重视,成为企业推进绿色产品研发的重要外在动力 [3] - 广东恒创陶瓷有限公司为高端品牌代工,客户将绿色低碳与社会责任作为选择供应商的考量因素 [5] - 广东凌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客户提供使用回收铝、回收不锈钢制作产品的选择,以匹配欧盟客户更严格的绿色标准 [5] 新能源与绿色制造解决方案 - 广东奥克莱集团有限公司展示钠电产品,具有温域广、安全性好、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 [4] - 该公司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 奥克莱开始提供整套绿色能源解决方案,针对非洲、中东等缺电地区推出利用太阳能、减少对传统燃油发电依赖的服务方案 [5] - 广东恒创陶瓷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用绿色能源满足工厂部分用电需求,并对生产工序中的废气、废水净化后排放 [5] - 广东凌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7家工厂均为低碳工厂,拥有太阳能厂房覆盖与加热炉热能回收,太阳能已能满足10%—15%的供电需求 [5] - 广东亿科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新工厂设有6万平方米数字化车间与自动化立体仓,1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系统驱动清洁生产 [6]
第24届汕头·澄海国际玩具礼品博览会开幕 首日签约158亿元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4 16:39
展会概况与规模 - 第24届汕头·澄海国际玩具礼品博览会于10月23日开幕,主题为“玩具之都 燃动全球” [1] - 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汇聚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个品牌,预计吸引25万人次专业观众和消费者 [1] - 现场展出产品超过25万款,规模与国际化程度均创历史新高 [1] - 展会首次采用“2.5天专业日+1.5天公众日”的创新模式 [1] - 开幕首日签约金额达158亿元,其中正大集团一次性采购金额达4000万元 [1] - 展会持续至10月26日,期间将举办第三届中国积木产业大会、跨境采购对接会等20多场专业活动 [2] 产业规模与转型 - 澄海玩具产业正加快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全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1] - 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条,超90%的玩具零件可就地采购,新产品最快7天可交付 [1] - 2024年澄海玩具创意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140.91亿元,产品出口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澄海玩具的品牌拥有量、IP授权量、专利授权量均居全国首位,每年获得专利授权超1万件 [2] - 1860名师生用超过140万颗积木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展示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成果 [2] 产品创新与趋势 - AI玩具成为展会最大亮点之一,实丰文化的AI魔法星、群宇科技的英歌舞机器人等产品融合了语音交互、多模态识别等先进技术 [2] - 今年9月《广东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玩具产业行动方案(2025—2027年)》出台,为AI玩具发展注入新动能 [2] - 展会首次集结全国九大玩具产业带,设立无人机、潮玩、体育玩具等特色展区,通过“一会四展”模式展现产业创新活力 [2] IP生态建设 - 澄海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并重,培育出“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经典国漫IP,并与宝可梦、迪士尼等国际知名IP深度合作 [2]
前海发“大礼包”推动科技服务业七大重点领域发展 单个机构年最高可获千万元支持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4 16:39
政策核心目标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辐射大湾区的科技服务集聚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1] - 引导科技服务机构专业化、市场化、平台化发展,形成全链条产业扶持闭环 [2] 行业发展现状 - 前海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年均增长超10%,产业链覆盖度超60% [1] - 前海已形成“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加速”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1] - 截至2025年9月底,前海已集聚科技企业5.5万家,现代服务业企业超12万家,其中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主导产业占现代服务业比重超35% [1] 重点支持领域 - 支持研究和试验发展、知识产权、工业设计与专业设计服务、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孵化、检验检测、工程服务等七大科技服务业重点领域 [1] - 单个机构每年可获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 [1] 具体扶持措施 - 空间保障方面,对于符合不同条件的科技服务业机构申请创新型产业用房,分别按市场评估价的30%、50%及70%收取租金,最高予以一年免租支持 [2] - 成果转化方面,支持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高校联合企业在前海设立科技服务业机构,开展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并支持源自港澳及国际的重大科研成果在前海进行产业转化 [2] - 对获得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资助1000万港元以上、且上一年度在前海研发投入300万元以上的科技服务业机构,按照研发投入的20%予以奖励,每年最高150万元,累计支持不超过3年 [2] 行业影响与评价 - 举措具有鲜明政策导向性和行业激励性,有助于前海吸引更多高端服务资源集聚,推动形成更加完善、协同、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生态体系 [2] - 政策直接降低了企业开展设计研发的成本,使企业更敢于投入资源进行深度优化和原创开发 [2] - 对支持国际重大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具有吸引力,特别是对获得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资助的项目在内地开展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2][3]
惠州博罗启动全域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室内固定放映点建设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4 16:39
政策背景与项目启动 - 2023年10月23日,惠州市博罗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域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室内固定放映点建设,并公布首批50个固定放映点 [1] - 项目依据2023年9月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该方案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10项重点任务 [1] 项目实施模式与目标 - 室内固定放映点建设主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场馆设施,通过微改造、软升级实现功能叠加 [1] - 博罗县计划到2027年实现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室内固定放映点全覆盖,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光影情暖博罗"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2] 服务升级与技术创新 - 服务模式从"户外流动"转向"室内固定",群众可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享受高质量观影服务,实现从"偶尔看得上"到"常态看得好"的转变 [1] - 部分室内固定放映点已配备高清数字放映设备、LED银幕与专业音响系统,解决了以往流动放映设备简陋、观影效果受限的问题 [2] - 现场设置"点片箱"与线上投票渠道,实现"群众点单、统一派单、放映点接单"的精准供片机制,让群众自主选择影片 [2]
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潮州召开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4 16:37
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主题为现代化海洋牧场"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工作推进会 在潮州市饶平县召开 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并同步部署海洋渔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1] - 会议强调推进"疏近用远、生态发展"是实现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是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是发展海洋科技、培育海洋渔业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 [2] - 会议要求全力贯彻落实海洋渔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 聚焦监管难点堵点 以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打赢本质安全攻坚战 [3] 行业发展成效 - 自2023年以来 行业坚持疏解近海无序养殖 清理违规养殖 实施"木改塑"工程 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1] - 自2025年以来 行业共清理传统网箱蚝排等22557.02亩 升级改造传统养殖设施20024.4亩 [1] - 行业在种业攻关取得新突破 装备建设加力提速 港产融合加速推进 [1] - 行业1—9月水产品总产量700.8万吨 同比增长4.57% 多项指标继续领跑全国 [1] 具体实践与变革 - 养殖设备从散小乱污木质渔排转变为新型集约生态环保塑胶网箱 养殖区域从近海近岸扩展到中海远海 实现从旧到新的深刻变革 [2] - 具体做法推动海域生态持续向好 渔民收入不断提高 达到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渔民增产增收双赢目标 [2] 未来工作部署 - 行业需聚焦年度目标任务 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保障机制 确保禁养区清理到位 网箱建设任务按期完成 [2] - 行业需全链条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以更大力度更大规模更大决心推动建设加快成势全面提质 [2] - 行业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管理 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 为打造海上新广东建设海洋强省作出贡献 [3]
广州拓展房票适用范围 可拓展至非住宅物业等征拆安置主体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3 17:22
政策核心举措 -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推出第八批惠企利民措施 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优化配置、产业用地灵活供应、存量房盘活等政策创新 [1] - 构建“广州自然资源指标银行” 将各类指标及房票、地票等纳入管理 形成指标“生成—归集—流转—使用”的闭环 [1] - 拓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指标池”内涵 并搭载房票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2] 指标银行与指标池机制 - “指标银行”旨在促进各类自然资源要素自由流动 推动“百千万工程”项目快速落地 [1] - 设立包含建设用地规模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补充耕地指标、拆旧复垦指标等四类指标的“指标池”制度 [2] - 建立市、区两级“指标池” 允许指标在满足自身需求后结余部分经由市级“指标池”进行跨区交易流转 [2] - 各区可以“先使用后归还”模式使用市级“指标池”指标 破解“项目等指标”难题以保障重点项目落地 [2] 房票制度拓展 - 拓展房票适用范围至非住宅物业等征拆安置主体 以加大房票实施力度 [2] - 对于跨区通兑、跨用途兑换 征拆涉及住宅、商办用房、工业物业的鼓励优先使用房票安置 [2]
守护“家门口的生物多样性” 未来五年惠州全域禁猎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3 17:22
政策核心内容 - 惠州市政府发布通告 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为期五年的禁猎期 全面禁止非法猎捕陆生野生动物[1] - 禁猎范围突破以往自然保护地的局限 扩展至山林 农田 湿地 城市公园等全市所有区域[1] - 政策明确了四大核心问题 包括哪里不能捕 什么不能捕 何时不能捕 什么工具方法不能用[1] 具体禁猎规定 - 禁止猎捕列入国家和省级保护名录的陆生野生动物[1] - 禁止使用毒药 爆炸物 电击装置 猎套等猎捕工具[1] - 严禁采用夜间照明行猎 歼灭性围猎等猎捕方法[1] - 因科学研究 种群调控等特殊情况需猎捕的 须依法办理相关手续[1] 生态资源背景 - 惠州市生态资源丰富 共记录脊椎动物990种 维管植物3004种[1] -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66种 包括9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 政策目标与影响 - 政策旨在构筑覆盖全区域的生态保护网络 推动实现从重点区域到全域管控的重要转变[1] - 为公众认知 社会监督和执法执行提供清晰依据 展现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行为的决心[1] - 推动构筑全民参与的野生动物保护网络 共同守护生物多样性[1]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10月25日起启动文旅试运营 12月正式开放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3 17:22
项目启动与规划 -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计划于10月25日启动文旅试运营,并于12月正式开放 [1] - 项目运营开发分阶段进行,首期主要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跨海通道科普基地开展研学、观光 [1] - 远期规划导入机器人、VR、低空飞行等深圳特色产业业态,打造“科技+工程+文旅”复合型超级IP [3] 项目规模与意义 - 深中通道是全长约24公里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创下10项世界之最,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1] - 西人工岛面积约13.7万平方米,是深中通道桥隧转换的关键枢纽,承载交通管理、应急救援、科普教育等功能 [1] - 项目历经7年论证、7年建设和超1.5万名建设者参与,于2024年6月30日建成通车 [1] 试运营安排 - 试运营启动为期一个月的压力测试,周一至周五面向企业和研学团体预约,周六日面向社会公众个人预约 [1] - 10月25日首批内测游客将免票参加,后续内测游客享受早鸟票价,游览时间约2小时 [2] - 内测聚焦服务流程、体验优化与运营体系运转,游客统一搭乘大巴上岛进行实地体验 [1] 票务与交通 - 正式开放后成人票价为188元,学生票158元,小童票和优待票128元,往返车程及岛上游览时间约3小时 [2] - 个人游客通过官方小程序“深爱票”线上购票预约,团体通过微信公众号“深文旅发展”后台联系 [2] - 从深圳出发可选择人民大厦站、前海湾跨市公交接驳站,从中山出发可选择中山博览中心站乘车 [2] 游客体验与设施 - 游客可在西人工岛中庭观景台打卡深圳机场、深中大桥等标志性地标 [2] - 可深度体验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的粤港澳大湾区跨海通道科普基地,了解跨海通道发展历程及深中通道建设历史 [2] - 体验内容包括参观动线、VR/AR互动设备,餐饮等设施服务预计12月底上线 [2] 未来发展 - 将在保证交通运营管理功能基础上,运用科普基地、救援码头、停机坪等区域,拓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服务配套等综合性文旅功能 [3] - 计划开展海中看大桥、低空观光飞行等项目,融合科普教育、主题观光、研学体验等多元体验 [3]